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越来越多年轻人拥抱“躺平”,温铁军点透原因,换我也不愿硬撑 中国经济真相|中国财经在线|金融财经信息|财经资讯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越来越多年轻人拥抱“躺平”,温铁军点透原因,换我也不愿硬撑

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躺平”。就是要么在家啃老,整天玩游戏或看短视频,也不出去找工作。要么在单位里面得过且过,毫无进取之心,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为此,就有一些专家认为:这些90、00后年纪轻轻,却毫无进取之心,每天总是想着如何逃避现实,这不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就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拥抱“躺平”之际,知名专家温铁军教授直言不讳的表示:年轻人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躺平”的价值观,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换做是我,也一样会做出这种选择。温教授的意思就是,当年轻人发现赛道尽头是堵墙,那“躺平”只不过是止损的理性选择。

事实上,普通人如果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关系,要想实现阶层跨越的难度越来越大。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躺平”的原因:

第一,学历贬值伤了年轻人的心

就在本世纪初,高学历的人很容易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而随着我国允许高校扩大招生名额之后,70%以上的年轻人都能上大学,这就导致了大学生人满为患,学历贬值越来越严重。而那些怀揣梦想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发现,工作越来越不好找。多数招聘企业都要求新员工的学历在本科以上,就连街道办都喊着要招海归博士。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学历快速贬值。部分年轻人因为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只能选择在家啃老。还有一部分年轻大学生为了生存下去,就只能选择送外卖。资料显示:30%的外卖骑手都有本科文凭,他们每天工作12小时,也只能挣6000元。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年轻人也看不到未来有什么希望,知道再努力也没什么结果,也就只能“躺平”了。

第二,拼尽全力也无法改变什么

现在很多年轻人即使拼尽全力,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90后李斌是上海一家外贸企业的员工,每月到手工资10000元。之前为了能够出业绩,李斌经常熬夜加班加点。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他发现自己的精力越来越差,身体也大不如前。

尽管如此,由于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高,李斌的生活质量并不高。每年月房租是4500元,各项生活支出4000多元、交通和电信费用500元。即使一年忙到头,也剩不下几个钱。最终,李斌终于醒悟了,与其在大城市里辛苦工作透支生命,还不如回老家三四线城市随便找份工作,陪伴父母,过上舒适的躺平生活,这反而是明智的选择。

第三,过高的房价让年轻人失去希望

现在国内各地房价居高不下,通常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高达40以上,而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达到20-25。这意味着普通家庭要不吃不喝几十年,才能勉强买得起房。很多年轻人觉得,房价如此之高,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买不起房,就只能选择躺平(不结婚不生子)。

就算有一部分年轻人掏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买了房子,每年月的房贷压力也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不敢跳槽、不敢生孩子、不敢创业,最终也是为了一套房子,选择过起了躺平的日子。

第四,社会各阶层已经固化

现如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固化,普通人要想跨越阶层是非常困难的。比如,某些垄断行业,只招聘本企业员工的子女或家属,很少招聘社会上的人员进来。还有一些民营企业,老板只用自己熟悉的亲戚朋友,外面招聘来的员工晋升的希望非常渺茫。

过去人们还可以通过考上名牌大学,实现阶层的跨越,但现在如果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无论怎么努力,也很难实现。既然如此,很多年轻人觉得还不如选择躺平,活在当下更实际一些。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拥抱“躺平”,学者温铁军点透原因。那就是当年轻人发现赛道尽头是堵墙,那“躺平”只不过是止损的理性选择。那么赛道后面的那堵墙是什么呢?

①学历贬值,工作难找;②拼尽全力也无法改变什么;③过高的房价让年轻人失去希望;④社会各阶层已经固化,阶层跨越困难。所以,才会有温铁军教授的“换我也不愿意硬撑”的同情之声。而作为年轻人的父母则应该多理解子女的当前的尴尬处境,帮助他们度过现在难关。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叶净寒

来源:平说财经张平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