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不能再回避情报改革☀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赖清德不能再回避情报改革
赖清德总统在面临更不稳定的台海及国际环境,需要更为灵活、更能与时俱进的情报体制因应变局,而目前的台湾情报界是否能够达到这方面的要求,是公众必须检视的课题,更是赖清德总统和他的国安团队、情报界主事者不能回避的挑战。

赖清德总统跟国安团队必须从制度上、实务上强化情报界的可问责性,唯有建立有效的可问责性,才能防止情报界出现“情报失误”、甚至内部出现弊端、侵害人权的问题。(美联社

赖清德总统日前于主持国安高层会议后提出十七项国安因应策略,其中包括宣布恢复军事审判制度、定义中共为“境外敌对势力”等等,引起国内外高度瞩目。

赖清德总统的宣示,特别是恢复军审,让国内朝野政党及公众为之争论不休,相关争议仍然在持续发酵中。

不过,笔者更关心的是,赖清德总统跟他的国安团队在面对严峻的情报挑战上,能不能顺势推动情报改革?

迟迟未见的情报改革

在六年前的2019年国安局特勤人员涉及私烟案案发之后,有识者曾在《新新闻》为文〈私烟案是国家情报体系改革契机)建言主政者应利用这次私烟案的机会改革国安局的体制和结构,而前国安局官员萧台福也在翌年的《亚太防务杂志》为文〈台湾需要推动情报事务革命〉疾呼台湾情报界急需从观念、体制、管理等各层面推动必要的改革。

然而到了2025年的当下,台湾情报界并没有出现如前述有识者建言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如果相较于军方在改革上的谨小慎微,情报界则是继续以“国家机密”之类的堂皇理由,回避著外界,甚至如萧台福这样圈内人士的诘问。

笔者曾在〈萧台福出书十年台湾情报事务进步了吗?)指出:

“从过去蔡英文政府到今日的赖清德政府,特别是国安团队和情报界主事者,包括是否体认到情报事务革新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是否对于情报事务革新有明确的概念和改革蓝图?”

然而到目前为止,吾人尚未见到赖清德政府对于情报改革提出明确的看法,也未能知晓他们对于情报改革的态度。

赖清德总统在面临更不稳定的台海及国际环境,需要更为灵活、更能与时俱进的情报体制因应变局,而目前的台湾情报界是否能够达到这方面的要求,是公众必须检视的课题,更是赖清德总统和他的国安团队、情报界主事者不能回避的挑战。

面对当前的局势,笔者不揣冒眛针对情报改革的方向,提出下列数点看法作为抛砖引玉。

一、赖清德政府应该主动宣示推动情报改革的决心

赖清德政府面对当前中国的情报挑战,应该在审慎的规划研拟之后,比照这次提出十七项国安因应策略的作法,由赖清德总统本人与国安团队、情报机构首长主动召开记者会宣示推动情报改革。

正如萧台福在最新版《情报的艺术》谈论情报事务革命所指出的:

“情报事务革命需要情报圈内和情报圈外的最高阶管理阶层有人强力的背书,提供敢于得罪既得利益者的改革执行者保护伞,不让执行者有后顾之忧,方足以推动变革,也较容易保证改革能够顺利推动。”

倘若由赖清德总统本人召开记者会宣示情报改革,是展现出执政者重视情报改革的决心和意志,有助于后续情报改革的推动。

、提供公众情报改革的未来蓝图

除了主动宣示推动情报改革的决心之外,赖清德总统和国安团队应该提供公众情报改革的未来蓝图,在隐去机敏资讯的前提下,就情报改革的目标、改革方向、组织调整等层面提示给公众知晓,争取公众对情报改革的支持。

过往论者提到的国安局全面文职化、将特勤中心分出国安局、重振军情局、将政战保防功能和军事安全总队整合成“反情报局”等建言,都应该一并通盘检视,列入情报改革的未来蓝图,并且修改相关法令促进变革。

改革情报界的结构、职场环境及管理文化

除了前述对于情报体制的改革之外,赖清德总统和国安团队应该思考如何改革情报界的结构、职场环境及管理文化。

建立“能者居之”的情报首长甄选机制、让更多外交等相关部门人士参与情报体制的管理,改变过往情报体制军系为主的僵化结构,同时改革主要情报机构的职场环境及管理文化,创造让年轻新血跟有为人才能够为之久待而不受桎梏的工作环境。

这些内部层面改革的重要性不亚于情报体制的改革,甚至得花更多的心力去推动改革,但是不能不做。唯有改革这些无形的桎梏,才能让台湾情报界得到真正的进步。

四、鼓励公众开启情报改革的辩论

情报改革不仅是对于情报界的改革,同时也包括提升公众对情报事务的认知,鼓励公众对于情报改革展开辩论。

提升公众对情报事务的认知、让公众对于情报改革展开辩论,对于情报改革是有益的,有助于凝聚公众对情报改革的支持,让主政者以及情报界反省自身的盲点,并且从公众讨论的集思广益,找到修正、调整情报改革方向的座标。

因此,赖清德总统和国安团队应该鼓励台湾情报界以更开放的态度面对公众,主动去提升公众对情报事务的认知,并且结合有心的情报学界、退休情报界人士共同促进公众在相关领域的理解和讨论。

、为各方有志情报工作者广开门路

今日台湾情报界面对中国的情报挑战,需要更多的民间有志者投入情报工作,然而情报界内部旧有的桎梏,包括无谓的严苛训练所衍生的恶意汰训、部队管理文化、军文差别待遇等等,让民间有志者为之踌躇不前。

赖清德总统和国安团队应该从法令、年龄甚至体能等方面作适当的松绑,并且要求情报界改善内部桎梏,为各方有志情报工作者广开门路。

并且比照欧美日情报同行招揽各方人才的作法,增加对公众、特别是求职者的透明度,让民间有志者能够放心的积极争取情报工作,日本内阁情报调查室的招募手册是值得赖清德总统和国安团队、情报机构首长参考的佳例。

六、强化情报界的可问责性

台湾情报界一直被视为难以监督、不透明的黑箱,如学者廖宏祥批评的那样有如“黑洞”。

廖宏祥更指出情报界实际上难以被现有体制有效监督:

“这些机关都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大小所有事务归为机密,完全没有问责制。立法院的质询、监察院的调查,所有的单位都实问虚答,完全不得要领”。到了2025年的当下,情报界的可问责性是否得到妥善解决,仍然是个谜。

赖清德总统跟国安团队必须从制度上、实务上强化情报界的可问责性,唯有建立有效的可问责性,才能防止情报界出现“情报失误”、甚至内部出现弊端、侵害人权的问题。让公众能够信任情报界,才能使情报工作得到公众的支持。

结语

跟国防改革同样重要的情报改革,因为种种因素而蹉跎多年,今日赖清德总统要从国安层面应对中国的挑战,就不能再回避情报改革,唯有尽快启动情报改革,才能让台湾情报界应对未来更严峻的情报战场。

※作者为情报体系观察者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江一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