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与怀|沁园春演义:释永信出事言论☀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言论 > 正文
何与怀|沁园春演义:释永信出事
作者: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抓,立时天下皆知,并不愕然,甚至就像只等这一天,乐得人人喊打,瓜越大越兴致盎然。有人不揣浅陋,冒昧以“禅门如戏”为题作《沁园春》词,以调侃笔法描绘了这位曾经名声显赫的方丈“出事”:

千载香林,一派庄严,寂寞空陈。叹如今佛地,香烟不净;金身耀眼,戒律无踪。善恶难分,真假难辨,尘世如何辨是非?谁曾想,清规如纸,佛理飘尘。

旧案重翻人惊,叹法名、只作市声嗔。看红尘外客,入门拜相;袈裟戏子,信仰难伸。佛眼犹闭?金山未坠?业火烧心梦已泯。长嗟叹,一炉香冷,谁问归津?

少林寺前方丈释永信作法。

又有《佛门再议》一首,调侃现实乱象,以比兴揭露荒唐,感叹香火红尘:

少林老僧,杖影随风,一卷真经。看香烟如雨,众人跪拜;宝马香车,信众如蚁。微信群中,iPhone佛号,也共鸣声。讽哉此景,檀钱似浪,善款潮生。

夜动禅房非诵经,竟情书密布红尘情。有佛珠串事,秘闻爆起,惊破凡听。讲戒贞清?贞清早是笑谈名。笑政商缘重,红尘法会,如来无语,曰:此非经!

出家人不打诳语。十年前,释永信在面对外界质疑时,曾经高深莫测,云里雾里吟出:“要有问题,早就成问题了。”有人把此偈语金句化入新词《庙门惊闻》,以望流传千古:

少林千载,一寺金顶,一杖权谋。看白马驮经,驮来富贾,香火缭绕,烧出高楼。戒律墙头,风吹不动,佛亦垂头避水流。谁料想,禅门净界,庙内藏油。

忽闻丑事如山,问方丈、为何未惊忧?曰若真有过,何来此位?若非贞洁,岂可长留?众口铄金,他言似鼓:“若真有错,早已出头。”人皆笑:你这神通,不是渡人,是在筹谋。

的确,几十年经历,足以表明释永信此人甚有来头。他不仅是少林寺方丈,更是一位“跨界”人物,在宗教、商业、文化乃至政治领域都十分活跃。他对“一带一路”政策的“积极配合”,正是他作为“政治和尚”和“商业和尚”的典型体现。此词题为“佛光一带”:

佛亦巡天,道还通贸,少林通玄。看方丈挥杖,西行送货,僧团列阵,武者出关。马褂西装,金身议约,袈裟披着招商单。真堪叹,禅宗不讲,讲的是钱。

一带一路铺开,寺先动,走在策前沿。有中亚古寺,非洲讲会,港口边头,讲武谈禅。政商同进,香火飞递,佛拳随道远方传。谁曾想,菩提树下,立着董事官。

回想释永信崛起,其实并非“佛祖显灵”,而是中共统战系统精心栽培的结果,构建了一幅政治—宗教共生共赢、互为工具的画卷。正是政治塑僧,红墙照佛,禅政合流:

佛祖无言,菩提不语,谁铸金身?看嵩山古刹,烟深火旺,讲坛高坐,口诵宣文。戒律为饰,慈悲作幌,台上频谈富与仁。真堪笑,这般庄严相,出自红尘。

庙堂扶佛精神,倚统战长绳系禅门。把教门立像,封皮作匣,袈裟披政,偈语藏真。信众如潮,香资似水,皆是功名渡俗人。谁敢问?只听梵音里,唱动乾坤。

此次释永信出事,据说因与教宗方济各会面,私下接触欧洲与中东的宗教组织,行为近似“地下宗教外交”,海外广设据点,派情妇驻地洗钱。在当下的体制逻辑中,涉及的是宗教、政治、安全、外交、贪腐等多重敏感交集,是对中共安全红线的挑战。下面这首词,以“佛衣藏刃,金身浮世”为核心意象,对释永信忘乎所以,作出冷讽:

菩萨低眉,袈裟掩刃,笑语通玄。看方丈行远,朝觐西教,折中东寺,密会频繁。香火为衣,红章作护,法会频传金会单。真妙也,佛口慈悲,心似机丸。

本是清修之地,竟私越,体制红线。将宗门外派,广施棋子,言传佛语,实筑金山。驻点藏香,香宾易币,暗渡陈仓似行员。朝中笑:你这神僧,不止讲经,尤善偷天。

今年2月1日,释永信率领少林寺代表团前往梵蒂冈,与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会面。

须知中国宗教,如有识之士所言,可以存在,但不能自转;可以服从,但不能主动;可以利用,但不能妄动。谁能代表佛教?谁能出访?谁能传教?谁必须沉默?其决定权,从来不在庙里,而在中南海。“佛不由佛”,此首沁园春,把宗教在中共体制中被“规训、操控、利用”的逻辑沉静有力地呈现出来。它非单纯调侃释永信,而是将视野上升至体制与宗教之间的深层结构关系,是写给“整个被规划的宗教生态”的政治讽刺诗:

庙宇森严,香烟缭绕,几度晨钟。看讲坛说法,需呈批令,传经布道,且凭公文。不许自转,不容妄动,佛掌之中有掌中人。谁敢问:菩提何在?此路难通。

宗教得存须顺,且低首,听令不可冲。谁得言佛法,谁应缄口,谁能出境,谁受监封。佛祖沉默,法师俯首,答卷藏于卷外中。君应知:庙虽高筑,权在京中。

释永信出事,但人们还是想弱弱地问一句:一名公众人物,即便涉嫌违法,也应遵循基本程序:立案、传唤、审查、通报——四个步骤,缺一不可。而现在释永信在哪里?以什么罪名接受什么机构的调查?他是否有权聘请律师?他是否还拥有一个人的基本人身自由?这一段提问直指中共某些“选择性办案”的隐秘现实。将“程序正义”的缺席与某些权力黑箱并置于释永信的特殊身份下,正好让人作成这样一首词——借古典词风,让法理与现实交缠,诉述今日中共法治之荒诞:

佛面庄严,僧衣未破,心事难平。叹法号高僧,浮沉未判;名山古寺,静语无声。立案何从?传唤几度?罪责如灯雾里明。今何在?但空留案卷,语迹难寻。

法度森严有凭。应程序、笔录卷宗成。有律师言辩,有庭开审,岂容人权暗中轻?佛门亦众,岂能例外?天理应如律令清。休轻纵,莫教高处纸,掩住苍生。

十几年前,释永信犯事,铁证如山,但有政权坚挺,安然无恙;如今靠山失去,或已经倒台,或就因今上恼怒,改变了主意,棋子变弃子,倏忽之间便沦为阶下囚。现实核心归结:佛门外表庄严,内里污秽;体制本身上梁不正,下梁烂透。这双重腐败,正好构成镜像反讽:庙中腐,庙外更烂,佛非真佛,官非清官,一切皆是披皮做戏,共演一场。以下一词,题为“庙里庙外”,是对当今宗教与权力交织腐化的浓缩图卷:

佛号悠扬,香烟袅袅,檀板声轻。叹禅门净地,乌云压顶;戒律空谈,铜臭盈厅。讲经者富,参禅者醉,几案藏金一念成名。僧问我:何为佛法?我答曰:权欲为经。

党堂更似沉冥,笑帽带袈裟亦动情。看红墙深处,灰飞纸散,贪官列列,笔墨如兵。上梁未正,下梁俱斜,假道伪义唱太平。谁敢问?庙中庙外,哪有清明?

这一出沁园春演义,收集如上,看来匆匆作成,失格难免,更非十全十美,想必人们心中积气太久,聊当仰天长叹也。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