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承认就业情况持续严峻
中共当局说,中国的就业情况仍然严峻,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稳固。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周三(6月3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措施。
国务院在会后发表声明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尚未见底,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较多,中国经济平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
声明又说,这些问题与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等交织在一起,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声明指出,新增就业与去年同时期比较仍为减少,登记失业率继续上升,高校毕业 生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较多。
****************************************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09年05月31日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已成为诸多应届生面临的困境。
******************************************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09年06月01日
政策性岗位仅能吸纳少部分毕业生,至少有500万大学生需面向基层、面向普通中小企业就业
【《财经网》北京专稿/实习记者 兰方 白玲】即将跨出校门的大学生可选择继续深造、就业、创业三条路径,官方统计的今年610万毕业生中,至少有500万大学生需面向基层,尤其是普通中小型企业就业。
这与绝大多数毕业生的主观定位相去甚远。而普遍遭受经济危机冲击的中小企业,新增岗位数量有限,且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大学生难以对口就业。
考研、留学凤毛麟角
考研,出国还是找工作,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做出的选择。升学深造不仅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条路径。
2008年底公布的研究生招生计划显示,2009年全国将招收研究生47.5万人,其中博士生6万,硕士生41.5万,比2008年增加近6%。就硕士研究生而言,其扩招规模达到6.4%。随后相关部门又决定,在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名,主要用于招收参加今年考试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如此一来,至多将有52.5万名高校毕业生进一步升学深造。
出国留学热并未因金融危机而冷却。据教育部数据,2008年全年出国留学人数为17.98万人,其中自费出国留学人数达16.16万人,各类公派出国留学人员12957人。根据《广州日报》报道,今年申请到美国高校读硕士的人数是去年的6倍,留学竞争更趋激烈。
但与610万的毕业生大军相比,能够进一步深造的大学生仍只是凤毛麟角。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王德文表示,研究生教育应势扩招,为希望提升自我、推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大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必须保证资金投入、师资配备,否则又有可能造成研究生质量下降。
政策性岗位“僧多粥少”
除去继续深造的数十万应届生,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将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为缓解就业压力,各级政府已陆续出台刺激政策,增加大学生就业渠道。
政府工作的一大重点,在于鼓励大学生下基层。相关部门大力推进“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项目,并公布了50种基层岗位,给予多项补贴及学费代偿待遇。
据了解,四类面向基层的项目将创造10.1万个就业岗位。
此外,鼓励大学生入伍、从事高校科研项目的政策亦陆续出台。后者将吸纳2万名大学生,而前者的效果则不好估计。中国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洋告诉《财经》记者,往年一般都有几十名学生应征入伍,但能通过体检的只有五个。
人保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政府虽然出台了很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专项项目,但与610万庞大的就业群体相比,只能吸纳一小部分毕业生就业。
企业仍是就业主渠道
王德文指出,公务员稳定的工作性质、较高的福利、工资待遇以及社会地位,成为对大学生最具吸引力的岗位。
然而,2009年国家公务员仅招考13566人,报考人数却超过百万;地方公务员报考人数也屡创新高。按每省平均招录公务员5000人的粗略计算,公务员系统所能提供的岗位数量不超过17万,其中的应届毕业生并不一定占多数。
根据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签约率”的结果,到政府机关、科研事业单位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仅占12%。
大学生对公务员的极力追捧,更反映出其定位偏差。“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还停留在自己是精英人群的定位上,没有真正基于市场需求给自己找准定位。”劳动科学研究所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室主任张丽宾如是表示。
除报考公务员,大型国有企业无疑是大学生们的在“次优选择”。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5月26日表示,其下辖的中央企业中有99户今年计划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20.3万人,以助政府缓解就业压力。
但是,从610万中减去考研、留学人数,公务员岗位及诸多政策性岗位,粗略计算,至少仍有500万的大学生必须面向企业就业,其中大多数为普通中小型企业。
根据《2009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在企业用人需求中,内资企业占76.6%,其中私营企业用人需求最大,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仅为5.1%。
这批提供岗位最多的普通企业,却在经济危机中遭受了较大冲击。据统计,500强企业高校招聘会岗位减少了40%,而就业信息的数量也降低了20%左右。
另一方面,81.5%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上,这与大学生的“白领”定位相去甚远。“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学专业设置不合理,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王德文表示,人才层次的错位,碍于产业结构问题,高技术人才缺乏,“精英”大学生却过剩;另一方面,学校没有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热门专业反应滞后,专业不对口现象普遍。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递增以及中国产业经济结构未充分调整的现状,将会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09年05月31日
【《财经网》北京专稿/实习记者 兰方】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已成为诸多应届生面临的困境。据《财经》记者了解,河北省两年前着手向高校应届生发放失业补助金,到目前为止,已有数万大学生申请了失业补助,其中逾3.2万人已获得补贴。
应届高校毕业生申领失业补助金是河北省2007年实施的一项政策。当年9月,河北省出台《应届高校毕业生失业补助金申领发放暂行办法》(下称《办法》)规定,生源地系河北省户籍,经有关部门认定为困难家庭,当年底未就业并进行失业登记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可领取一至六个月的“失业补助金”。
虽然高校毕业生并非失业保险的参保人员,但上述政策规定,大学生失业补助在失业保险基金“其他费用”项下列支,补助金的标准为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的90%。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失业保险处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由于河北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出台此方案的初衷在于向家庭困难的应届毕业生提供补贴,帮助其缓冲就业压力,并降低找工作时的成本支出。
2008年为《办法》实施第一年,2007届高校毕业生中,共有1.1万名困难家庭毕业生领取了1400万元失业补助金。
2008届毕业生领取补助金的截止时间为2009年6月,由于申领补助金者人数陡增,至2009年3月底,领取失业补助金的应届生人数已有2.1万人,总计发放了1500万元现金补助。
河北省的尝试,在中国尚属首例。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王延中表示,对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国家的确应该给予一定扶助,但是根据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大学毕业生并非失业保险的参保人,因此补助不一定要动用失业保险基金。
对此,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失业保险处的相关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表示,保险制度中权利义务对称的问题,的确很难解决。但失业保险和养老、医疗保险不一样,失业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这个制度更强调互益性。大学生没有从业经历,当前找工作又尤为困难,为了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设立这样一种制度,符合大的政策目标。
除了失业补助金,河北省还尝试向应届毕业生提供见习补助。毕业生在就业见习基地见习期间,将由地方财政、见习单位联合支付一笔补助,不足部分再由失业保险基金补充。
河北方面表示,上述举措均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然而,数万享用了失业补贴的大学生中究竟有多少实现了就业,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相关政策效果“正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