杨佳佳:烂尾楼——中共专制下的制度性骗局(图)☀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杨佳佳:烂尾楼——中共专制下的制度性骗局(图)
作者:
中国烂尾楼问题的本质,不是钱不够,也不是市场规律,而是独裁体制下权力与资本合谋、政府与开发商勾结的必然产物。 在正常国家,烂尾楼是企业的失败;在中国,它却是体制的必然。政府早已拿走了最大的收益,却把全部损失强加在人民身上。这不是市场逻辑,而是制度性掠夺。因此,烂尾的不仅是楼宇,更是中共体制本身的合法性和公信力。只要这种制度不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危机就不会结束,而烂尾楼也只会成为越来越多家庭无法摆脱的噩梦。

图为上海住宅楼房和公寓大楼。

在世界范围内,房地产危机并不罕见,但像中国这样大规模出现烂尾楼的现象却极其罕见。原因并不是中国的经济能力不足,而是源自中共专制体制下的畸形制度设计。疫情与人口变化加速了危机的爆发,但真正让烂尾楼成为全国性灾难的,是制度的不公与政府的失责。

今天中国的烂尾楼,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必然结果。从恒大到碧桂园,从郑州到湖南,遍布全国的半拉子工程已经成为中共体制失败的铁证。成千上万的中国家庭,被迫在没有房子的情况下偿还几十年贷款,这在全世界几乎是不可想像的荒谬。

一、疫情与人口:导火索,而非根源

疫情期间的极端封控,加速了烂尾楼的集中爆发。施工停工、销售骤减、资金链断裂,许多房企迅速爆雷。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房地产需求难以为继。

然而,疫情和人口问题只是点燃危机的火柴。真正让烂尾楼成为全国性灾难的,是中共制度本身。

二、中国的房地产制度注定制造风险

正常国家的房地产制度,强调购房者权益保护:

1.现房销售或严格的预售监管,确保买房人不会为“半拉子工程”买单;

2.开发商必须承担资金风险,政府和金融机构负有监管责任。

而在中国,一切被颠倒:

1.购房者先还贷款,房子却还没建好;

2.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提前获得最大收益:土地出让金、税收、利润早已进账;

3.一旦资金链断裂,唯一的受害者是购房者。

这种制度不是市场规则,而是中共政府单方面制定的“剥削性规则”。它与国际主流格格不入,本质上就是一个转移风险、攫取收益的独裁游戏。

三、独裁体制下的房地产陷阱

在正常国家,买房意味着交易完成,产权立即到手;购房者的钱进入监管账户,开发商不能随意挪用。哪怕企业破产,购房者的权益仍受法律保障。

但在中国,一切颠倒:

土地财政绑架社会:地方政府垄断土地,通过卖地维持财政。为了政绩和收入,不断推高地价,把房地产变成吸血机器。

世界罕见的预售制度:房子没建好,老百姓就要开始还贷款,等于开发商已经拿到全款,风险全部转嫁给购房者。

权力与资本勾结:开发商不是独立企业,而是权贵的利益延伸。他们拿地靠关系,贷款靠权力,失败则“甩锅”,最终埋单的是普通老百姓。

法律虚设:所谓监管账户形同虚设,司法不独立,购房者维权无门。

这不是市场经济,而是一场赤裸裸的制度性骗局。

四、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根本不该有烂尾楼

如果抛开地价和税收,中国的建筑成本并不高。以住宅建设为例:

建筑成本(人工+材料)普遍不超过2100元人民币/平方米

在偏远县城,由于人工和材料更便宜,成本甚至更低。

这意味着:开发商仅凭缴纳给政府的土地出让金,理论上就足以把房子盖完。更何况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房地产企业还向政府缴纳了大量税收。

因此,政府完全有能力、有责任将烂尾楼继续建完。哪怕开发商破产、资金链断裂,政府本应动用卖地款和税收收入完成工程:老百姓能顺利拿到房子;工程商获得应得的货款;政府通过出售未售出的住宅,收回垫付资金。

从经济逻辑上看,烂尾楼的存在完全没有必要。它不是资源不足,而是政府不作为和制度失灵的结果。

五、政府是最大获利者,却让人民承担全部损失

在整个房地产链条上,政府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卖地收入: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

税收:房地产交易中的各种税费,为政府提供巨额收入;

政绩:依赖房地产投资拉动GDP增长,成为官员升迁的资本。

与此同时,政府却推卸责任,把所有风险转嫁给普通购房者:

1.资金监管制度形同虚设,开发商挪用资金无人追责;

2.项目烂尾后,政府既不兜底,也不追偿,任由老百姓“自认倒楣”;

3.维权购房者被打压,社会矛盾被当成“维稳问题”处理。

这正是独裁体制的荒谬之处:权力和资本享尽好处,普通民众却承担全部代价。

六、烂尾楼背后的信任崩塌

烂尾楼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和政治危机:

1.家庭的绝望:许多年轻人把全部积蓄押在一套房上,结果“钱没了,房也没了”,还得继续还贷款。

2.金融系统的隐患:停贷潮冲击银行,烂尾楼积压的坏帐风险随时可能引爆。

3.社会动荡:维权业主聚集抗议,却被地方政府压制。维稳优先,真相被掩盖。

4.制度的丑陋:房地产泡沫撕开了独裁体制的伤口,暴露出权力与资本共谋下的黑暗。在自由国家,烂尾楼或许只是个别企业的失败;在中国,它却是制度性的全面溃败。

七、国际对比:为什么只有中国会这样?

美国、欧洲:购房资金严格监管,开发商一旦违约将面临严厉惩罚,购房者不会为资本家的失败埋单。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房价腰斩,但普通购房者仍能住进自己的房子。

中国的特殊性:购房者提前几十年还贷,却可能永远拿不到房子。所谓“买房安居”,在独裁体制下成了“买债自缚”。

这种世界罕见的荒谬制度,不是市场逻辑的结果,而是中共集权统治与权贵利益的产物。

八、烂尾楼是可以也必须被解决的

只要中共当局愿意负责任,中国根本不该存在烂尾楼。政府完全可以:

1.动用卖地收入和税收完成烂尾工程;

2.建成后的未售房源继续销售,回收资金;

3.建立真正的资金监管和法律追责机制,避免风险重演。

烂尾楼在经济上是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只要政府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但事实是,中共宁可花巨额资金维稳、宣传和军备扩张,也不愿意拿出资源保障老百姓的基本居住权。

九、结语:烂尾的不只是楼,更是制度

中国烂尾楼问题的本质,不是钱不够,也不是市场规律,而是独裁体制下权力与资本合谋、政府与开发商勾结的必然产物。

在正常国家,烂尾楼是企业的失败;在中国,它却是体制的必然。政府早已拿走了最大的收益,却把全部损失强加在人民身上。这不是市场逻辑,而是制度性掠夺。因此,烂尾的不仅是楼宇,更是中共体制本身的合法性和公信力。只要这种制度不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危机就不会结束,而烂尾楼也只会成为越来越多家庭无法摆脱的噩梦。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