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主席,我的同行先前问你一条有关人权的问题,你没有回答。」正在国事访问美国的中共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记者会亲身领教新闻自由国家记者的厉害。胡锦涛被美国记者尖锐提问中国人权纪录问题,在传译安排混乱下完全当没有听到,到记者再追问时,终亲口承认中国「在人权事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胡锦涛访美获最高规格礼遇,白宫却没有白给面子,坚持要他在记者会接受记者质询。记者会本港时间昨天凌晨在白宫东厅举行,美国总统奥巴马( Barack Obama)与胡锦涛先后来一轮标准开场白,大谈双边合作。跟着第一个提问的美联社记者费勒( Ben Feller),就单刀直入向中美元首提出尖锐的人权问题。
「我怀疑永远得不到答案」
记者提问环节结束后,两人互相握手。
「你能不能向美国人民解释,美国怎能跟一个对待自己人民这么差、用审查和武力压制自己人民的国家这么亲近?」问了奥巴马再问胡锦涛:「你怎样解释中国的(人权)纪录?你认为美国人是否有理由要管这事?」奥巴马答问时显得相当审慎客气,说中国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发展阶段、文化和历史,他跟胡锦涛就人权问题有「坦率直接讨论」,双方愿意求同存异在其他方面合作。
奥巴马答了,全场记者聚精会神,想看胡锦涛又怎样说。但现场即时传译突然变了交替传译,传译员把记者问题和奥巴马答案一次过译成中文说出来,历时超过四分钟。胡锦涛期间摸着耳机,神色有点错愕,召助手到身旁说了两句话,跟着没有答问题,就接受中央电视台女记者有关中美人民交流的温和提问,令在场记者面面相觑。
跟着提问的彭博通讯社记者尼科尔斯( Hans Nichols),却没有放过胡锦涛:「胡主席,我的同行先前问你一条有关人权的问题,你没有回答,我怀疑这问题是否永远得不到答案。」
胡锦涛解释说,由于翻译的技术问题,他听不到那条问题,以为只是问奥巴马,「你要提出这条问题,我完全可以回答。」跟着侃侃而谈人权问题,原来他是有备而来,作答时双眼不时往下瞄,偷看准备好的笔记提示。
胡锦涛说,他与奥巴马会面八次,每次都有就人权问题交换意见,「中国承认和尊重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但同时我们也认为,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与各国国情相配合。对一个人口众多又处于改革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发展人权事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说愿意与各国就人权问题开展交流对话,相互借鉴有益的做法。
白宫发言人称,费勒当初问的第一条人权问题是有翻译到的。保守派报章《每日来电报》记者沃德( Jon Ward)质疑,「胡锦涛应付记者会的策略是躲在翻译大墙后,他肯定是懂英文的。」奥巴马作答另一问题时发炮指人民币升值不够快,胡锦涛也没有回应。
「顶撞领导人在京要坐牢」
《华盛顿邮报》特稿称,记者这样顶撞领导人,「在北京可要坐牢,不过胡锦涛不是身在北京」,指美国记者将胡锦涛逼到墙角,做到受外交礼仪所限的奥巴马所不能做的事。
白宫官员披露,胡锦涛有私下对奥巴马说中国仍需努力改善人权,但对他在海外公开这样说有点惊讶。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专家傅瑞伟( Charles Freeman)指这算是中国小小的让步,「他们这么多年来学到,给美国人抛块骨头,是叫他们闭嘴的好方法。」不过国内民众不知道胡总有这说法,因为美国有线新闻网络( CNN)在国内直播记者会,遭当局封杀。
美联社/路透社/美国《华盛顿邮报》
华记者官方味浓
美记者问题辛辣
2011年01月21日
奥巴马和胡锦涛的联合记者会,中美各有两名记者获安排提问,美国记者提问尖锐,中国记者则官方味道浓。
向奥、胡提问尖锐人权问题的美联社记者费勒,有十多年新闻经验, 4年前开始报道白宫新闻。
第二个提问的是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播「一姐」李瑞英,她同时是全国政协委员,问胡锦涛如何加强中美人民友谊和互相了解,全无杀伤力;对奥巴马的提问则较尖锐,问他会否「坦然接受中国迅速发展的事实」。
追问胡锦涛人权问题的尼科尔斯,是彭博通讯社的白宫通讯员。除人权问题,他问胡锦涛不少国会议员不出席国宴,很多议员视中国为经济威胁,问他如何化解恐惧, 但胡以一句「要问回他」轻轻带过。最后提问的新华社记者刘凯东,两条问题都淡如水,问奥巴马中美如何加强战略互信等,问胡锦涛中美怎样加强合作应付全球问题。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