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国,大家自然就会想起那些英雄豪杰,为了夺取天下,纷纷斗法,其实里边的女子也不简单,一出手都很厉害。比如说曹操的妾室卞夫人,原本只是歌女出身,却能够在一众美人侍妾中脱颖而出,最终演变成曹操的正室,真的不简单。再看曹丕的妾室郭女王,父母早逝,过着寄人篱下生活的她,十几岁进宫当婢女,但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成功干掉了大美女甄宓,最终坐上了皇后的宝座,最后还成了皇太后,这样的女人,不仅是励志的表现,直接就是逆袭了。
郭女王
虽然父母给她取了“郭女王”这个好听的名字,但父母宠爱没她几年就去世了,剩下她一个人无依无靠,只能寄身于铜鞮侯家中,沦为婢女。可见,小小年纪的郭女王,早就尝尽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原本以为人生就这样普普通通过了,但没有想到的是,在她29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改变她一生命运的男人,那就是曹丕。
一见到郭女王,曹丕一见钟情,直接将她纳为妾室。据史料揭秘,郭女王实则是被主人家直接献给曹丕的。经历史学者分析,郭女王遇到曹丕时,已经29岁,而曹丕才26岁,如果主人家真的想讨好曹丕,不太可能将一个如此大龄的女子送给他,估计是对方看到了郭女王,然后喜欢她,善于察颜观色的主人公为了讨好对方,赶紧顺水推舟做了这个人情。据了解,当时那个年代,人均寿命才40岁左右,29岁的郭女王处于什么年龄段,可想而知。
超级大美女甄宓
有人可能会认为,郭女王长得很漂亮,其实这种说法值得怀疑。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曹丕的正室可是超级大美女甄宓,按理说,郭女王不可能比她漂亮,否则历史都有记载了。既然不比正室漂亮,那么29岁大龄的郭女王又是凭什么被曹丕看中呢?可见另有原因。据说,郭女王进入曹府以后,直接成了曹丕的私人助理,经常给丈夫出谋划策。尤其曹丕在夺取世子之位时,郭女王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曹丕能够坐上接班人的位置,郭女王立下了汗马功劳。根据当时的历史来看,郭女王虽然站在曹丕的背后,但却以非凡的能力与曹家一家人及他们的谋臣都交过手,最终不落下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可见这个女人无论是心机还是手段,都不是一般人。
曹丕被立为世子后,马上给郭女王升职,将她封为夫人,地位仅次于王后,即在甄宓之后。但不久以后,戏剧性的转折出现了。曹操死了,曹丕想办法上了位,自己直接称帝。甄宓原本是皇后,据说一年后,这个大美人对曹丕宠幸其他女人不满,口出怨言,结果被曹丕直接赐死。紧接着,郭女王登上了皇后的宝座。所以就有了这样的传闻,说甄氏之死,是郭女王幕后操作的。甚至还有人说,曹丕死后,轮到甄宓的儿子曹叡即位。新皇帝经常问太后,自己的生母是怎么死的,结果吓死了郭女王。这是真的吗?
曹丕
先说甄宓这个女人,小时候聪明过人,九岁就已经明白了读书的道理,认为贤德的女人一定要读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前人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嫁给曹丕后,一直都得到曹丕的宠爱,她生下了儿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日常生活中的她,有一种后宫之主的仪态,对于丈夫受宠的妾室,她一直都劝对方努力上进,要多为夫君分忧。对于不受宠的妾室,她也会安慰她们,还主动劝说曹丕要雨露均沾。
甄宓被赐死
这样的女人,在如今的天下打灯笼都不容易找,所以说她是因为曹丕宠幸其他女人而自己口出怨言,这种说法不太可能。况且甄宓去世时,曹叡已经17岁,在古代这个年龄已经不小了,母亲是怎么死的,他怎么可能不清楚呢。可见,曹叡逼死郭女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至于当年郭女王是否设计干掉了甄氏,那就不清楚了。在权力面前,环境不同,人是会变的,毕竟动机是有的。那么,郭女王当上皇后后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四个字形容:非常优秀。
除了对后宫的嫔妃比较照顾以外,在处理外戚问题上,她是相当谨慎的。她有一个外亲刘斐想与国外联姻,当时的国外不是蜀国,就是吴国。对此,郭女王对亲戚们说,大家如果遇到婚嫁之事,应当与乡里门户相对者联姻,不要借权势强与他方人家通婚。这直接给这帮亲戚敲响了警钟。她有一个外甥,还乡后想娶一房小妾,郭女王得知情况后马上阻止,表示现在正是战乱期间,女子不多,尽量将她们配给前方的将士为妻,有权势的人家也不建议娶妾,所以各位亲戚在这件事上一定要谨慎,不要将好事变成坏事,遭受刑罚。
郭女王与曹丕
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和亲戚们说,汉朝皇后的家族,很少能够保全,原因就在于这些家族骄横奢侈,所以我们一定要谨慎。最重要的是,她还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女子。黄初五年,曹丕出去打仗了,剩下她留守许昌永始台,后来下起了暴雨,城楼垮了,但她坚决不离开,坚守岗位。次年,曹丕又外出征战,这一次她留守曹丕老家的行宫。她的堂哥郭表原本是负责行宫安保工作的,有一天无聊时竟然想到要去堵水捉鱼玩。郭女王知道后,马上责骂他,这河水是用来运送军粮的,你小子居然想堵水捉鱼,难道你就缺一条鱼吃吗?骂得堂哥脸都红了。
如此看来,郭女王确实是一位称职的贤德皇后,与甄宓相比,她更加适合坐这个位置。因为她不仅将后宫管理得头头是道,而且在工作上也能够让曹丕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这样的女人,哪有这么容易找到呢?
魏文帝曹丕之墓
魏青龙三年(235年)春,郭女王在许昌驾崩,时年五十一岁。曹叡以皇太后葬礼的规格为她修建陵寝,安葬在魏文帝曹丕首阳陵的西面,又下诏提升郭表为观津侯,增加食邑五百户,连同之前的一共一千户,提升郭详为驸马都尉。青龙四年(236年),曹叡下诏改封追赠郭女王的父亲郭永为观津敬侯,母亲董氏为堂阳君,郭女王的哥哥郭浮为梁里亭戴侯,郭都为武城亭孝侯,郭成为新乐亭定侯,都由朝廷派出使者捧着文书,以三牲之礼进行祭祀。
参考资料:
[1]胡根法.从世子曹丕所受教育看曹操的儒学思想——以建安二十二年之前为中心[J].北京社会科学,2017(04):11-23.DOI:10.13262/j.bjsshkxy.bjshkx.170402.
[2]朱碧菲.论曹丕和曹植的女性观[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3]高灿.《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观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