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时报东京2022.5.23报导,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美国总统拜登在2022.5.23会谈后的联合记者会上,双方均重申台湾安全的重要性。对于台湾有事发生时,美国是否会军事介入的提问,拜登回答“YES(会),这是我们的承诺”。
拜登表示,虽美国承认中国的“一中政策”,但不代表中国可用武力夺取台湾。美国的台湾政策并未改变,亦即支持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并将继续参与,以避免片面变更现状。这些突破性的话出自美国总统拜登之口,自然引爆各地的火花。岸田强调台湾海峡和平稳定对国际社会的繁荣稳定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时也敦促和平解决两岸问题。
回顾二战历史,在欧洲有艾森豪将军率领盟军的1944年6月6日诺曼第地登陆,击败了纳粹德国。美国在二战后期在亚洲及太平洋更投入许多军力,最后两颗原子弹分别在1945年8月6日、9日投下广岛及长崎两地,结束二战日本的太平洋战事。
麦克阿瑟将军与日本
1942年,麦克阿瑟率领一支百万大军踩着日本人的尸体与鲜血,从遥远的澳大利亚墨尔本一直打到了日本东京。
战后日本国民经济崩溃,农业在1945年底减产40%,焦头烂额的日本首相吉田茂求助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对美国总统和国会说:“要么给我粮食,要么给我子弹。”子弹的方式是苏联人对待战俘的常用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缺粮问题。对日本人民,麦克阿瑟做得让日本人民最感恩戴德的一件事是,让他们吃饱肚子,避免被饿死的命运。
为了让日本人知道美国人和苏联人的区别,美国选择了大量援助粮食的方式,麦克阿瑟更是等不到美国粮食运来,先行从美国军队的军粮里调配到日本。
不管麦帅曾经如何羞辱日本天皇,麦克阿瑟至少是保全了天皇制,深受一些皇民拥戴。他进一步通过《和平宪法》,让日本永远摆脱了战争阴影,废掉二元君主制,建立真正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度,解放言论管制,提高妇女权利,麦帅的这些二战后对日本的具体作为,深受大多日本人的拥戴。
在麦克阿瑟统治日本后期,麦帅获得了日本国民的衷心拥戴,很多妇女纷纷来信表示,老麦只有一个孩子,纷纷表达了想为60几岁的麦帅生二胎的强烈愿望。麦克阿瑟于1951年4月11日被杜鲁门总统解职。被解职当天,麦克阿瑟命令不许将他归国日程公布于众,没想到他启程回国的当天,数十万日本国民在市区和通往机场的公路旁列队为老麦送行,车队经过时,街道两旁很多人早已哭不成声。值得一提的是,内人Margaret对我提醒说,麦帅本人是一位虔诚的基督信徒,麦帅认为“上帝就是爱”,由于他怀有基督徒“博爱精神Fraternity”,才能在二战之后不废除日本天皇制度,并进一步帮助日本从事战后漫长的经济重建工程。
1945年日本投降后,麦克阿瑟被任命为驻日本盟军司令。当时,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了《日本本土投降后军政府基本指令》,要求麦克阿瑟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进行严厉清算。在德国美军占领区,大量的纳粹分子被逮捕、起诉、入狱、处死,几百万纳粹党员和积极分子受到强迫劳动、没收财产、开除公职、剥夺选举权和赔偿受害者损失等处罚。
对比德国,日本显得风平浪静。自认为足智多谋的麦克阿瑟,有他自己的想法。麦克阿瑟声称:“未来的世界中心将在太平洋沿岸,东亚将不可遏制地崛起。至于欧洲,虽然和美国有血缘和信仰的纽带,但那里发生的一切,对他而言,都只是些边缘新闻。”麦帅甚至曾经想过,将新基督教及天主教的传教士引进到日本广为传播,最后因为怕两派教徒彼此引发冲突而作罢。由此可看出麦帅对于基督信仰的重视。
他进一步说,实施严厉的占领政策只会带来各种问题。如果美国以公平、慷慨的态度对待日本人,“我们将赢得东亚人民的友谊与合作,并使美国在下一个世纪,继续主导世界。”
数日前(2022.5.23),美国总统拜登到亚洲访问日本,拜登总统与岸田文雄首相发表的共同声明也应验了麦帅有先见之明。
本文作者曾在1984年到Eastern Virginia Medical School(EVMS,Norfolk,USA)做资深博士后研究,我也很高兴曾经造访过麦克阿瑟将军在诺福克的纪念馆。
麦克阿瑟一生有许多最脍炙人口的名言,本文只摘录其中三句:
“Old soldiers never die,they just fade away”(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A Father's Pray”(麦克阿瑟为子祈祷文)。
“I will be back”(我将会再回来)。
注解:二次大战时,盟军亚洲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曾经以菲律宾为盟军重要战略基地,但因当时日军的猛烈攻击,不得不放弃此战略要地,而被迫撤离。麦克阿瑟离开菲律宾之前,说过一句话:“I will be back.我将会再回来”。果然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和不屈不饶的精神,真的再次收回菲律宾这块重要的战略基地,并在最后的战争中赢得最后的胜利,为二战画下一段可歌可泣的美好句点。
美国总统竭尽所能保卫台湾
第一次台海危机:九三金门炮战、中(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
从签约前后当时的全球局势来看,一方面是韩战之后美方确认中共加入苏联阵营,因此在围堵共产主义的亚洲安全同盟中补上台湾这个缺口,另一方面韩战结束后撤回大陆的解放军,1954年发动对金门炮战,震惊全球,才在美国政界及社会舆论上形成与建立台湾军事同盟的条件。
中共发动炮击金门原是想知道美方会有何反应,并非想要与美方开战,不料炮击打死了2名在金门的美军顾问,震动了美国政府与国会。当时美国艾森豪总统表示,这是他执政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抵制,中共可能会发起大规模进攻,导致战争规模扩大。艾森豪因此决定派遣国务卿杜勒斯访台表达支持,蒋介石则趁机游说美方让台湾加入东南亚防务同盟,但美方仍顾虑蒋可能借机主动进兵大陆,迫使东南亚同盟参战,因此改为与台湾签订双边性协防条约,因此在1954年12月2日正式签订中(台湾)美共同防御条约,从此以后才有美国第七舰队正式巡防台湾海峡,台湾的安全暂时获得保障,功在美国政府。
台海中共试射飞弹危机美国航母战斗群两次协防台湾
1995年6月,中华民国李登辉总统访问美国,并在母校康乃尔大学演讲。他说,“此次来美参加康乃尔大学校友返校盛会,不仅是登辉个人的殊荣,更重要的,这也是台湾2100万同胞共同的荣幸。”、“台湾的成就很显然的能够帮助中国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
李登辉总统长期服务公职的准则,就是他自己回到母校康乃尔大学演讲的题目:“With The People Always In My Hear(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由于过去受到中共长久大外宣的影响,很多人对李登辉有着误解,说李登辉台独,其实李登辉并不是台独。大家用心去看看李登辉1995年6月9日在康乃尔大学的演讲,李登辉曾一再呼吁北平领导当局,放弃意识形态的对立,为两岸中国人开启和平竞争与统一的新时代。只有“双赢”的政策,才能维护中华民族的最佳利益,也只有互相尊重,才能逐渐达成中国统一在民主、自由和均富制度下的目标。在李登辉眼里,“一个民主自由的中国才是未来的希望”,而中共害怕的就是民主自由。这次访问造成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紧张关系的升高,也被部分人士认为是引发“1995-1996年台海飞弹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中共国为了阻止李登辉在1996年选举连任成功,于是进行以武力威慑台湾的、军事演习,此举立刻引发台海危机。
首先,1995年7月18日中国第二炮兵部队和南京军区分别向台湾外海距离基隆港约56公里的彭佳屿海域附近发射飞弹,并举行两栖登陆作战演习,美国克林顿总统则紧急调动两个航母战斗群进入台湾海峡,海峡一时战云密布。
紧接着,台湾在1996年3月23日举行“华人”有史以来第一次台湾总统直选,这绝对不是中共国所乐见的一件事。因此同时从1996年3月8日至3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对台湾岛周遭海域的第二次飞弹发射及军事演习,飞弹落在基隆及高雄外海。台湾的军队及所属飞弹部队也随即进入最高警戒状态。
早在1996年3月8日当天,美国克林顿总统立刻宣布“独立号”航母战斗群部署到台湾东北海域,并进行大规模的海空联合演习。1996年3月11日,美国海军又自波斯湾加派“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前往台湾东部海域,预定与“独立号”航空母舰战斗群会合,此项海军调动为美国自从越战后在亚洲地区最大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中共潜艇部队也紧急全部出海抗衡。面对一触即发的临战状态,美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皆已准备自台湾撤侨。
台湾如何自我面对现在及未来的台海危机
2022.2.24发生于欧洲的俄乌战争,带给台湾很多珍贵的启示。一个国家必须自己先有足够的自卫军事能力,加上全国军民抵抗外敌的坚强意志及决心,才能获得世界其他国家的同情与源源不绝的武器及经济援助。台湾千万不要成为扶不起的阿斗。“自助而后人助”是唯一的致胜准则,它绝不是空洞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