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亿年前海洋怪兽 德国化石被证实为新物种科教频道|科教兴国|教育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科教 > 正文
1.8亿年前海洋怪兽 德国化石被证实为新物种

蛇颈龙示意图(Shutterstock)

近期,古生物学家确认,一具47年前出土于德国波西多尼亚页岩的化石,是一种新的海洋怪兽。研究人员指出,这项新发现不仅有助于扩展考古学界对侏罗纪时期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还可能为了解当时全球海洋缺氧事件提供线索。

该化石组最初于1978年,在德国西南部霍尔茨马登(Holzmaden)的一个采石场出土。尽管当时考古学家发现标本的骨骼几乎完整,甚至保留部分软组织化石的残留物,但普遍认为它只是一个完好的普通蛇颈龙化石,因此未深入探究。

原因是当时的考古人员认为,该化石显示出骨骼未成熟的特征,包括整个脊椎未融合的神经突、足底上足小面几乎未发育,以及足轴塌陷显示骨化不完全。尽管如此,这具标本因其骨骼的完整性,以及作为霍尔兹马登地区已知最古老的蛇颈龙代表,依然具有相当的意义。

直到现在,其独特的解剖特征才通过全面的科学分析,了解到它骨骼虽然尚未成熟,但这些特征并非因发育阶段所致,从而将其归类为一个全新的蛇颈龙种类。这项研究结果于8月4日发表在《PeerJ》杂志网路版。

目前这批化石组,永久收藏于斯图加特州立自然史博物馆(Staatliches Museum für Naturkunde Stuttgart),编号为“SMNS51945”。

这个新蛇颈龙被正式命名为“长颈近泳龙”(Plesionecteslongicollum),被分类为近泳龙属(该属名意为“接近蛇颈龙目”),生长年代为1.83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

该标本全长为2.95公尺,若加上保存较差的颅骨部分,其生前可能接近3.2公尺长。另外,它的颈长1.25公尺,尾长81公分,至少拥有43节颈椎、21节背椎与2节骶椎,以及39节尾椎。

由于该标本保存了颈部、尾部及后肢周围的软组织印痕,使研究人员得以从中推断出长颈近泳龙的体色及皮肤特征。这些括印痕中包含一些暗色膜层,可能对应其生前颜色较深的皮肤区域。

德国霍尔兹马登的波西多尼亚页岩,此前已经发现过其它五种蛇颈龙,涵盖所有三个主要蛇颈龙谱系的代表。这项新发现进一步巩固了,该地层拥有作为了解全球侏罗纪海洋生物最重要的窗口地位。蛇颈龙是一种在恐龙时代栖息于地球海洋中的长颈海洋爬行生物。

这五种长颈龙分别是豪夫龙属(Hauffiosauruszanoni)、梅尔拉龙属(Meyerasaurus victor)、丝莱龙属(Seeleyosaurus guilelmiimperatoris)、水猎龙属(Microcleidus brachypterygius)与近翼龙属(Plesiopterys wildi)。

此外,来自该岩层的重要蛇颈龙标本,还包括一具近乎完整、形态奇特的早期幼年个体骨骼,但与其它种类的蛇颈龙亲缘关系尚不明确,以及几块来自巴伐利亚的罕见颈椎,该颈椎被称之“巴伐利亚蛇颈龙”。

这项研究由斯文·萨克斯(Sven Sachs)与波兰科学院的丹尼尔·马齐亚(Daniel Madzia)博士共同发表。他们的研究表明,以保存完好化石而闻名的波西多尼亚页岩,包含的海洋爬行动物多样性,要比过往认识到的还要更多。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德国比勒费尔德自然博物馆(Naturkunde-Museum Bielefeld)的古生物学家斯文·萨克斯对《PeerJ》杂志表示,“这具标本已被收藏数十年,但先前从未充分研究探索其独特的解剖结构。直到我们仔细检查后才发现,它能与目前已知的蛇颈龙种类清晰的区分开来。”

波兰科学院(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的丹尼尔·马齐亚(Daniel Madzia)博士则解释,“这一发现为解开地球历史关键时期的海洋生态系统谜题,增添了一个新的线索。这种动物生活的托阿尔阶早期环境发生了显着变化,包括一场影响全球海洋生物的重大海洋缺氧事件(生物灭绝事件)。”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吴莉亚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