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诱导中国人自虐达极致☀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动态 > 正文
中共诱导中国人自虐达极致——宋国诚:“南京照相馆” 照出中国人的民族自虐

中国电影《南京照相馆》在中国内地热烈上演。故事描写1937年12月日本侵华军队攻占南京时,一位在照相馆当学徒的15岁少年罗进,在冲洗一名日本军官带来的两卷胶卷时,意外发现了日本士兵犯下暴行的照片,内容包括屠杀、强女和抢劫,暴行历历,不忍卒睹。然而,就在电影放映时,再度发生仇杀在华日本母子的事件。

依据《新华社》报道,“他(罗进)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了数十张照片,并从中挑选出16张,装订成册”。这本相册在1946年2月南京审判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帮助法庭将日本战犯绳之以法。如今,这本相册被保存在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

“新义和团主义”的民族自虐

从超高的票房纪录来看,显然中国人民醉心于这部民族创伤的影片,从观赏日军屠杀族人而满足于一种“仇恨快感”,实际上,这是一种从“民族痛感”中升华为今日“民族士气”的病态折射。从赞赏之声受到官方与媒体的鼓舞,批判与质疑之言受到网管封锁,就可清晰辨识官方一则虚伪表示不愿仇杀日本母子事件伤害中日关系,一则暗中鼓舞仇日士气充当民族大补丸。这就是明知“义和团”可能误国误民,也要姑且一试“扶清灭洋”的翻版闹剧。换言之,如果义和团是大清王朝积弱不振的表征,那么仇日就是今日中国“民族自虐”的表现。

固然,这两卷胶卷记录了日本侵华的暴行,但也照出了中国人历久弥新、永志不忘的历史仇恨。从官方到民间,一片赞扬声,呼吁应该多拍类似这部票房超过60亿人民币的爱国影片,甚至有人宣称,凡是批评《南京照相馆》者,一律就是汉奸!显然,中国政府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决心永远把自己禁闭在历史仇恨的牢笼之中。“汉奸”一词何其沉重!80年了,中国人就是放不下!与其说“南京照相馆”洗出了日本的残暴,不如说也洗出了中国人的“悲情自虐症”。是啊!国耻不能忘,但永远牢记难道是为了未来的复仇?

中共“第四个法宝”!

但是,大陆当局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巩固政权,以当今国际情势,中国不能把仇日当成外交政策,只能把日本当作“暗仇”而非“明敌”。换言之,仇日不是国耻,而是中共政权在统一战线、组织建设、武装斗争之后的第四个法宝。换言之,仇日不是攘外,而是安内。

中国至今依然无法摆脱不断重申和强化仇恨动员的意识形态规训(ideological discipline),来维持中共政权的统治;这种不断撕裂旧伤口来激发新仇恨的政治煽动,美其名叫作“爱国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走不出历史伤痛的“文化自闭主义”。放不下过去,就走不出未来;任何民族都有可能遭受历史创伤,但一个民族的延续与成长,在于建构一种“复健型史观”,这种史观在于忘却历史仇恨而叧创新的民族方向。然而,在中国这种无希望可期待的绝望年代,保留历史仇恨成为一种“暂存性治疗”,使民族智慧陷入跛脚不起、无力跨步的停滞状态。

中共每一次对历史事件的纪念,特别是对日本侵华史实的所谓纪念,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无不一次又一次激发无辜的仇杀事件,例如这次再度发生日本母子在苏州地铁遭受攻击的事件。尽管这种“隔代报仇”事件是对当代无辜日本人的无理侵犯─以历史过往的仇恨来向当代无辜日本人泄愤,完全无助于从历史教训中获得启蒙和苏醒,但是中共当局要的就是这些:让中国人民永远沉睡在历史悲情之中而不要睁眼,让所有中国人因为仇日而支持共产党。果然,在商业票房与党国利益的交织之下,更多的《爱国电影》将相继出笼,例如《东极岛》、《山河为证》、《坪石先生》、《731》等一系列抗战题材电影。这就是让中国人永远活在“仇恨蛹茧”和“抑郁史观”之中,不要醒来。

中国的仇日,已自一种《民族痛感》中升华为今日《民族士气》的病态折射。

一个“智能民族复健史观”

所谓“抚史追忆”,追忆什么?追忆那永不遗忘的历史惨案?还是从悲痛中寻求自强之道。我们当然不会否定当今中国极力寻求民族复兴之路,但是这条路,始终是一条扩张─寻仇报复的歃血之路。实际上,报复永远“报不出”正义,一如今天中东地区的宗教与种族战争,没完没了。如果中国以重启战争的方式达到民族的复兴,那只是重蹈日本侵华的罪恶历史,只是以战争报复战争,再度兴起一场新中国军国主义的灾难与浩劫罢了。刺刀与枪炮,不是一个民族重新富强并受到尊重的元素,战争永远不是推进人类文明进化的动力。永远将自己捆绑在历史仇恨的禁闭室,只是再陷民族于新的历史悲痛之中。

二战之后,许多国家,包括德国、越南、韩国,甚至包括苏解体之后的俄罗斯,以及遭到战争惩罚的日本自身,都面临抚史追忆∕民族重建”的艰难过程。不同的复健政权与不同的复健方式,决定了这些国家战后复健的成果,并重新接受历史的评价。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受害极深,于此无庸置疑,作为中国历史仇人的日本,难以原谅。但是,一句言重的“但是”:愈是受害愈深,愈是应该奋力于“智能民族复健”,这是一种廓清民族杂质而整装出发的超越史观,一种放下仇恨以利于永除仇恨的健康史观。一如一个接受复健治疗的病患,应该致力于清除病毒,而不是保留于日后。一个蜷缩暗室之人,怎能重见窗外的阳光?

※作者宋国诚,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中国问题与国际战略学家,《宋国诚观点》(YT频道)主持人;《宋国诚观点》(Blog)版主;最近著作《失速中国》(2024.今周刊出版)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方寻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