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赵紫阳权斗 六四溅血主因军政|军事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李鹏赵紫阳权斗 六四溅血主因——鲍朴(美联社)

〔编译罗彦杰/综合报导〕中共已故总书记赵紫阳生前的录音回忆录英文版「国家囚犯」已经出版,赵紫阳生前的秘书鲍彤的儿子鲍朴(见图,美联社)是回忆录英文版的翻译及编辑群之一。鲍朴十五日投书「华尔街日报」,指称是中共党内高层斗争导致一九八九年的六四民运以血腥收场。

改革派与反改革派斗争

鲍朴指出,中国一九八○年代的经济改革让中共高层内部分化成支持与反对改革两股势力,在天安门示威的学生要求深化改革,包括民主;但邓小平与总理李鹏等保守派却反对,倾向严厉对付学生。鲍朴说,赵紫阳觉得如果学运可以遵循民主与法治原则、透过对话与缓和紧张的方式来化解,则可能大力推进中国的改革,包括政治改革。

学运最后走上悲剧的转捩点,发生在李鹏刻意操作、在四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社论发表邓小平对示威者的强硬声明。当赵紫阳在访问北韩时首次听说邓小平的说法时,内心直觉是「另一场反自由化的运动可能要开始」。

鲍朴说,令中共政府大为吃惊的是,学生对于自己的动机遭污名化感到震惊与受辱,因此隔天以示威来回应,这也是中国现代史历来最大规模的自发性学运。赵紫阳当时观察到,这次甚至连打出最高领导人的名号都无效。

李鹏 赌上政治前途硬干

这时事情已非同小可,李鹏及其党羽已经赌上自己的政治前途。鲍朴转述赵紫阳的话说,李鹏极为担心这篇四月二十六日的社论可能会被推翻,还说如果赵紫阳从北韩回来后,没有支持四月二十六日的社论,他除请辞外别无选择。鲍朴说,李鹏派系一心一意想逃避激怒学生的责任,最后证明是和平解决此事的最重要障碍。

鲍朴说,赵紫阳必在五月四日亚银于北京召开年会上,发表坚持以「民主法治」原则解决冲突的演说,并提出肃贪及允许公众多多监督政府的措施。但他的政敌没有被说服,唯一的希望在于说服邓小平,但邓小平拒绝让步。学生在五月十三日发动绝食,社会也以同情态度爆发广泛抗议。

在此时,中共政权的「善意」受到质疑,但李鹏还问赵紫阳:「你会不会继续用温和手段处理学运?经过了这么久,他们不是已被证明起不了作用?」在举世注目下,紧接著发生的就是动武,威权统治的狠毒一览无遗。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自由电子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