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林:释永信落马 少林寺商业化谁之过?好文妙文☀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好文 > 正文
夏林:释永信落马 少林寺商业化谁之过?
作者:
释永信的落马只是少林寺商业化乱象的冰山一角。其背后,是中共政策对传统文化的扭曲与利用。少林寺的商业帝国虽由释永信一手打造,但其根源在于政策导向和体制支持。抓捕释永信或许能平息一时民怨,但只要中共还在支持用佛教赚钱的商业化机制,佛教清净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便继续受到严重破坏。

释永信在中共支持下,将少林寺从修行圣地转变为商业化运作的典范。

2025年7月27日,少林寺官方发布通报,该寺方丈释永信因涉嫌挪用寺院资产、违反佛教戒律,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其戒牒被注销,住持职务由洛阳白马寺住持释印乐接替。此事件引发社会舆论震动,掀起对中国佛教界乱象的广泛讨论。然而,由释永信一手打造的少林寺商业帝国并未因其个人落马而停摆,其涉及旅游、武术表演、影视、餐饮、医药等领域的商业化体系,年收入据估超过15亿元人民币,仍在持续运转。

少林寺本应是佛教清净之地,信众前来虔诚礼佛,僧人以修行证道、摒弃世俗欲望为己任,达到“四大皆空”境界,最后圆满超越生死。然而,在中共的政策导向下,少林寺被塑造成一棵“摇钱树”。千年古刹的声誉被利用,寺庙被改造成涵盖多种产业的商业综合体,释永信本人更是因涉嫌贪污和违背戒律而备受诟病。

自1987年接掌少林寺管理委员会以来,释永信在中共支持下,将少林寺从修行圣地转变为商业化运作的典范。他成立多家商业机构,包括少林寺武僧团、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少林影视公司等,并注册“少林”商标,开发旅游门票、武术培训、文创产品、素食餐饮及少林药局等产业。根据2025年7月27日的数据,释永信名下关联10家机构,其中3家存续,包括中国嵩山少林寺、河南省佛教协会、郑州市佛教协会。少林寺对外投资5家企业,如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登封少林功夫传习有限公司等,控制企业多达17家。这种以寺庙为依托的商业模式,不仅背离佛教清修理念,更被外界视为对传统文化的严重亵渎。

释永信的商业化之路离不开中共的政策支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鼓励寺庙通过旅游和商业项目实现“自给自足”,以减轻财政负担。少林寺的商业化模式正是这一政策的典型产物。然而几千年来,佛教强调“六根清净”,僧侣应以修行和弘法为本,依靠布施和行脚维持生活,明确禁止从事营利活动。在中共统治下的少林寺却将僧侣包装为“武僧”表演者,寺庙变为“文化景区”,与清修理念背道而驰。

尽管释永信早在10年前便被举报贪污和违背戒律,却长期受到中共保护,直至近期突然不知何故被调查。他的落马被外界解读为中共在民众面前展示“反腐决心”的政治表演。然而,释永信的“少林企业”体系并未因其落马而受影响。新任住持释印乐上任后,寺庙运行“一切正常”,表明商业化机制已深深嵌入少林寺的运营结构,任何个人的更替都无法撼动这一体系。

少林寺的商业化不仅侵蚀佛教精神,还对传统道德造成深远冲击。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道德教化的重要角色,倡导慈悲、无我、因果报应。然而,当寺庙被改造成旅游景点,僧侣成为表演者,信众的信仰被高价香火和扫码布施取代,佛教的道德权威被严重削弱。少林寺门票价格高昂、文创产品价格不菲,令信众感到信仰被“商品化”,不仅损害佛教的清净形象,更动摇了其作为传统道德支柱的地位。

释永信的落马只是少林寺商业化乱象的冰山一角。其背后,是中共政策对传统文化的扭曲与利用。少林寺的商业帝国虽由释永信一手打造,但其根源在于政策导向和体制支持。抓捕释永信或许能平息一时民怨,但只要中共还在支持用佛教赚钱的商业化机制,佛教清净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便继续受到严重破坏。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