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港府决心11月先与海外通关 料“半放弃”通关内地港台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港台 > 正文
传港府决心11月先与海外通关 料“半放弃”通关内地
香港紧跟中国“动态清零”政策逾2年多,被外界批评是将香港变成“孤岛”,吓怕一众外资。不过近日多个建制消息传出,香港11月与海外“通关”有望。有评论认为,当局争取香港与大陆通关只是门面功夫,惟香港经济已下滑至近危险水平,国内经济亦面临很大压力,相信当局是考虑现实情况而作出改变。

港媒引消息人士表示,香港11月将有两项重要国际活动,冀重新向国际展示“金融中心”的魅力。路透社资料图片

香港紧跟中国“动态清零”政策逾2年多,被外界批评是将香港变成“孤岛”,吓怕一众外资。不过近日多个建制消息传出,香港11月与海外“通关”有望。有评论认为,当局争取香港与大陆通关只是门面功夫,惟香港经济已下滑至近危险水平,国内经济亦面临很大压力,相信当局是考虑现实情况而作出改变。

疫情下全球多国与“病毒共存”,惟香港过去两年紧跟大陆“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并致力争取与大陆通关,被质疑是放弃“外国市场”。不过,香港未来这个方针可能有所改变。

港府决心与海外通关以11月作为“死线”

港媒《星岛日报》报道,港府决心与海外通关,并以11月作为“死线”。因为11月将有两项重要的国际活动举行,其一是金管局打算在11月召开大型峰会,希望吸引全球银行界人士参加,亦是3年来全球金融界人士首次再度访问香港参与这个大型全球会议,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非常重要。其次是国际著名的“七人榄球锦标赛”,亦会在11月同期举行。

报道引消息人士表示,这两项活动都是香港重新向国际展示魅力,“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若届时香港仍然有严格入境限制,两项活动必会“失色”,因此11月会是香港向国际开放的“死线”。

分析:中国经济下滑并“痛到入肉”

过去两年多,中国一直坚持“动态清零”,香港与大陆通关为要首项任务,为何当局突然改变?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周二(26日)对本台分析,不排除当局想优先与海外通关。他指过去中国政府都会做“门面功夫”,即香港要先与大陆通关再与海外通关,但现时中港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尤其是国内很多方面都已经“痛到入肉”,而国内经济某程度上倚赖香港,惟香港作为“转口港”,在疫情下出口及转口贸易数字大幅下降,相信当局是考虑到现实情况而改变通关决定。

刘锐绍说:香港现时经济下滑的程度,一来已经接近危险的地步。香港银行金融储存低于2千亿,这个数字不包括疫情后,究竟有几多数要“埋单”,几多数要交给大陆,因为用了大陆很多所谓“服务”,这些都会令官方看到现实的问题。

港府对与大陆通关已是“半放弃”状态

另据港媒《香港01》评论文章指,有政界人士坦言,不论是港府官员口径,以至本地建制派代表人物的公开言论,都指向优先与海外通关,而大陆与外地又在走两套完全不同的防疫策略,侧面显示港府对与大陆通关已是“半放弃”状态,只是基于政治正确不会言明。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接受港媒采访时亦强调,要克服经济复苏的限制因素,港府将通关这个问题放在最优先考虑(highest priority)。此外,香港建制派人士近日亦对海外通关屡“放口风”。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周日(24日)出席新书分享会时承认,金融界做生意需要外游,纵使未可与大陆免检通关,认为可先对外通关。

叶刘淑仪说:我们觉得最紧要是通关,金融界人人都要飞,要外出做生意,我们不能说那么多,但政府已经在努力,大陆未能通关,希望都对外通,尽量减低旅行的障碍,让我们的金融产业做得更好。

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周一(25日)出席公开活动后,被问到通关问题,他认为可以考虑放宽入境后的隔离限制,但须做好管控工作,形容“愈快愈好”。至于和大陆通关,他指大陆疫情也反反复复,要求大陆一下子全面开放予香港也不实际。

据报政府研缩短抵港酒店检疫日数变35

另港媒《商台》消息指,港府正研究缩短抵港人士酒店检疫日数,由目前7日减至3日至5日,具体方案及配套仍有待落实,争取在下月拍板。另有指港府正考虑放宽检疫安排至“5+2”或“4+3”,即7天检疫期内,有2天或3天可以居家隔离,并同步推出“红黄码”,居家检疫期间以“黄码”实施外出限制。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楚天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