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的标志。(Johannes Eisele/AFP/Getty Images)
受国际油价持续下行及中国市场需求疲软双重因素影响,中石油今年上半年出现五年来首次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局面。同期,中石化上半年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39.8%,两家石化巨头均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
8月26日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石油”)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6.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0.1亿元,同比下降5.4%。
这是自2020年年中以来,中石油再次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同步下滑的情况。
公司在财报中表示,业绩下滑的主因是原油、成品油等核心产品价格大幅下降。
今年上半年,国际原油市场表现低迷。布伦特(Brent)原油现货均价同比大幅下跌14.5%,WTI原油现货均价同样下跌14.4%。油价的大幅回落直接冲击了中石油的盈利表现,公司平均实现原油价格为每桶66.21美元,同比下降14.5%。
数据显示,在公司八大主要对外销售产品中,有一半产品销量出现同比下滑,其中以聚丙烯、汽油、柴油产品跌幅最为明显。同时,六大主要对外销售产品平均售价普遍下跌,原油、柴油平均售价分别同比下滑12.3%、9.4%至3,690元/吨、6,213元/吨。
与此同时,受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等替代能源竞争加速影响,中国汽油、柴油消费持续受到抑制,传统燃料需求增长乏力。
此外,主要化工产品价格同样因国际油价回落而承压下跌,生产利润维持在较低水平。
从四大业务分部的具体表现来看,仅有天然气销售分部实现逆势上涨。相比之下,其它三大业务分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利润下滑,油气和新能源分部:经营利润同比下滑6.8%至856.86亿元;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经营利润下降18.9%至110.56亿元;销售分部:经营利润大幅下降25.2%至101.04亿元。销售分部利润降幅最大,反映出终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中石油的困境并非独有,整个石化行业都面临着相似的市场挑战。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8月21日晚间披露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0.6%至1.41万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9.8%至214.83亿元。中石化称,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国内汽柴油需求下降,化工毛利低迷,是公司营收、净利双下滑的主要原因。
据中石化统计,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震荡下行,英国布伦特(Brent)原油现货均价下降至71.7美元/桶。下游消费方面,境内成品油需求主要受可替代能源影响,消费量同比下降3.6%,其中汽油同比下降4.6%,柴油同比下降4.3%。
具体到相关业务上,因石油石化产品价格以及成品油等产品销量下降,中石化主营业务收入同比降低11%至1.38万亿元。中石化上半年主要外销的十大石油化工产品中,一半产品销售量同比下滑,原油、煤油、柴油产品跌幅居前;除了合成橡胶之外,所有主要外销产品平均售价下滑,其中基础化工原料、煤油、柴油等跌幅居前。
公告显示,中石化对外销售石油产品收入占公司总营收比重近六成,达8,079亿元,同比下降12%。收入下滑主要由于重点销售产品汽油、柴油、煤油等量价齐跌,这三大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3.1%至6,690亿元,但仍占公司石油产品销售收入超八成。
国内成品油达峰现状给产业链企业带来较大影响。伍德麦肯兹亚太聚酯总监罗靖介绍,交通领域作为能源转型核心战场,中国市场汽油需求已于2023年触及峰值,2030年后下行速度将明显加快;整体油品需求预计在2028年达峰。
中石油与中石化被称为中国“两桶油”,均为中共国务院直属国有独资能源企业。中石油主攻国内油气勘探开采及管道运输;中石化侧重炼化与成品油销售,两者形成“北石油、南石化”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