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定今年经济成长率目标5.5%,然而随着俄乌战事爆发、新一波COVID-19(中共病毒)疫情再起,使原本就不容易的目标更为艰难。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稳成长不确定性加大,投资机构可能下调经济预测。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周在人大会议中发布政府工作报告,设定今年经济成长目标在5.5%左右,并称“必须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李克强上周指出,设定今年经济成长目标在5.5%左右,但现在被投资机构认为不切实际。(图/中央社)
此话言犹在耳,俄乌战事持续推升全球能源价格,加上中国本土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近日爆发,波及全国27个省区市,包含深圳、东莞等工业与科技重镇接连封城。诸多不确定因素正影响中国“六稳六保”政策,原本就已经不容易的经济成长率5.5%目标也更艰难。
据路透社报导,战争、疫情与通膨是当前全球的三重难题,中国选择处理的方式和美国有很大不同,无论是应对疫情的政策或是提振经济的药方。
一名隶属于中国国家发改委官方研究机构的专家在报导中提到,“今年是政府换届年,稳是重中之重,这个稳包含经济稳、社会稳”,根据今年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包括进出口以及发电量、用电量等资料预判,第1季经济情形应该还不错,表现会较去年同期好,但“3月突然爆发的疫情让人猝不及防”。
他指出,如果这次上海、深圳等地疫情防控能快速有效控制,4月份疫情态势有所好转,“不仅为中国防疫政策带来诸多尝试,也有助于实现经济预定目标”。
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形是,在内忧外患夹击下,中国经济将面临大考验,部分投资机构担心中国今年成长目标能否实现,甚至忧心“今年第1季可能是全年经济成长高点”。
报导引述野村证券最新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经济可能再次受到严重打击,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关闭实体服务,旅行变得越来越困难,建筑和一些制造业活动可能会暂停,“我们认为中国今年5.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越来越不切实际”。
报导并引述花旗银行策略报告,中国本土疫情加剧正迫使 中共当局实施更严格的限制和封锁,这些行动符合中国的“清零战略”,但这和世界其他地区采行“与病毒共存”的转变形成鲜明对比。
报告指出,这些更严格的限制措施包括封锁半导体制造和金融中心上海,以及作为国内主要科技公司枢纽的深圳,“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供应链的压力,尤其是全球的科技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