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车巿增长来了 引发三大问题中国经济真相|中国财经在线|金融财经信息|财经资讯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大陆车巿增长来了 引发三大问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估,今年(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可能超过1800万辆。但是12月中《北京商报》的一篇报导却以201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一场「无人喝采的增长」为题,指出,中国汽车数量的过快增长,所引发的交通、能源和环保等三大问题,可能成为各大城巿的梦魇。

环境保护部《2010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首度公布中国机动车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车尾气排放问题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全国113座环保重点城市中已有1/3的城市空气品质低于安全标准。

国家发改委官员也坦言:「十一五时期」规划新增的1亿吨左右的炼油能力,几乎全被激增的汽车数量消耗完了。每年新增的汽车产销量所须消耗的成品油,相当于新建一座2000万吨级炼油厂,须要投资200多亿元人民币的成本。

此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专栏文章则指出,现今中国实际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国际通行的汽车技术法规。换句话说,在现有不完善的制度下,驾驶人与乘客的生命安全可能就这样被「和谐」了。

在欧美,远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政府为保护公务员安全,制定了9项针对公务用车的安全标准,引发美国民众群起要求享有平等权利,因此催促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交通及机动车安全法》。

另一套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EC)制定的「汽车技术法规和标准」,与美国形成了世界两大汽车安全标准体系。多年来在尊重人类生命价值的理念推动下,欧美汽车的安全性不断提升。

反观中国,虽然曾于1995年起,实施以EEC法规为基础制订的国家汽车强制性标准,但由于这套标准只有技术内容,没有管理内容,因此多年来实际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国际通行的汽车技术法规。

加上现行法规主要是以EEC上个世纪90年代的标准为基础,强制检查项目少很多,造成各汽车公司在安全配备标准上参差不齐的现象,一些汽车甚至只要满足最低强制标准就可以上路。

比如有些公司可能把舒适性或便利性配备,和安全性配备混为一谈;也可能夸大某些被动安全性能,而对于近年来已成为欧美新车标准配备的车身稳定系统、胎压监测系统等主动安全配备等却避而不谈。但它们却是关键时真正能保护驾驶人与乘客生命安全的配备。

由于中国现行汽车技术法规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严重缺乏,这篇专栏文章的作者(高斌)建议,想买车的中国民众如果不想花冤枉钱,可能必须在学会监别苏丹红鸭蛋和三聚氰胺奶粉之外,也要学会一些汽车安全基本知识。

!!:记者曾耀贤、李月综合报导。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王笃若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