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社会和经济动荡笼罩 最大危机凸现国内新闻|大陆新闻解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大陆 > 正文
中国被社会和经济动荡笼罩 最大危机凸现——中国的危机:家庭萎缩
作者:

当前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主要集中于地缘政治形势的发展,尤其是中美之间的竞争。中国民众虽然意识到这些问题,但他们更关心的其实是一个更贴近本土的问题:家庭的萎缩。

千百年来,儒家价值观将家庭定义为社会秩序与和谐的关键,而家庭关系则在应对土地和资源竞争等挑战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儿子们料理田地和生意,照顾年迈父母。女儿们则通过婚姻扩大家庭,形成承担着重要经济和社会职能(比如建造学校和解决争端)的庞大扩展性网络,而在欧洲这些职能可能是由教会承担。

这种基本经济和社会结构,甚至在1950至70年代的混乱局面中也得以幸存,当时新生的共产党政权鼓励人们住在宿舍里(远离家人包括配偶),并把孩子送到国营托儿所和寄宿学校,以提高劳动生产力。

但是,由于生育率从1963年的每名妇女生育7.51个孩子(也是现代时期的高峰)急剧下降到2023年的每名妇女仅生育1个孩子,如今中国的家庭正处于危机之中。这种人口结构的崩溃正危及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

中国的生育率难题有着很深的根源。在1900年至1979年间,中国人口翻了一番有多,从4亿增加到9.69亿。在此期间,粮食短缺状况非常普遍,以至于中国被称为“饥荒之地”。1959至1961年间,中国经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饥荒,有2000万至4500万人因人口密度过大和政府政策严重失误而丧命。因此,从197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出台严格的计划生育法律,在随后几十年间限制大多数中国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然而,这些计划生育法律只是问题的一部分。尽管如今在中国已是臭名昭著的独生子女政策在2016年被放宽到可生育二胎,在2021年又放宽到三个,但生育率并未有所提高。

与日本和韩国等其他低生育率国家不同,中国仍然是一个贫穷国家。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9.44亿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6224美元(每天17美元),4.65亿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仅为2777美元(每天7.6美元),而美国这一数字则为6万3589美元。即便将美国较高的物价考虑在内,这一差距也是巨大的。再加上年轻人(包括拥有大学文凭的)经济机会有限,中国家庭根本无法负担养育更多孩子的支出。

新一代中国父母还面临另一个心理障碍,这源于他们缺乏对大家庭的亲身体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成长在由两个独生子女父母和四名祖父母组成的家庭中,没有堂表亲或兄弟姐妹可以一起玩耍,但却有很多成人照顾他们。因此,许多人不重视大家庭,并对这一概念感到畏惧。

但随着几代人年龄的增长,所有这些照顾者也意味着沉重的负担。数量不多且不断萎缩的适龄劳动者不仅要在机会稀少、工资低的就业市场上打拼,现在还要养活只能获得有限养老金和医疗保健的庞大且不断增加的退休人口。而且,他们的责任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得给予身体和精神上的支持。

北京的小孩在学武术。(法新社)

令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的是,每个年轻人还是他们父母和祖父母唯一的骄傲,长辈们共同奉献了毕生时间、精力和金钱,来为孩子的成功铺路。长大成人的年轻人,现在必须回报养育者为他们所作的各种牺牲,而这实际上是在补偿父母和祖父母那些未曾出生的子孙辈。

他们从童年就开始感受到这种责任负担。操场上大多空无一人,公园里大多是退休人员,即使在放学后和周末也是如此。孩子们会花更多时间在家里学习,而不是在外玩耍。所有这些压力很可能会助长青少年和年轻人抑郁症和自杀率的上升。

这种情况还将进一步恶化。经济增长放缓已使青年失业率达到历史新高,这将继续收紧就业市场,加剧对有限机会的激烈竞争,并将遏制政府提升养老金的能力。

中国政府非常希望解决国内的家庭危机。经济和社会问题往往会以不可预测的方式演化,也很容易演变成政治动荡。尽管政府已实施包括金钱奖励在内的一系列鼓励生育政策,但生育率仍然很低。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都没有兄弟姐妹和堂表亲,那么一个以家庭单位和网络为基础的文明又将何去何从?当很少有年轻人照顾老人时,后者的生活将会怎样?对于既将家庭视为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普通中国人来说,没有孩子会感到舒心吗?在社会和经济动荡的阴影笼罩之下,这些问题必须得到回答。

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西北大学全球贫困研究实验室联席主任,中国经济实验室创始主任,意大利伊诺第经济与金融研究所访问教授

英文原题:The Crisis of the Chinese Family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方寻

来源:联合早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