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美容品不是面膜,而是书本(三毛智慧解读)读书思考☀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读书思考 > 正文
最好的美容品不是面膜,而是书本(三毛智慧解读)

作家三毛曾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时光终会凋谢青春的容颜,但经由书籍沉淀下的思想,却会成为一个人脸上最持久的妆饰。

01

认识一位年过五十的教授。

她从不热衷美容保养,眼角已生出细密皱纹,但每个与她交谈的人,都会被她吸引。

她目光沉静而有光,谈吐间透着从容与通透。她耐心倾听,言语温和却自有力量,让人如沐春风。

那是一种被知识滋养后,内心丰盈外显的沉静之美。时间能带走胶原蛋白,却带不走眉目间的书卷气,那是任何奢侈品都无法装饰的从容。

02

相反,一位久未联系的旧友,近年沉迷医美。

每次见面,她的五官都有细微变化,越来越精致,但眼神中的空洞和焦虑却与日俱增。她热衷谈论八卦,言语贫瘠,对任何深度话题都显得不耐烦。

科技抚平了她脸上的每道皱纹,却无法填补她神采里的空白。紧绷的皮肤与闪烁的眼神形成了某种割裂感,那是外在精致与内在荒芜的巨大反差。

03

戏剧大师梅兰芳曾说:“戏要常带三分生,做人要常带七分熟。”这“七分熟”,便是阅历与修养的火候。

同样,一个人的脸上,也藏着他精神世界的“火候”。

读哲学历史的人,眉宇间自有深思的沉静;

读文学艺术的人,眼神里常有敏感与灵动;

读科学逻辑的人,神态中多是理性与专注。

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在无声地重塑你的眼神、你的表情、你待人接物的方式,最终沉淀为你独特的相貌。

04

林肯有句名言:“一个人四十岁以后,就该为自己的相貌负责。”

因为在此之前,相貌多由父母基因决定;在此之后,则是由你的经历、心态和修养塑造。

一个终日焦虑、不思进取的人,眉头常会紧锁,嘴角容易下垂,形成所谓的“苦相”。

而一个内心充实、乐观豁达的人,眼神往往明亮,面容更为舒展,这便是“福相”的由来。你的脸,就是你灵魂的地貌图。

如何让书籍真正“修”好你的相貌?两点建议:

1.深度阅读,滋养“底气”

快餐式碎片阅读,只能提供谈资,无法改变气质。真正能影响人的,是沉浸式的深度阅读。每月精读一两本好书,让作者的思想与你的生命体验发生碰撞、融合。这份思想的“底气”,会让你在面对任何人、任何事时,都自然流露出一种沉静的自信。

2.知行合一,修炼“静气”

读书的目的,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书中汲取的智慧,用于理解生活、化解烦恼、宽待他人。当你的内心因阅读而变得愈发通透、平和,这种“静气”便会取代焦躁,成为你脸上最动人的表情。真正的“书卷气”,是知行合一后,内心从容在面容上的自然流露。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写道:“我的灵魂,像没有桅杆的旧船,在丑恶天涯的海上飘荡颠簸。”而书籍,正是为我们灵魂安装的“桅杆”。

它让我们在纷扰世界中保持方向,内心安定。这份安定,便是最好的养颜术。

你的脸,不只是一张名片,更是一本合上的书,等着懂的人来细细阅读。

点个赞吧,愿我们都能多读书,读好书,让思想成为岁月最好的雕刻师,修炼出一张不被时光欺负的脸。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吴莉亚

来源:月影说职场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