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6日凌晨消息,外媒刊文称,长久以来人民币一直都在拴在美元的“马车”上,但随着发达国家的各大央行开始分道扬镳,中国迅速发现,人民币倾向于会因此而“晕车”。
有些分析师发出警告称,日元和欧元目前的下跌走势正在加大中国所面临的压力,要求其需要采取行动削弱人民币,而这种行动会对全球经济都形成冲击。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围绕每日定盘价最高上涨或下跌2%,这种机制令中国人民银行能够有效地控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但对于人民币兑其他主要交易对手的汇率来说则并非如此。虽然今年截至目前为止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下跌了1%左右,但最近以来兑日元汇率则已经上涨至历史新高,兑欧元汇率也已经触及十多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据摩根大通编制的一项指数显示,自2013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经上涨了15%以上。不算中国香港,欧元区是中国大陆最大的交易对手,而日本则排名第三。
虽然人民币估值过高并非一种被广泛持有的观点,但根据研究公司Lombard Street Research作出的估测,目前人民币已被高估15%到25%;随着中国转变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模式,未来人民币将会贬值。中国的目标是,利用消费的增长来抵消投资的下降,但这种再平衡措施预计需要历经多年的痛苦改革才能完成。
与此同时,Lombard分析师查尔斯·杜马斯(Charles Dumas)在最近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提高出口以促进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萎靡的“唯一治标药物”。
最近以来,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央行政策变化带来了市场波动,而中国的外汇管理体系使其容易受到这种波动的影响。上周,日本央行出人意料地宣布扩大其资产购买计划,而在该行作出这一决定的不到两天以前,美联储则刚刚宣布终结其量化宽松计划。其结果是,日元汇率大幅下跌,兑美元汇率在本周早些时候触及每美元114日元的七年新低。
类似的,自欧洲央行推出一系列非传统的政策措施以抵御通缩以来,欧元汇率也一直都在下跌。目前,欧元兑美元汇率已经触及自2012年夏以来的最低水平。
日元和欧元汇率看起来已经陷入了一场“逐底”竞赛,过去六个月时间里这两种货币兑美元的汇率都已经下跌了10%。而与此同时,日元和欧元兑人民币汇率的跌幅则甚至还要更高一些,均达到了12%。
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正在继续放缓,最近一个季度的GDP增长率创下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虽然出口增长在9月份有所加快,但这些数据受到了虚假发票——这是用来规避中国资本控制措施的老伎俩之一——所带来的膨胀影响。
法国巴黎银行经济学家Richard Iley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如果美元继续走强,则中国人民银行将会面临迅速加大的压力,迫使其再度采取行动令人民币贬值。”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中国人民银行或许会采取降息措施来帮助刺激国内需求。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常建预测,中国人民银行将会降息两次,一次是在今年年底以前,而另一次则是在2015年第一季度。
事实上,在这个特殊时期,人民币的新一轮贬值可能是中国领导最不应该考虑的手段。北大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说,美联储债券购买计划的结束肯定将使资金流出新兴经济体。在必然受到影响的国家中,中国排在前几位。
在今年的头几个月,中国政府打击了通过借入美元来赌人民币升值的投机者。这种行为被称为“融资套利交易”。然而,从总体上来看,资金在朝另一个方向流动。在第三季度,资金外流使中国外汇储备意外减少1,000亿美元。还将有更多资金流出中国。在过去五年里,中国借款人依靠廉价的美元大赚特赚,其中很多借款人都来自香港。有些人认为,中国在全球融资套利交易中的份额接近2万亿美元,或许近期借给新兴市场的资金有半数都流向了饥渴的中国借款人。令人担忧的是,在流向中国的贷款中,大约五分之四的还款期限都不到一年。由于美国加息(或许明年就会开始),其中的部分贷款可能会变成亏本买卖,而银行可能会拒绝展期。
花旗集团(Citigroup)的吉列尔莫·蒙迪诺(Guilermo Mondino)和大卫·鲁宾(DavidLubin)指出,美国短期利率升高和人民币“震荡加剧”的结合,可能导致“大量资本流出中国”的“危险局面”。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承诺,将在“相当长时间内”使利率保持在接近零的水平上。当投机者想要退出中国的时候(无论是在美联储加息之时还是之前),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把资金撤走。显然,中国政府无法强迫他们服从其外汇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