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六四之后,策略由内转外
"六四"事件后,中共政权意识到,政权合法性已不再由"革命历史"或"意识形态"获得国际承认,而必须依赖于强大的国家控制力与外部战略优势来巩固。
此后,中国情报系统不仅持续强化国内维稳,还逐步展开面向全球的隐秘部署与主动攻势。
这一战略思维转型,有几个关键节点:
1999年:提出"超限战"理论,强调非传统手段影响敌国。
2008年:北京奥运展示国力后,进入全球"战略自信"阶段。
2012年:习*近*平上台,强调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启动系统性情报攻势。
二、组织升级:中共情报系统的"多线并进"
1.系统组成
中共情报体系并非单一机构,而是以下交织融合的复合网络:
国家安全部(MSS):主要负责海外情报、间谍与反间谍任务。
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聚焦于网络战、电磁战、卫星侦察等"数字间谍"。
中宣部与统战部:开展"软性渗透",如话语影响、文化输出、对海外华人的影响控制。
公安部国保系统:承担境外"维稳"任务,执行跨国监控与威胁。
2.执行方式的多样化
间谍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间谍",而广泛利用学生、学者、商人、技术人员。
透过企业合作(如华为、大疆)、学术交流、智库渗透等进行数据与技术获取。
发展**"长臂管辖"**能力,包括胁迫海外华人、设立海外"警侨站"等。
三、战略意图:"主动塑造"而非"被动防御"
在习*近*平"东升西降"论述与"大国崛起"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共情报系统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攻击性。
不再满足于获取信息,而是要改变信息生态、塑造话语环境、干预对手国家政策。
这点在以下方面体现尤为明显:
1.影响民主制度
干预选举(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台湾等地)。
支持亲中政党或政客,削弱本地反共力量。
2.打压海外异议
构建全球"天网",追捕异议人士("猎狐行动")。
对中国异议团体实施渗透、监控、威胁,甚至跨境绑架。
3.重构国际规范
利用联合国、国际机构推动"发展权优先"说法,弱化普世价值。
推动"数字主权",以国家安全为名反对信息自由流通。
四、对比与超越:为何说中共情报系统已超越苏联KGB?
比较维度
KGB(苏联)
中共情报系统(习*近*平时代)
意识形态输出
强调共产主义
强调"中国模式"、威权发展
全球渗透规模
以欧美为主、以国家为单位
全球铺设网络、精确到人、跨界渗透
技术能力
情报人员主导
网络+AI+企业+大数据+跨国平台
对外挑衅
间接手段为主
公然设"警侨站"、跨国绑架、威胁政要
社会控制
高压警察体制
数字极权,社会信用系统全面控制
五、国际反应与挑战
1.多国警觉与反制:
美国已关闭休斯敦总领馆,指其为情报重镇。
加拿大、英国、荷兰等国开始立法限制中国间谍活动。
多国高校与科研机构清查"中国千人计划"受益者。
2.但国际应对仍存在盲区:
民主社会对"软性渗透"辨识能力弱。
华人社群中仍有"爱国"和"政治冷感"倾向,成为渗透通道。
企业对市场依赖造成政策延迟与模糊。
六、结语:隐秘战线上的全球对抗
习*近*平治下的中共情报系统,已从一个以"自保"为目的地下网络,转变为一个以"重塑世界秩序"为目标的全球性战略工具。它既借助人工智能、互联网与企业全球化优势,又以"国家安全"之名合理化所有手段。
对民主世界来说,这是一次KGB从未达到的挑战:一个系统性、国家化、数字化、合法外衣包裹下的超级情报力量。
正确认识并系统反制,已成为保卫自由世界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