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系统用前苏联标准 深圳暴雨变泽国被轰人祸国内新闻|大陆新闻解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大陆 > 正文
排水系统用前苏联标准 深圳暴雨变泽国被轰人祸

南方近日暴雨成灾,城市水浸、交通中断、飞机停航,市民生活大受影响,再次引发对城市排水系统关注。其中与香港一线之隔的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后新建城市,被揭其排水系统原来也是沿用前苏联模式,水渠细去水慢,以至一场暴雨鹏城变成「海上都市」。民众斥此非天灾而是人祸,是「体制之祸」,呼吁城市规划建设部门重新检讨现行体制。

前日,除广州、珠海等地,深圳遭遇六年来最大暴雨袭击,这座号称中国「最年轻、最现代化」的城市顿时沦为泽国:宝安、龙华、火车北站等地积水超一米;主干道深南大道大面积水浸;全市近200处道路积水,20处片区内涝,5,000多辆公交车巴士无法运营,近万辆私家车变「浮船」;深圳机场130航班取消,广深线动车和港深广高铁几乎陷入瘫痪。

排水系统按100万人口规划

「深圳是新建城市,怎么会成这样子?」「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这样的良心我们不能接受!」暴雨过后,深圳各大网站狂轰,网民对水浸城市大表不满,有网民怒批地方官员除了追求GDP,根本不注重城市灾害防护,有人要求城建部门道歉,更有人点名要求市长许勤「谢罪辞职」。

深圳水务局排水处调研员陈筱云坦承,上世纪80年代深圳建市初期,是采用当时苏联的城建理念,排水管道标准低,导致城市排水管道建设没有充份考虑未来城市发展。据透露,当年的城市规划仅为100万人口,如今已暴涨到1,800万(包括流动人口)。30多年来,深圳陆续修建了13,700多公里下水道,但遇特大暴雨,仍然经常水浸街。

大陆网络评论员杨子评指,一场暴雨,新兴城市深圳不堪一击,而地势更复杂,同样遇暴雨袭击的香港,却无发生严重水浸,联系到这些年广州、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均发生暴雨夺命事件,原因都与城市下水道规划有关,杨直指:「这是天灾,更是人祸,凸显了体制的顽疾!」

山泥倾泻港深广高铁停驶

昨日深圳灾情稍缓,一度中断的广深铁路逐渐恢复通车;但港深广高铁深圳北至光明城段因有山泥倾泻,广州南往深圳列车昨早停驶,同时影响开往长沙、武汉、郑州西安、石家庄、北京方向列车;北京西开往深圳的T107次昨亦停驶。另据大陆气象台预测,今、明两日,华南地区会再有明显降雨,局部地区甚至会有大雨或暴雨。

排水系统德国建 青岛从未水浸

青岛排水系统德国修建,主渠高2.5米宽3米。

【新闻背景】

体制不是空泛的政治概念,而是可对民生带来不同影响和后果的东西。同是大陆城市,山东青岛因保留百年前德国人占领时修的地下排水系统,从未发生过城市因暴雨内涝;甚至明代修建的故宫排水系统,也比中共建政后在北京所修排水系统强!

2012年7月华北暴雨成灾,北京有79人因灾死亡,城市不少地方内涝,举国哗然。而700公里外的山东青岛,同样特大暴雨,但并无任何内涝,民众生活未受影响,青岛获媒体誉为“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舆论对青岛的地下排水系统更是津津乐道。

原来,青岛的地下排水系统是百年前德国人占领时所建,地下主暗渠宽3米、高2.5米,可容纳汽车通行;市区雨水经排水管道收集,再汇集到这样巨无霸式的下水道,排入大海。

尽管青岛大部份排水系统都是后来所建,但是德国人所修建的80公里主渠功不可没。

“共产党不如祖先”

2012年那场水灾还引发舆论对北京故宫排水系统的关注。媒体发现,当局耗资巨大修建的北京市排水系统,只能号称抵御“三年一遇”大水,仅适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但同在暴雨区的故宫和明清建筑却无积水内涝,有网民指,“共产党还不如600年前的祖先”!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楚天

来源:苹果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