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开学 家长被要求打扫学校卫生引质疑国内新闻|大陆新闻解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大陆 > 正文
大陆开学 家长被要求打扫学校卫生引质疑

中国近年来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AFP)

9月1日是中国大陆中小学开学的日子。然而一些地区的家长吐槽,被老师通知去小学打扫卫生,此事引发家长强烈不满和质疑。与此同时,各地学校乱收费现象也被曝光,家长对此乱象深恶痛绝。

开学家长被要求去学校打扫卫生

近日,浙江萧山有家长发帖表示,新学期开学收到了老师的通知,教室需要打扫,有时间的家长可以接龙报名,也可以选择请保洁阿姨来做。此通知让家长进退两难。

有家长表示不满:80后、90后们,自己上学时开学要自己打扫学校的卫生,现在是替孩子到学校打扫卫生,这不是打扫卫生,这是潜规则。

拥有13.2万粉丝的博主“中国小人物”分享的视频中,一名家长表示,小时候自己读书时,开学要打扫卫生。现在是成年人了,孩子开学家长还要打扫卫生。

另一名女性家长说,孩子开学,家长得去学校做卫生。我就不明白了,那学校的后勤处是干啥的?你不能雇两个人干吗?都说术业有专攻,那我们家长啥时候成了学校的长工+技工了?你不能光想着自己省钱省事,那我们家长不得请假呀?请假把工作丢了,这不是给社会增加负担吗?

她进一步吐槽:卫生是家长打扫的,作业是家长辅导的,学校门口站岗家长也躲不了,就连晨会的PPT都是家长花钱搞的,还美其名曰叫家校互助、都是自愿。娃是家长的软肋,学校的手轻松一捏,家长就得“自愿”跟你走。

“中国小人物”表示,这件事的离谱不在于劳动本身,在于责任主体错位。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它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是其基本的责任。那么打扫卫生这些工作,本应该由学校的后勤、保洁来承担,它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而不是家长的义务。可是现在在中国,很多学校却把这样的事下放给了家长,还美其名曰叫家校共建,但是说穿了这就是公共责任私人化,是教育服务缩水。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个行为背后的小农思维,学校把自己当作一块自留地,谁来耕种,谁来收割,全由地主说了算,不是按照现代教育应该有的规则和契约精神去办事,而是靠人情面子潜规则,来维持运转。

他说,家长请得起保洁的可以出钱省事,但是请不起保洁的家长,只能挤出时间去出力。无形中,家长就被分成了三六九等,教育的公平性就被慢慢地腐蚀。而这件事最让人不舒服的,是那种微妙的权力宣告,学校和家长之间,从来都不是对等的关系。孩子在学校读书,家长往往不敢得罪老师,更不敢挑战学校,哪怕不合理,也只能默默地配合。这不是自愿,而是被迫;这不是共建,而是服从。这是无生的宣告,谁掌握孩子,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谁就掌握了话语权。

他指出,这个事件的背后藏着大问题,今天学校可以让家长去扫地,明天就可以让家长改作业、做手工。事实上在中国,很多学校也一直都是这么干的,而边界的不断突破,只会带来责任的不断转嫁,最终的结果就是学校越来越懒,家长越来越焦虑,而学生也错失了真正的锻炼能力的机会。劳动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在劳动中学习责任、合作和尊重,而不是让父母去代劳,更不是把打扫变成了一场家长的效忠式的表演。必须打破这种扭曲的潜规则,学校该扛起的责任不能够甩给家长,该明确的分工不能含糊其辞。

“作为家长要敢于理性地发声,该配合的配合,不该代劳的坚决说不,这不仅仅是谁扫地的问题,而是我们究竟想要怎样的教育的问题。”

各地学校收费乱象令家长深恶痛绝

除了劳动转嫁,许多中国学校的隐形收费也被曝光,引发广泛关注。最近一些相关的话题冲上了热搜。

比如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某高中被爆,以为了学生安全为名,不给宿舍安装插头,不让学生用五毛钱一度的电,找外面的合作的机构,安装了吹风机,女生花1.5元可以吹5分钟。有家长测算过,如果按一千瓦功率的吹风机来折算,电价高达18元/度,而日常用电是0.5元/度,花一块钱可以吹1~2个小时。如果学校有400人住校,每个人吹头发5分钟花1.5元,那么学校一天就可以收到600元,一个月的收入近2万了。

还有某大学的宿舍需要刷卡进入,这个卡是跟手机绑定的,不花钱办一张新的手机卡,就别想进宿舍。此外,喝水也收费,吹空调也收费,洗澡也收费。一位家长吐槽,女儿办了洗澡热水卡,第一天在学校洗澡半小时,被收费25元。

在网上搜索学校收费项目,可以搜到不少奇葩项目,如人脸识别收费,有的学校安装门禁,开卡费40元,每年交100元。

学校的收费乱象让家长非常无奈。面对家长的质疑,校方的回复让人哭笑不得——一切均是自愿缴纳。

一位家长质疑到,问题是没有门禁卡,孩子进不了学校,进不了宿舍。没有交人脸识别费,孩子就没有考勤记录。不刷卡孩子就喝不上水,洗不了澡,吹不了头发,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哪里是学校,简直就是大型的商场,还不如商场。商场开门做生意,讲的是你请我愿,高兴就买,不买人家也不会把你赶出去,更不会找你要空调费、开水费。学校的本质是教书育人,这种无休止的商业化,该适可而止了。

另一名女性家长指出,学校是教书育人,让学生懂爱,懂做人懂生活的地方。另外,学生已经交了学杂费,费用都包含在内,不应该再额外地收费,以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她认为,目前学校的这种教育模式是变相地引导学生处处“以金钱为导向,以利益为目的,而不是教书育人散播爱、传达爱。学校跟社会不一样,学生在学校里应该感受到的是学校的温暖,而不是冷冰冰的金钱和社会上充斥的自私自利,利己主义。如果一个学校处处都讲利益,处处都以金钱为导向,这样的学校,它就是个垃圾学校,它就教育不出来好学生。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时方

来源:..;记者方晓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