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姓开始遭大罪!中共最新限制规定上路国内新闻|大陆新闻解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大陆 > 正文
中国百姓开始遭大罪!中共最新限制规定上路——中共限制进口医疗器械 医生叹手术水平开倒车

大陆部分进口医疗耗材和器械在医保政策及集采压力下被禁用或停供,多家三甲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吐槽,手术水平出现“倒退”。(网页截图)

中国大陆医疗一线近期传出令人担忧的现象。由于部分进口医疗耗材和器械在医保政策及集采压力下被禁用或停供,多家三甲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直言手术水平出现“倒退”,患者负担加重,甚至面临生命风险。与此同时,部分国际知名医疗设备厂商也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进一步加剧这一危机。

继中共当局将大量进口原研药排除出医保目录后,患者用药疗效受到影响,许多人抱怨国产药“药效低”。另一方面,当局对医疗器械及手术室用进口药的限制,直接冲击手术疗效。一位三甲医院神经外科医生“许小”在社交平台发文透露,过去广泛使用的脑室引流管约600元(人民币,下同)一套,具备防逆流及金属芯,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微创手术,如今因医保禁用、医院停货而全面断供。原本仅需30分钟即可完成的局麻微创引流手术,现在必须改为全麻开颅钻孔,使用价格低廉却缺乏防逆流功能的导管。

9月4日,“许小”在评论区写道:“患者原本花3,000元就能在局麻下解决问题,现在全麻至少8,000元起,受罪时间更长。而且劣质导管不防逆流,极易导致颅内感染,治疗费用至少多花3万元。”

他还提到,自己在值班时曾因无合格导管可用,只能建议患者转院,但其它医院的做法同样是全麻加劣质导管,令医患双方无可奈何。

湖北一名在法国驻华医疗器械企业工作的销售人员钟女士9月5日对..;记者表示,目前,许多医院已停止与该公司进行医疗设备与器械交易:“从去年到现在,我们和同仁医院谈好的项目,如今搁置不谈了,理由是不准再进口,只能用国产的。但国产器械哪有法国的先进?”

钟女士指出,中方突然停止采购外国产品,导致许多在华医疗企业大规模裁员:“我们公司裁了很多人,销售人员裁掉了八成。”

据财联社7月7日报导,自7月6日起,中共政府采购医疗器械项目将执行新的限制规定:医疗器械采购金额不得超过项目合同总金额的50%。若仅有欧盟进口产品能够满足需求,则上述措施不适用。在该通知生效之前已发布中标或成交结果公告的项目,可继续签订合同,不受新规影响。业内认为,受该政策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一些高端医疗器械,例如人工脏器及功能辅助装置、体外循环设备,以及部分高端介入和植入类高值耗材这三个品类。

“许小”还披露,在另一台脑血肿手术中,他因没有立体定向引流管而一度陷入困境,最终依靠科室仅存的一根库存才勉强完成手术。他无奈感叹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医生真是活该!”

不仅神经外科耗材如此,更多进口药品与医疗器械也正在大陆医院中消失。部分医生和患者表示,过去依赖的高端产品陆续被低价替代品取代,质量与安全风险随之上升。

中国医疗自媒体“健识局”早在去年就曾报导,国际知名骨科设备制造商捷迈邦美(Zimmer Biomet)因多款产品在中国脊柱集采中失利,计划将旗下脊柱业务全面撤出中国。这意味着未来相关进口产品在大陆市场将越来越难以见到。

医疗专家指出,中国大陆医疗体系近年来大力推行集采与医保控费。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高质量进口耗材被排除在外,医院迫于成本压力只得停用,临床医生被迫采用替代品。短期内虽然降低了单个器械费用,但最终导致患者付出更高的经济成本与健康代价。

上海居民陈先生对记者抱怨说:“看病越来越难,药物质量越来越差。现在普通老百姓根本看不起病。前几天我感冒发烧去医院,虽然有医保,但医院让我做了全面检查,自费部分还花了1,300元,其中大部分是检查费。”

业内人士担忧,如果当局对进口药、医疗器械和手术耗材的限制不解除,长期下去,中国部分外科手术将可能出现“开倒车”,高端医疗水平被迫下降。


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分析,当局以医保控费为名强推限令,实则因财政吃紧、经济恶化,才把医疗开支当成“割韭菜”的新目标。进口高端药械被一刀切禁用,看似省钱,实则让手术水平倒退、患者负担更重,甚至丧命。这是政治凌驾生命的恶果,也是经济下行下,政权为维稳牺牲民生的典型写照。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方寻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