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唯一几乎没有黑人的国家 一夫多妻美女泛滥世界旅游|外国旅游|环球旅游|国外旅游☀阿波罗新闻网
新鲜事 > 环球旅游 > 正文
非洲唯一几乎没有黑人的国家 一夫多妻美女泛滥

摩洛哥,这个位于非洲西北角的神秘国度,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与我们通常所想的非洲国家不同,摩洛哥的民族构成与种族背景迥异。

在这个国家,白色人种占据了绝大多数,黑人几乎难以见到。摩洛哥的女性美貌如诗如画,皮肤白皙,眼神深邃,卷曲的头发给她们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质。

这里的社会对肤色有着浓厚的偏见,尤其是对白人种族的崇尚,这在摩洛哥历史中根深蒂固。虽然位处非洲,却一直认为黑人是低等种族,甚至不允许黑人成为摩洛哥的居民,保持着“纯洁的民族血统”。

摩洛哥至今依然保留着一夫多妻制度。虽然现代社会已经改变了许多传统观念,但摩洛哥的男性仍需经历两道难关才能娶第二任妻子。

摩洛哥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北缘,东西跨度约5600公里,南北宽度1300到1900公里,这片广袤的沙漠把摩洛哥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隔开,阻止了许多非洲黑人的迁徙。

然而,沙漠并未完全阻挡外来文化的侵入。自公元7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开始扩张,摩洛哥逐渐成为阿拉伯与柏柏尔人的交汇地。公元640年,阿拉伯人进入北非,到了665年,他们完全占领了摩洛哥。从此,阿拉伯文化深入摩洛哥,影响至今。摩洛哥街头随处可见的清真寺、阿拉伯语以及阿拉伯风情的建筑,都是这段历史的印记。

与此同时,柏柏尔人作为摩洛哥的原住民,发展出独特的文化。柏柏尔人曾在摩洛哥建造出与中国陕北窑洞类似的红色夯土建筑,这些建筑在干旱气候中能够有效抵御严寒和炎热。此外,柏柏尔人手工制作的陶器、织品、皮革等工艺品也成为摩洛哥的特色,融合了阿拉伯文化,形成了摩洛哥独有的民族风格。

摩洛哥的历史中,欧洲列强的殖民侵略也留下了深刻痕迹。1843年,法国入侵摩洛哥,并在次年强迫摩洛哥签订《丹吉尔条约》,正式成为法国的殖民地。西班牙也没有放过这一地理战略要地,1859年入侵摩洛哥的得土安地区并强行割让了两个重要地区。摩洛哥的白人比例在欧洲殖民者的大量涌入下逐渐上升,黑人在社会中依旧难以立足。

摩洛哥的传统婚姻制度——一夫多妻制,虽在现代社会依旧存在,但已经面临许多现实问题。最初这一制度的设立源于战争频繁的古代,当时的男人们常年征战,死伤惨重,许多家庭的女性失去了丈夫,一夫多妻成为了保障家庭和女性生存的方式。随着农业社会的发展,一夫多妻也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但在现代,这一制度显得格格不入,尤其是在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中,他们渴望平等、浪漫的爱情,反对分享丈夫。

摩洛哥的法律虽然在1957年通过《家庭法》规定了一夫多妻制需要经过原配同意,并且丈夫要对每位妻子平等对待,但这一法律的实施依然未能根本改变这一传统制度。在2024年,摩洛哥提出对《家庭法》进行改革,赋予女性更多的婚姻选择权,允许女性在婚前合同中明确反对一夫多妻制。

尽管摩洛哥与中国相距遥远,但两国之间的联系悠久且深厚。古代时,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传入摩洛哥,成为贵族间的身份象征。摩洛哥人对中国的瓷器和丝绸情有独钟,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细腻的质感成为家中珍贵的摆设。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刘诗雨

来源:莽子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