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的五星级酒店大堂里弥漫着檀香的味道.
我坐在真皮沙发上.手里拿着那本薄薄的小册子.封面写着'中国贵宾服务指南'.
中国贵宾.
这四个字让我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复杂'.
翻开第一页.密密麻麻的'注意事项'.
'请勿在大堂大声喧哗.''请勿穿拖鞋进入餐厅.''请勿让儿童在走廊奔跑.'
一条条.一款款.像是专门为某个'特殊群体'制定的'行为准则'.
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那些'文明公约'.想起学校里贴着的'行为规范'.想起那些我们以为已经远离的'说教'.
但没想到.它们在这里.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服务员走过来.用标准的普通话问我,'您需要中文菜单吗!'
她的发音很准确.但眼神里有一种我熟悉的'小心翼翼'.
那种面对'不可预测'客人时的谨慎.
'为什么要准备这个!'我指着手中的小册子问她.
她愣了一下.然后露出职业性的微笑,'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客人啊.'
更好地服务.
这个说法听起来很'体贴'.很'贴心'.很'国际化'.
但我知道.真相往往藏在'体贴'的背后.
我继续翻页.
'中国客人喜欢热水.''中国客人不习惯生冷食物.''中国客人喜欢拍照留念.'
每一条都像是某种'人类学观察报告'.
客观、冷静、充满'科学性'.
但也充满了'刻板印象'.
什么时候我们变成了需要被'研究'的物种!
什么时候我们的行为变成了需要被'预防'的风险!
我想起在国内时.我们也会议论那些'外国游客'的行为.也会总结他们的'特点'.也会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原来.这种'观察'和'总结'是相互的.
是一种隐形的'文化审视'.
每个人都在看.每个人都在判断.每个人都在给别人贴'标签'.
晚上我在房间里打开那本指南的最后一页.
上面写着,'如何应对中国客人的投诉'.
速度、态度、补偿.三个关键词被加粗标注.
还有一行小字,'中国客人通常对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建议优先处理.'
优先处理.
这听起来像是'优待'.像是'重视'.像是'尊贵'的体现.
但我知道.这更像是一种'防御机制'.
一种对'麻烦'的提前'预警'.
我放下小册子.走到阳台上.
曼谷的夜景很美.霓虹灯闪烁.车流如织.
但我心里却涌起一种'悲哀'.
不是为自己悲哀.
是为我们这个'群体'悲哀.
我们成了'上帝'.但也成了'问题'.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成功'!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胜利'!
当你足够重要的时候.你的每一个行为都会被放大.
你的每一个习惯都会被记录.
你的每一个特点都会被'商业化'.
我们以为自己是'客人'.
其实我们更像是'研究对象'.
我们以为自己享受着'尊重'.
其实我们承受着'审视'.
我们以为自己获得了'认同'.
其实我们得到的是'应对策略'.
夜更深了.
我重新翻开那本小册子.
突然发现.它不只是一本'服务指南'.
更像是一面'镜子'.
照出了我们在别人眼中的'模样'.
照出了我们作为'群体'的'特征'.
照出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这个位置.既'重要'又'尴尬'.
我合上小册子.
明天还要继续做这个'被研究'的中国客人.
继续在这种'特殊关照'中生活.
继续在这面'镜子'里审视自己.
直到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特殊服务指南'.
或者.直到我们学会如何'优雅'地接受这种'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