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友伦:如何看待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图)☀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动态 > 正文
井友伦:如何看待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图)——川普政策不是走向中国模式,而是美国战略资本主义的重塑
作者:

2025年7月26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塔克拉拉英特尔总部外展示的英特尔徽标。(周容/..;

美国总统川普于8月22日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美国政府将通过美联储“芯片与科技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及“Secure Enclave”资金,将总计约111亿美元补贴转为购买英特尔(Intel)股票,成为其约9.9%的被动股东,每股价格为20.47美元。发布会后,英特尔股价上涨超过5%,反映市场对这一政府支持政策的积极反应。

一、“政府买英特尔股份”,是中国国企那一套吗?川普其实是在搞“战略股东制”

川普在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时表示:“如果美国核心科技企业持续被外国威胁,美国政府应考虑持有英特尔(Intel)等公司的股份,以保障国家利益。”这番话一出,立刻有人批评他是在“搞社会主义”、“效仿中国搞国营企业”。但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中国的“国有企业”是体制内直接管理的产物,党委领导、行政干预、资源统一配置,是一种典型的政府统管市场的制度模式。而川普的构想是完全不同的,他讲的是政府“作为一个股东存在”,不是“当老板插手管事”,而是当战略投资人。这种制度,在西方叫做战略资本主义(Strategic Capitalism),政府出手,不是为了经营利润,而是为了守住关键命脉,尤其是半导体这种关系到国家安全的行业。

根据《美国国家安全战略》(2022)与美国商务部2025年5月发布的《关键技术战略简报》,芯片被列为“国家安全资产”。川普此时提出政府参股,是要让国家在制度上有“靠得住的锚”,防止企业因市场波动或外资收购而脱离美国的控制。

正如《混凝土经济学》(Concrete Economics)一书中,经济学家史蒂芬·科恩(Stephen Cohen)与布拉德·德隆(Brad DeLong)指出:“全球化的不对称竞争下,国家必须有选择性地介入市场,以防关键资产被市场机制牺牲。”川普此举,正是这种“有限、理性、目标清晰”的制度干预。

二、这不是“国家控制市场”,而是让国家有个“安全座位”

从制度类型来看,中国的社会主义国企是政府直接管企业,党委决定高管,经营目标要服从国家计划。而川普的主张,属于“市场为主,国家有位”的嵌入式制度安排(embedded strategic role),更像是政府在董事会留一个观察席,而不是坐在驾驶座。

经济史学者玛丽安娜·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在《企业型国家》(The Entrepreneurial State)中指出,历史上的许多科技突破都依赖国家早期投入或制度托底。政府不是替代企业,而是在某些节点“兜住底线”。这在美国不是第一次出现,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就曾在军工、能源、高端制造中以投资方式支撑关键产业。

事实上,川普主张与其说像中国,不如说像新加坡。比如,新加坡政府通过“淡马锡控股”(Temasek)持有重要企业股份,却不干涉日常运营。这类“政府参股+市场运营”的模式,能平衡战略安全与资本效率。川普不是想把Intel变成中石油,而是让美国政府能有机制参与、而不是事后干着急。

三、为什么不直接发补贴,而是要“入股”?

2022年的拜登政府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了数百亿美元补贴半导体产业,但这种方式弊端也很明显,财政成本高、监管复杂、容易被浪费。川普的“参股方案”恰好回避了这些问题。

如果政府直接持股,就不需要反复拨款。未来企业赚钱,政府还能获得回报。这种机制在经济学上被称为风险对价对称型介入”(symmetrical risk-bearing intervention)。更重要的是,政府作为股东,可以对抗海外恶意并购,也更容易获得企业透明度。

正如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H.R.麦克马斯特(H. R. McMaster)在《国家安全的边界经济学》中所说:“当威胁从军事转向供应链,国家需要的不只是规则,而是资本结构上的防御机制。”川普的持股方案,正是这种制度防御的体现。他不是在“干预市场”,而是给美国政府“一个在场的位置”。

四、川普要的是美国技术主权,不是学中国搞国营企业

川普强调持股英特尔的本质,是要守住美国的技术主权(technological sovereignty)和产业链独立性(supply chain independence)。中国早就通过国家控股把关键产业全装进“国家队”,川普不是要“学中国”,而是要防中国。

根据白宫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CEA)2025年年中报告,美国正面临系统性科技资产被海外主权资本收购的威胁。报告建议“应发展更有纪律性的国家资本机制”,以抵御对手国的非市场手段。川普的主张,就是要用合法、透明、有市场化边界的方式保护核心技术,不让英特尔、AMD、美光等变成“无锚漂浮资产”。

中国模式是“国家全面掌控企业命运”,而川普方案是“国家留下制度坐标”。一个是行政主导市场,一个是市场嵌入国家战略。这不是走向国营化,而是走出被动防守,让国家在资本结构里有一把椅子。这更像是一种现代版的“技术主权护栏”(technological sovereignty buffer),是川普对21世纪新冷战下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回答。

(作者井友伦(Chris Ching)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客座学者、加州,联邦执业律师、注册国际审计师(CIA),曾任华尔街投资银行高管,现致力于全球宏观政策、金融风险治理与中美资本制度比较研究。)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