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受不了,说几句。
图中三个角色,左边是喜悦的妈妈,右边是无奈的弟弟,中间是做完切除乳房手术的姐姐,胸口可见长长的伤疤。
看样子,姐姐大约十五六岁。这样花季的年龄,身体到大脑都没有发育完全,姐姐已经成为跨性别运动的牺牲品。后面还要长期服用激素,将导致内分泌紊乱、心血管风险剧增,而持续的自我认同困境,更导致大脑异常。
姐姐的人生,将无比崎岖。
8月27日发生在明尼苏达州的小学枪击案,凶手就是被母亲和教师工会蛊惑,在未成年进就变性的跨性别者罗宾(男变女),因为无力承受后果精神崩溃。
从枪击案数据看,跨性别群体的精神异常比例远超常人。
如果,这位姐姐后面进一步做生殖系统改造,不止长期身体痛苦,还要终身服药。对身体多少伤害,看下泰国人妖的平均年龄就知道了。但泰国人妖是成年人的选择,性质完全不同。
正常人都会震惊,
女孩母亲为何如此邪恶,对女儿下此毒手?就像前面有读者问,德国的《性别自决法案》为什么这样荒唐?
直接说答案,
这就是技术时代的思想愚昧。
知识丰富,不等于智慧增长。真要这样,每个人背诵一套百科全书就好了。学历提升,不等于认知提高。真要这样,每个人颁发硕士博士学位就好了。
回顾人类历史,人们选择自残自毁是常态,关键时刻有太多错误决择。
如何让蠢货开心的吃下一坨屎?
直接送上当然不行,需要在屎上撒一层巧克力酱,再来一套精美的包装。除此之外,还要防止有好事者提醒。
这样的任务,由语言专家来完成,它们发明了很多美好的词汇。比如,“打家劫舍”明显不好听,改成“替天行道”就舒服多了。欧洲人插话,要不改成“平等包容”怎么样?
正常人都知道,让未成年人服用激素药和切除性器官,这是对身体的“虐待残害”。但如果说成是“生命觉醒”、“解脱被困扰的身体”,是否就好听多了?
当然,还有更有力的说法。
上图中女孩背后有一组常见的词汇:Be yourself做自己。勇敢做自己,听着就激动人心啊。但真正问题是:
应该做什么样的自己呢?
人是如此复杂,有时颓废有时豁达,有时变态有时勤快,实在是深不可测。如果要做自己,到底是做一个自恨的精神病,还是做一个自爱的正常人?
从上面操作看,未成年女孩被母亲蛊惑切除自己正常发育的性器官,反映了深层次对自己身体的痛恨,这是一种彻底的痛恨。
这样的母亲是邪恶的。但看面相,母亲平时可能是个热情而友善的“好人”。说明这样的邪恶,是用爱包装的愚蠢。
病可治,而愚蠢不可救。
说个有意思的现象,
漂亮国支持跨性别这种反人类操作的,白女是主力。在女性自由着装的地方为强制头巾罩袍的某教摇旗呐喊的,白女也是主力。
当然,白女不是自己在战斗,后面还站着一大堆关联机构和人员。
华盛顿州的公立幼儿园已经开展跨性别教育,性别革命要从娃娃抓起。这样的神操作,当然是来自教育委员会和教师工会的统一要求。
威斯康星州州长托尼签署新的行政规定,禁用“孕妇”一词,改用“怀孕成员”,禁用“父亲”一词,改用“另一位家长”。
托尼老师的意思是:谁说男人不能怀孕,谁说同性不能生育,都是胡扯嘛。什么男人女人,Ladys和乡亲们,根本不存在嘛。
猜猜还有哪些州,在这么搞法?
猜猜还有哪些人,在后面推动?
没有心理医生协会支持,社会怎么可能为这些残害孩子的做法开绿灯呢?
没有外科医生协会支持,医生怎么能对健康青少年开展这类丧尽天良的手术?
没有一众律师协会支持,各种精神病患怎么能应对社会大规模的情绪反弹?
当然,最生猛的是教师队伍。
经过教师协会数十年如一日的大力推动,现在漂亮国的Z世代年轻人中约20%认为自己是跨性别者了。比例再高一点,就是全员修练《葵花宝典》啊。
来来来,大家一起噶JJ,生活处处有惊喜。上学-就业-升职,到处-花团-锦簇。前几年最爽的是美军,不仅成千上万人免费噶JJ,下手早的还能快速升四星上将呢。
当然,对于跨性别的说法,华人并不容易上当。毕竟这样的游戏,一千年前刘𬬮早玩过了嘛。
现在华人圈有个笑话,
父母努力送孩子上藤校,已经不担心孩子的学业问题了。只要知道孩子不搞“跨性别”,就长出一口气,谢天谢地啊。
试想一下,上几年大学后,父母突然发现自家孩子男变女/女变男,那不得疯啊?
最后严正声明,
作者并不反对成人变性,如果你一直有强烈愿望,完全尊重你的选择,但有一些条件限制。比如,在成年之后/自己养活自己之后/严格医学评估之后/渡过一年心理考察期后。
毕竟,人的想法会随着时间、地点和环境而变化,但有些重要零件一旦失去,就永远回不到正常生活了。
慎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