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9年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中,分歧则不仅公开化,而且演变成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了。与此相关,邓小平1989年6月9日在接见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说过的一句话,是颇堪玩味的。他说,这场风波“迟早要来”,“是一定要来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以邓小平和赵紫阳为代表的中共高层之间,到底存在着何种难以调和的分歧,以至或早或晚,必定导致他们的“分道扬镳”?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谈到这个问题时说,“两个人(案指胡耀邦和赵紫阳)都失败了,而且不是在经济上出问题,都是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上栽跟头。这就不能让了”。有文章曾对此评论称,由此可见在邓小平看来,“反自由化”兹事体大,来不得丁点含糊。象胡耀邦那样反自由化“不力”,要罢官;如赵紫阳这般支持自由化,更要罪加一等。换言之,邓坚持“两个基本点”,主张“两手都要硬”;而胡是“一手硬,一手软”;赵紫阳呢,经济改革这一手很硬,没得说,但是他的“另一手”,却把“反自由化”这把“刀子”给丢掉了。由此看来,1989年邓、赵之间的那场冲突,直接的起因是双方对“反自由化”这把“刀子”的态度截然相反。
1989年的六四事件让中共左右两派之间的矛盾达到顶峰。5月19日,反对武力镇压学生运动的赵紫阳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发表讲话,呼吁学生放弃绝食,承诺进行对话。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开场合。六四之后,赵紫阳被指控“分裂党”和“支持动乱”,免去所有官职,并被软禁在北京富强胡同6号家中,直到2005年逝世。
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赵紫阳在中国媒体基本遭到封杀,他的名字在公众舆论中正式出现的情况屈指可数。在他病殁之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过有益的贡献,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犯了严重错误”是官方最后一次公开评价赵紫阳。
赵紫阳去世后,中共历届领导层均对这位前领导人讳莫如深,每年忌日民间人士为其举办悼念活动也会受到当局严格控制。中共2008年高调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作为那个时代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参与者赵紫阳,却完全遭到官方媒体遗忘。曾有报道援引赵紫阳的小儿子赵五军说:“他名义上是党的总书记,是军队的副主席,处理国家外交事务达10年之久,而现在你跟我说这个人完全不存在?他们知道他们是错了,但他们不敢面对,因此他们不许人民讨论这件事。”
中南海沉默掩分歧
今年1月17日是赵紫阳去世的十周年纪念,像往年一样,中共官方没有宣布任何对于这位前总书记的官方纪念。当日,中共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下属的《环球时报》就赵紫阳去世10周年发表社评称,“对一些人和事,官方沉默也是态度”。对此,有传言称南海对如何赵紫阳评价分歧依然存在。
对此,有观点认为,中共在重大政治问题上一旦遇到分歧,总是采取所谓“不争论”政策,个人尤其是高层都会被要求不允许“说三道四”,岂不知这种遮、捂、盖的政策对于消解分歧毫无帮助。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第五代领导集体上台后,在十八大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后,这种现代化,必然要求中共有勇气和能力面对各种分歧尤其是政治分歧的存在。2014年8月8日在中国央视启播的48级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出现了曾遭中共长期“封杀”的政治敏感人物胡耀邦、赵紫阳、华国锋等,外界认为,该剧释放当局某种信号,或许是中共现任领导人尝试直面分歧的一种试探和努力。
早在2005年赵紫阳去世之初,中共内部关于如何对赵“盖棺定论”就曾发生过极大的分歧。当时不少中共高干或其家族罕有地不理会“党”的指示,自发前往赵家在北京富强胡同住所所设灵堂吊唁,并送上花圈或花篮。在灵堂上,有一显眼的花圈写着“齐心率子女上挽”。当时,中共元老习仲勋的夫人、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母亲齐心不避嫌,以其个人和“率子女”的名义向赵家送上了花篮。与习仲勋夫人齐心一同去吊唁并送花圈的还有李昭(胡耀邦夫人)全家、陆定一全体子女、原新闻出版署署长杜导正、原副总理田纪云等等。
此前,在2004年赵紫阳病危后,广东省前省委书记任仲夷也曾带了10多名广东的退休官员,上京与赵会面。2005年赵去世后,任仲夷还牵头组织20多名老干部,乘坐专机赴北京吊唁。赵紫阳次子赵二军说,广东也是当时唯一有专机接退休官员赴京吊唁的省份。赵二军说,胡耀邦的子女不时会到赵家。赵紫阳任总书记期间担任中办主任、后来当上总理的温家宝,虽然未曾参加吊唁或致送鲜花,但在赵紫阳去世后,温的一名在广东任职的前秘书曾对赵二军表示“代表首长表示慰问”。
2007年,知名政论杂志《炎黄春秋》刊登国务院前副总理田纪云的文章“国务院大院的记忆”,其中有一段关于赵紫阳的正面描写,赞赏“一贯倡导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成为极其罕见的一个例外。
虽然官方对赵紫阳盖棺无定论,但中国民间对他却普遍尊重和钦佩。曾经的秘书鲍彤对于赵紫阳有一个著名的评价:“党内党外,了解八十年代历史的人,有真诚之心的人,不可能不敬重赵紫阳——发自内心的敬重,被压在心底的敬重。”
至今,赵紫阳和去世一年多的妻子梁伯琪的骨灰至今还在北京富强胡同6号的赵紫阳的家里,有报道称,赵的子女前不久曾提出,希望父母的骨灰“入土为安”,也就是希望赵紫阳的骨灰能被安葬在中共最高领导人应该被安葬的八宝山公墓。中共中央办公厅对赵紫阳子女这个要求的回复是,“中央会在适当的时候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