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剧,“继续过紧日子”几乎已成大陆各省市共同写照。(中新社)
近年来大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剧,“继续过紧日子”几乎已成大陆各省市共同写照。根据陆媒梳理各省今年预算报告报导,大陆各省市都强调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等,以腾出更多资金用于支持民生和重大战略任务。比如说,重庆去年减少支出54亿元(人民币,下同),天津更省下开支近90亿元。
第一财经报导,所谓政府过紧日子,一般是压减行政开支、非必要、非急需支出等,勤俭办一切事业。而民生等支出并不在压减范围内,反而是上述过紧日子腾挪资金的重点保障领域。
近些年各级政府过紧日子新规不断推出,比如安徽提出文件资料一律双面印制,会议不发笔、本等办公用品等;苏州要求高铁沿线公务出行原则上不安排公务车保障等。
报导称,部分省分预算报告揭示2024年地方过紧日子“成绩单”。重庆预算报告称,去年当地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因公出国、公务车、公务接待等费用)等经费,全市压减一般性支出54亿元,有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天津也不遑多让。去年天津全年压减非必要支出87.6亿元。吉林全年一般性支出减少65亿元,下降16%;其中委托业务费支出压减超40亿元,下降近50%。
报导说,为让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近些年各地将过紧日子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2024年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陕西、福建、黑龙江、北京、山西、重庆、贵州等十多个省分发布过紧日子相关规定。
不过,落实过紧日子也仍有一些挑战。多省预算报告提到当前财政运行面临的问题或挑战时,涉及过紧日子问题。
多位财税专家指出,党政机关多年过紧日子成效明显,一般性支出等都得到明显压减。但一些地方出现“突击花钱”,无预算、超预算、超标准支出会议、培训、“三公”经费等,违规发放津补贴等老问题,也反映出预算的法律约束较弱等现状。未来应严格执行预算相关法规,强化监管,真正将过紧日子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