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远征军少校宁可垃圾堆捡衣服也不要中共政府救济精彩视频☀阿波罗新闻网
新鲜事 > 精彩视频 > 正文
国军远征军少校宁可垃圾堆捡衣服也不要中共政府救济
袁祥斌,浙江人,黄埔军校毕业,原远征军少校。抗战结束后因为不想打内­战而回到家乡。49年后因其曾经是国军少校军官,被定为"历史反革命",500亩土地­和300间房子被分掉,1958年开始在青海农场劳改,1989年才回到天台。老人至­今不低头不认罪,没有领过一分钱补助......


 

这是袁祥彬写的诗,首字连读为:中华人民学生盟军血中宣誓







4、袁氏家族世居七代,至上世纪40年代,计有房屋200余间。



5、袁祥彬外公王文柱是天台教育界前辈、舅公陈钟祺是辛亥志士,三次当选浙江省军政府参议员。家族的士气也同样流淌在母亲的血液里。


 

6、1941年,袁祥彬与哥哥一起考入黄埔军校。被编入黄埔第17期二大队炮科,毕业后分到重庆防空司令部,驻守朝天门码头。


 

7、1943年,袁祥彬与哥哥先后报名参加中国远征军。

 

 

8、兰姆迦基地里,接触的不仅有现代军事知识,还有西方人的观念。


 

9、结束训练后,袁祥彬被编入新6军军部情报队,后担任区队长,直接接受副军长李涛指挥。










 

13、1945年8月,袁祥彬从军部电令“新六军即刻接防南京”中得知抗战胜利消息。



 

 

14、8月底,新六军被紧急空运南京,袁祥彬随军部进驻中央军校,驻地离中央军校大礼堂不足百米。

 

 

15、一天,新六军军医发现一名士兵染上花柳病。军部让情报队执行一项特殊任务。


 

16、1945年9月9日上午,侵华日军投降仪式结束后,在南京黄埔路与中山路交汇的新街口中央。已经是少校的袁祥彬带着20几个情报队队员,负责游行阅兵安全警戒。


 

 

17、内战爆发前夕,袁祥彬脱离军队。


 

18、1946年1月,袁家两兄弟回到天台,可母亲已经去世了。


 

19、49年后,袁氏大院分给几十户人家。袁祥彬因历史问题被判刑青海湖劳改农场,直到30年后才回到天台。这期间,两个孩子相继失散。回到天台后,袁祥彬饱受歧视与生活的困苦,甚至在垃圾堆里捡拾衣服穿。


 

20、如今,90岁的袁祥彬靠给人写经书挣些收入,前些年,有关部门告诉袁祥彬每月可以领到一些救济,可当袁祥彬高兴地拿起表格时,又平静地拒绝了。



  《无名的野花》抗日老兵的故事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郑浩中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