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走在上海街头,搞不好是“三人行,必有一老”。这话真不是段子,是魔都的硬核现实。上海民政部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上海1538万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577.6万人,占比高达37.6%;65岁及以上人口也达到452万人,占比29.4%。
这意味着,每不到三个上海户籍居民中,就有一位是60岁以上的老人。
想想真有点魔幻。1843年开埠时,上海可是年轻、冒险、淘金的代名词。不到两百年,摇身一变,成了全国最“老”的城市。这“老”字,分量不轻。
上海到底有多“老”?作为中国经济火车头,上海攒下了2500万常住人口的家底,但不知不觉,也攒成了个“巨型老年城”。怎么个“老”法?比比看就知道。
与兄弟城市比,上海的“老”尤为突出。我们以2023年数据来看(部分城市2024年暂未公布),截至2023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为568.05万人,占比37.4%;北京呢?431.6万,30.2%;广州204.77万,19.4%;深圳更夸张,才48.45万,占比8%。
算笔账,上海的老年人口数量是深圳的11.7倍,占比是深圳的4.7倍!这差距,不是一点半点,而且清晰勾勒出上海在老龄化版图上的独特位置。
跟自己过去比,自从2015年一头扎进“深度老龄化”的坑,上海的老龄化就跟踩了油门似的,一路向上。2015至2024十年间,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净增141.7万人,年均增长超过14万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这一群体历史性地突破了500万大关。
到了2024年,达到577.6万这个数,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已相当于浙江嘉兴、福建厦门、山西太原、湖北襄阳、广东汕头、湖南岳阳等城市的常住人口总量。
想象一下,一个上海的老人数量,顶人家一个市的总人口,其体量之巨,可见一斑。
上海老龄化不仅体现在规模,更在结构上不断深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20.8%攀升至37.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14.1%跃升至29.4%,两者均接近翻番。
更值得关注的是,上海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9.4%)在2024年已超过了老龄化“标杆”国家日本(29.3%)。
同时,得益于医疗进步和居住改善,上海人均预期寿命从2000年的78.7岁显著提升至2021年的84.1岁,远高于同期全国78.2岁,高龄老人群体迅速壮大:80岁以上老人2024年达86万,占比5.6%,增速保持在5%以上。
百岁老人数量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00年的不足300人,激增至2020年的3200多人,二十年增长了近12倍。长寿之城的光环背后,是日益沉重的养老照护压力。
最“老”城市,意味着什么?上海作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其“最老”的标签不仅是一个统计数据,更意味着一系列深刻而紧迫的现实挑战,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其一,养老金体系承压,区域转移格局生变。
国家层面,养老金是个大难题。为了解决各地养老基金“旱的旱死,涝的涝死”,2022年搞了全国统筹,基本形成了“南金北济”的局面。
经济发达的广东、江浙沪地区成为主要的贡献方。然而,上海自身的养老负担日益沉重,其养老金上缴能力正快速削弱。
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上缴全国统筹调剂资金67.92亿元,到2023年骤降至32.27亿元,降幅高达52.5%。与此同时,广东省2023年上缴额达1158.41亿元,占全国总额的47.47%,而上海同期占比仅为1.32%。
这一鲜明对比,凸显了上海在支撑全国养老金大盘与应对本地老龄化压力之间的艰难平衡。
自己兜里的老人太多了,能顾好自己就不错了。
其二,生育率持续低迷,政策刺激面临“地狱难度”。
对于上海自身而言,深度老龄化与超低生育率交织,使得提振生育意愿成为极其艰巨的任务。
自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短暂的21.84万的出生人口高峰后,上海出生人口已连续7年下滑。2023年出生人口仅为9.8万,仅为2016年的44.9%,年均降幅接近8.8%。
出生率更是从2016年的9.0‰“腰斩”至2023年的3.95‰,降幅56.1%,连续两年低于4‰,仅为当年全国平均水平(6.39‰)的62%,在一线城市中垫底。
为啥都不生了?育龄女性少了、生娃年龄越来越晚、养娃成本高到吓人,大家干脆“躺平”了。
因此,无论是发放生育补贴、鼓励适龄婚育,还是试图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上海都必须付出比其他地区更大、更持续的政策努力,其效果却仍充满不确定性。
其三,年轻劳动力补给“断档”,“抢人大战”白热化。
2024年,全国31个省,只有8个人口正增长,3个零增长,剩下近三分之二都在减少。
为啥?50年代那波“婴儿潮”集体变“老年潮”了,加上户籍严控和少子化,导致年轻劳动力补给出现结构性“断档”。
上海的情况尤为严峻:其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严重依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全国统筹调剂勉强维持。另一边呢,养老金年年涨,2021到2023年,上海平均养老金从4668元/月涨到5039元/月,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不少退休老人每月到手的钱,甚至比在职的年轻人工资还高!
年轻人口不仅是城市活力的源泉,更是生产力、创新力、消费力的核心载体,也是维系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的关键“蓄水池”。
在人口总量萎缩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抢人大战”已悄然升级:从争夺高学历人才,到争抢年轻劳动力,如今已演变为对“人”本身的渴求——只要是人,来者不拒。
然而,比“抢人”更重要的深层课题,是如何真正留住人,为其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和持续发展的空间。
但这条路有多长、多难走,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知道。未来会怎样?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