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尿毒症工厂:楼上做工、楼下洗肾国内新闻|大陆新闻解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大陆 > 正文
广州尿毒症工厂:楼上做工、楼下洗肾

从医院退休的贺军(化名)在广州创办了民营血液透析中心兼服装工厂,协助尿毒症病人就业,并让病人以工养医。病人每日把服装厂里挣到的钱用来交透析费,透析完的身体再继续投入工作,在这座尿毒症工厂里,在缝纫机与透析机之间,他们转换着病人和工人的角色,重拾生计与尊严。

新京报报道,这家尿毒症工厂楼下是透析室,楼上就是服装厂,目前有58名尿毒症工人在此工作,从60几岁到18岁都有,他们每天把服装厂里挣到的钱用来交透析费,透析完的身体再继续投入工作。日产能最高可达2000件服饰,透析室则有50台透析机,可供200人分早中晚轮班透析。

据中国肾脏疾病数据系统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有超200万尿毒症病人,年新增患者约2万人。大量尿毒症病人面临就业、就医和经济上的困境。

广州有好几间类似的民营透析中心,提供的就业类型各异,包含餐饮、手工和医疗耗材组装工厂等。他们开辟出“以工养医”的生存路径,过上抱团取暖的集体生活。

43岁的张顺(化名)月平均工资在4500元(人民币,下同,约631.4美元)左右,是厂内最高的。除去透析费、药费和生活费,结余下的1000多元,张顺都用来打营养针,238元一针,“打完有力气继续挣钱”。

张顺说,他因为得病求医,积蓄、工作和婚姻都泡汤,一度困在江西老家,坐吃山空,最后来到广州这间工厂。

与张顺一样,厂内工人来自全国各地,因为有着比常人差的体力、被透析耽误的工时、雇主怕出意外担责等因素,使他们的就业之路困难重重。

张顺在工作。(取材自新京报)

邱秀兰和叶晓敏在工作。(取材自新京报)

服装厂厂长贺军2017年从医院退休,2022年创办血液透析中心,“我开厂的目的很简单,通过帮助他们,增加病人数量”,他说,收一名病人兼工人,毛利润在2000元左右。

然而,这种工厂兼民营透析中心,始终处在法规的灰色地带,一些地方已被有关部门叫停发放福利并整改。

“让咱们病人过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张顺说,这是主管对他们说过的话,“什么规则,没有规则,规则就是活下去”,工厂营运不顺,他还借给贺军数万元维持运转,因为他想在这里干一辈子。

而贺军则更希望得到一些政策扶持,比如提供一栋廉租房作为病人的宿舍。

结束完一天的工作,晚上8点,透析床位上叶晓敏打着哈欠,邻床邱秀兰已熟睡。(取材自新京报)

尿毒症病人透析中,枕边备着速效救心丸、防止低血糖的彩虹糖。(取材自新京报)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时方

来源:世界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