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报告揭中共扩张核武目的 支四招反制军政|军事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智库报告揭中共扩张核武目的 支四招反制
一份新报告显示,中共的核武器发展已转向通过恐吓美国盟友以争取亚洲地区的主导地位,以及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报告还提出四个建议反制中共核武野心。

图为2019年10月1日国殇日,中共篡政70周年之际,携带DF-31AG洲际弹道导弹的中共军车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阅兵。(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一份新报告显示,中共的核武器发展已转向通过恐吓美国盟友以争取亚洲地区的主导地位,以及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报告还提出四个建议反制中共核武野心。

哈德逊研究所发布的60页报告指出,北京的目标并非与美国在核竞赛中取胜,而是试图胁迫核操纵美国的东亚和东南亚盟友,尤其是动摇他们对美国核保护伞的信心。

报告提出四招反制中共核武发展野心:

第一,放弃军控幻想,因为中共不透明性和模糊性会使传统军控协议难以实施。

第二,避免盟国核武器化,因为让日本和澳大利亚自行发展自身核武库可能会在战略上适得其反。

第三,加强常规威慑,强化盟军常规力量并使其现代化,以提高北京的侵略成本。

第四,在信息领域保持警惕,各国需公开揭露中共核胁迫,并将盟国的军事合作与北京的行为直接连系起来。

中共在美国与亚洲盟友间制造猜忌

制造猜忌是中共擅用伎俩。报告表示,北京利用亚洲国家对美国在危机中是否会保护自己有质疑,向日本、菲律宾和韩国等国家施压,使其陷入战略被动,进而削弱这些国家对中共霸凌行动的反应和关注。

“(北京)放大不确定性的目的在于操纵风险认知,使局势对中方有利。这主要利用美国盟友持续存在的被美抛弃的恐惧,以及对美国承诺的质疑,加剧他们的犹豫。”报告写道。

哈德森报告对菲律宾、日本和韩国三个关键盟友进行了案例研究,分析北京如何以不同方式运用核威胁。

菲律宾

尽管菲律宾更关注在南海灰色地带冲突,北京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利用隐性核威胁,劝阻菲律宾部署美国导弹系统,例如可以深入中国领土的“堤丰”导弹发射系统。中共已经开始通过与官方机构相关的媒体发布信息,暗示将针对菲律宾的核设施采取行动。

日本

日本高度依赖美国的核保护伞,但受国内强烈的反核情绪影响,同时面临北京宣传运动,试图动摇其对美国承诺的信心。中共在对日本施加心理压力,旨在阻止日本发展反击能力或介入台湾冲突。

韩国

韩国目前只关注朝鲜核威胁,而非中共威胁。韩国在遏制北京的行动一直不愿完全配合美国,尚不清楚韩国是否会允许美军在台湾发生意外事件时使用其军事基地。报告称,中共试图使韩国保持所谓的独立,远离东亚更广泛冲突。

强化台湾战略叙事对周边国家展开心理战

中共已经将推进核武器与心理战和信息战相结合。中共一直通过强化台湾战略叙事,对亚洲周边国家打心理战。

报告指出,中共战略叙事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让美国及其盟友坚信,北京将不惜一切代价、承受一切代价,不仅要阻止台湾独立,还要将台湾并入中国大陆。

这项战略挑战地缘战略现状,对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构成根本性冲击,旨在通过胁迫在心理层面升级压力。

“北京主要试图胁迫或说服美国盟友,让他们相信,即便是准备或策划——更不用说参与——由美国主导的保卫台湾或其它针对中共军方的冲突过于危险和高风险。”报告写道。

中共同时诋毁美国及其盟友,称他们保卫台湾的决心在大幅减弱。

报告呼吁,美国及其盟友需要强化认知,必须在跟强势共产中国的军备竞赛中获胜。此外,美国盟友应公开支持对美国在美中“军备竞赛”中的立场和观点,并强调此举对降级冲突有利,并能通过集体增强威慑力。

放弃寻求军控协议因中共不可能遵守

报告敦促美国放弃对与中共进行军备控制的“虚假希望”,转而采取战略模糊和不稳定性理论,即通过实力和不可预测性而非双边裁军来威慑北京。

虽然川普特朗普)总统表示有意与中俄进行未来军控谈判,但分析人士表示,北京对限制其核力量毫无兴趣。

报告指出,“北京快速发展核力量是为了胁迫并在心理上的对美国盟友构成一对一优势,而非确保与美国达成相对脆弱的均衡状态,以实现更大的战略稳定。”

专家认为,所谓战略稳定其实是一种对美国及其盟友的自我限制和自我挫败,而中共对遵守协议则毫无信用。这将导致美国在处理难以捉摸情况时自我克制,而中共则继续其全面战争方针、与美国进行永久战以及战胜美国的方针。

“如果美国限制自身硬实力和战略优势(相对于中国)的增长,试图在战略上安抚北京,或达成一项北京不会真正同意或约束的军控协议,盟友就会越来越担心美国保卫他们并遏制北京的能力和决心。这反而会助长中国(中共)在常规和核武器环境下恐吓和胁迫美国盟友的能力。”报告补充说。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方寻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