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清晨,美国阿拉斯加科迪亚克空军基地雷达监测到五艘中国船只靠近阿拉斯加海域。图:翻摄自沉浮欧罗巴
8月5日清晨,美国阿拉斯加科迪亚克空军基地雷达监测到五艘中国船只靠近阿拉斯加海域。包括“雪龙2号”“深海1号”“极地号”“中山大学极地号”及“探索3号”在内的船队,以破冰船队形通过白令海峡浮冰,距离美国海岸约130海里。
北美防空司令部随即启动边境监控行动,派出 C-130J巡逻机对船队进行巡视。报导称,中国船队在美国单方面主张的延伸大陆棚争议区附近航行,但并未进入美方主张的管辖海域。
北美防空司令部随即启动边境监控行动,派出 C-130J巡逻机对船队进行巡视。图:翻摄自X账号@SPAR655
早在7月底,美军巡逻机曾对“雪龙2号”发出警告,但中国船队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回应,强调行使公海航行自由。美国海岸防卫队表示,对此除了伴航监视外,并无其他可行措施。
报导指出,中国船队在北极航行时遵循专属经济区边界,并采用精准航行路线。自2013年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以来,中国已系统培养极地法律及航海人才,船长均持有国际海洋法认证。美国海岸防卫队则在极地法律人才方面存在缺口。
早在7月底,美军巡逻机曾对“雪龙2号”发出警告,但中国船队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回应,强调行使公海航行自由。图:翻摄自沉浮欧罗巴
北极地区蕴藏大量能源,包括全球约13%的石油和30%的天然气资源。中国船队对海底进行声呐探测,并沿北方海路进行航线扫描,以支持航运和科研活动。2025年,中国新增五条北极货柜航线,年运量预计突破80万吨。
在船队现身期间,中国与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科研合作持续进行,包括共享冰情数据及观测网络建设。北欧国家如挪威、芬兰也与中国展开极地科研合作。报导指出,美国在北极的影响力相对有限,但仍持续监控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