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诡异 人造春天来到中国经济疑似回暖中国经济真相|中国财经在线|金融财经信息|财经资讯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非常诡异 人造春天来到中国经济疑似回暖
  编者按:中国大陆社会经济问题专家程晓农近日对希望.之声表示,中国的经济已濒临崩溃,但是由于中共官方造假加上经济学者不敢讲真话,以致外界还受到蒙蔽。 程晓农表示,用来判断中国经济情况的「经济数据」,是由中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由于中共的专制体制,国家统计局只能配合中共政府作粉饰繁荣的假相宣传。同 时中共政府用中宣部控制媒体、控制舆论反覆的造假宣传欺骗全世界。 程晓农说:「所有这些数据,中共政府都认为是国家机密,不得公开。只有在偶然的场合,在某一个媒体上,某一次官员的讲话中,洩漏那么一点、两点,中共政府 就从来不肯系统公布这些数据的。5年前失业率就超过了30%,失业率30%的国家,经济会比失业率8%的好吗?这就是一个为甚么中共政府要用中宣部反覆的控制媒 体、控制舆论的根本原因,他就是硬是把一个失业率高达30%的国家的经济,说的比一个失业率5%、6%的国家,经济还要好,而且还骗的这个世界都相信。」 程晓农还提到现在无论国内、外众多的经济学家因为他们的个人利益和中共政府有直接的关系,往往也是不想讲真话的人,因此要判断中国经济的真相就更加困难。  
  温家宝:中国第一季经济形势比预期要好 中国海关总署10日公布三月份外贸进出口情况,下降幅度已有和缓趋势。专家认为,这显示中国对外贸易开始出现转好迹象。与此同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透露,第一季经济数据将在下周公布,由于各项振兴经济措施已见成效,整体经济形势将比预期的好。

  据最新数据显示,三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达1620.2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出口下降17.1%,进口下降25.1%;与前两个月相比,三月的进出口总值、出口值、进口值同比降幅分别减少6.3%、4%和9.1%。

  首季进出口跌幅 收窄趋势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日晚抵达泰国,准备出席东盟系列会议。温家宝晚上在下榻的酒店表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共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季度经济数据将在下星期公布,他透露,各项政策措施已初步见效,整个经济形势发展开始显现出积极变化,甚至比预期的好。

  对此,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隆国强表示,目前外部需求仍处于“半休克”状态,产品价格也在回落,而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出口下滑情况超出预期,外贸形势确实较为严峻。

  中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认为,尽管外贸情形令人担忧,但进出口跌幅已有收窄趋势,虽不意味着外需转好,不过稳定的外贸增长政策和企业调整的举措,皆开始见到些微成效。

  开拓国内新市场 等待复苏

  隆国强分析指出,外部需求萎缩将直接导致出口订单减少,而人民币升值、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以及国际保护主义等因素,都影响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情况。

  不过,危机也是转机,隆国强建议,由于今年的目标是确保出口增速不低于全球贸易增速,此时应尽快解决出口企业的融资问题,一方面保住出口企业,不让他们倒闭,等待市场复苏,二方面则要引导他们利用国内市场并开拓新市场。

  张燕生同样认为,中共政府应实行更多结构性的政策,在资金、人才、创新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协助他们开发新市场,以规避各种风险,而非在出口退税、汇率等总量政策上打转。

来源:星岛环球网

**************************************

经济疑似回暖,人造春天来到?

中国经济出现了疑似回暖的迹象。最大的迹象是领导人的讲话。


温家宝先生最早提到说局部地区,局部行业出现了回暖迹象,“中共政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措施初步显现了效果。”他指出,中国1月贷款和零售销售出现增加,且自2月中旬以来发电量和消费也出现回升,这些都是令人感到宽慰的迹象。


胡锦涛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们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 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现在,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呈现出积极迹象。


周小川也发文表达了经济回暖的观点,他认为透过政府支出和经济刺激方案等措施,中国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基本得到遏制。”一些先行指标有回暖迹象。周更进一步说,事实表明,综合比较世界上主要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中共政府在公布重大举措时决策及时、果断、有力,体现了独特优越性。言外之意很明显,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优势。


领导人表明态度之后,自然会有一些学界人士出来对此背书。林毅夫新华社记者表示,尽管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但仍可望比其他国家更早复苏。


当然,除了政界和学界的表态,一些技术性指标也的确表明经济似乎有回暖的迹象,据说2009年以来,从库存,用电量,信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来看,都在表明经济已经走出谷底。而最近一段时期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表现,则提供了更加明显的“温暖氛围”。股市已经连续数周上扬,而最近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房产交易量明显回升。


当然,这一切都在等待四月初的官方的统计数据的最后确认。 由于决策层对经济回暖的渴望,加上上述消息的铺垫,我倾向于认为官方宣布的统计数据不会太偏离经济回暖的这个判断。


不过鉴于认识到统计数据需要服务的诸多目的,同时结合一些个人观察,我认为经济回暖的判断是没有说服力的。出口和民间投资的角度就能基本说明问题。


一二月中国出口数据继续深跌,三月份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港口吞吐量是最直接的指标。虽然政策层推出了调整出口退税等一些措施,但是因为欧美市场需求锐减,这些措施根本不可能扭转颓势。根据乐观的估计,欧美市场的复苏需要2-3年时间,因此短期之内,中国的出口引擎根本不能指望。一个高度依赖出口驱动的经济体,失去了最重要的引擎,怎么可能会快速回暖?


除了股市之外,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民间资本投资热情开始回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不确定的市场前景和普遍过剩的产能背景下,观望是最自然的选择。决策层虽然表面上承认民间资本的重要性,希望民间资本跟进进行投资,带动经济复苏。但是实际推出的大规模基础设置建设基本没有民间资本参与的份,而所谓几千亿的减税政策,又由于复杂的操作和繁琐的约束,对民间资本吸引力不强。另外,第一季度的信贷增幅惊人,但是其中很多流向了股市,导致股市虚假回暖。而由于金融体制的原因,中小企业获得信贷的难度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民间资本没有投资信心,融资能力受限,又受到诸多制度性的歧视,这多重因素作用下,怎么可能会有可持续的经济回暖?


如果出口和民间投资只是观察问题的两个角度,那么就业市场则可以最直接的反应经济的真实状况。但是诡异的是,官方提供的所有数据中,恰恰最缺乏可以信赖的失业和就业数据。经济危机导致的失业人口,有各种估计,有的认为是1200万,有的认为是2000万,也有的认为是5000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失业数据,统计局的失业数据,社科院的失业数据,大家各自采用不同的统计口径,但是几乎都没有清晰的描绘出失业现状。如果说经济回暖,那么创造了多少新的就业机会?这些信息几乎没人提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政府主导的资本密集型项目带来的就业机会肯定无法替代劳动密集型的出口萎缩导致的失业。因此,在失业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之前,任何所谓的经济回暖的说法都是可疑的。

那么中国经济走势到底如何?V型反转?W型二次探底?我想,涉及的因素太多,太复杂,要做一个明确的判断为时尚早。但是一厢情愿肯定不能替代现实。在我看来,中国经济还处在一个病症继续暴露的阶段,最痛苦的日子还没有来到。而决策层对经济回暖的期盼,也表明其不愿意正视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层次问题,更谈不上对症下药,推进必要的结构改革。在一个巨大的经济周期面前,政府的努力也许可以催生一些花朵,但是只有结构性的调整才能催生出下一个经济春天。

****************************************

3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20.2亿美元 降20.9%

财经网

据海关统计,今年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620.2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902.9亿美元,同比下降17.1%;进口717.3亿美元,同比下降25.1%;当月贸易顺差185.6亿美元,同比增加41.2%。3月份我国对外贸易运行的突出特征有:

  一、进出口同比降幅显著收窄,环比表现为大幅增长

 同比来看,3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20.9%、17.1%和25.1%,下降幅度比今年前两个月的同比降幅分别减少6.3个、4个和9.1个百分点。

  按平均工作日水平的可比口径计算环比指标(下同),3月份进出口总值环比大幅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32.8%,进口增长14%。

  这些指标均表明3月份我国对外贸易开始出现明显的好转迹象。

  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和环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3月份,我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表现良好,其中,同比来看,服装出口74.3亿美元,增长9.9%;家具22.3亿美元,增长1.3%;鞋类20.8亿美元,增长7.7%;箱包9.8亿美元,增长11.7%。环比来看,服装出口增长72.5%,家具增长78.1%,鞋类增长42.6%,箱包增长90.7%。

  同期,我国机电产品出口537.6亿美元,同比下降18.8%,环比增长25.6%。此外,粮食出口28万吨,同比下降49.8%,环比下降7.8%;肥料42万吨,同比下降72%,环比下降59.5%;钢材167万吨,同比下降59.5%,环比增长2.2%。

  三、扩大内需政策效果初显,进口值企稳反弹,进口价格有所回升

  去年10月到12月,我国进口值环比分别大幅减少8.7%、19.5%和16.2%。今年1月和2月进口值环比减少幅度则分别缩小为3.7%和5.4%,而3月增长14.1%。3月份,我国进口初级产品193.7亿美元,同比下降36.5%,环比增长21%,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27%。其中,铁矿砂进口5208万吨,同比增长46.2%,环比增长6.2%;原油1634万吨,同比下降5.5%,环比增长33%;成品油320万吨,同比增长2.1%,环比下降9.6%;大豆(资讯,行情)386万吨,同比增长66.6%,环比增长13%;煤572万吨,同比增长37.4%,环比增长11.9%。

  同期,进口工业制品523.5亿美元,同比下降19.6%,环比增长18.8%。其中机电产品进口3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5%,环比增长13.5%;汽车2.3万辆,同比下降42.8%,环比增长7.8%;钢材127万吨,同比下降15.3%,环比增长11.2%。

  总体来看,3月份,我国进口价格同比下降17.9%,但环比上涨2.7%。进口价格企稳反弹,对稳定生产预期,提振消费信心有积极促进作用。

  四、与欧、美、日等前3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环比均大幅增长

  今年3月份,中欧双边贸易总值264.5亿美元,同比下降19.3%,环比增长21.2%,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6.3%。其中,我对欧盟出口172.1亿美元,同比下降20.2%,环比增长27.8%;自欧盟进口92.4亿美元,同比下降17.4%,环比增长10.5%;贸易顺差79.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3.3%。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226.5亿美元,同比下降12.6%,环比增长25.8%,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4.5%。其中,我对美国出口164.5亿美元,同比下降12.6%,环比增长33.3%;自美国进口62亿美元,同比下降12.7%,环比增长9.3%;贸易顺差102.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2.5%。中日双边贸易总值175.2亿美元,同比下降20.5%,环比增长19.1%。其中,我对日本出口80.4亿美元,同比下降13.6%,环比增长36.7%;自日本进口94.8亿美元,同比下降25.5%,环比增长7.3%;贸易逆差14.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7.9%。

  我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环比的大幅提升,表明在全球经济贸易严重下滑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在全球经济企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

近期房价上涨真相:假按揭骗局
时寒冰

  春节过后,全国楼市突然出现了成交大幅反弹的“小阳春”行情。在中国指数研究院重点监测的30个城市中,有24个城市2月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上升,有10个城市环比增幅超过50%。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全国房地产市场调研结果也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住房成交量同比增长6.1%。

  而且,在成交量放大的同时,这些地方的房价也呈现上升态势,显得非常诡异。那么,住房成交量为何突然放大?是否意味着楼市已经结束调整,步入上升轨道?

  首先,我们应该弄明白住房成交量为何突然上升。

  房价的下跌幅度,远远没有达到挤出泡沫的程度,也远远没有达到与民众实际购买水平相对接的程度。包含巨大泡沫的房价,还远没有到让民众“抢购”的地步。

  那么,住房成交量为何突然在1月和2月放大了呢?有三个原因:

  一是保障性住房占比增大。通过交易数据可以看出来:在近期新楼盘的交易中,保障性住房占据着比较大的比例。

  二是在国家减少交易环节的税收后,为投机大开绿灯,二手房交易被激活,

  第三个原因最重要,这是笔者调查得出的结论,也是许多开发商最心知肚明的原因:此次房屋成交量的回升,很大一部分乃是假按揭套现的结果。

  什么是假按揭?它是指开发商为资金套现,将手中的存量住房以虚构的买房人(内部职工或开发商亲属或素不相识的人)的名字购买,从银行套取购房贷款。程序一般如下:开发商通过给身份证持有人一定数额的报酬,有偿使用对方身份证,并由身份证持有人在按揭贷款合同上签字,签字完成,银行即根据合同向开发商放款,开发商提前收回投资。开发商和身份证持有人之间还会有一个协议,包含开发商承诺不需要身份证持有人承担任何债务以及保密条款等内容。

  显然,假按揭是一个风险转嫁过程。开发商通过假按揭,提前收回成本,变现利润,把包袱和风险悉数丢给银行,自己进退自如,完全占据主动。由于房价估值越高,假按揭从银行套取的资金越多,开发商自然倾向于提高价格。这正是房价与房屋成交量同步上升的根本原因。

  这一点,可以从银行新增贷款的大幅增加中清晰地感知到。今年1月份,我国新增贷款达到了令人瞠目的1.62万亿,同比多增8141亿元,接近今年预期新增贷款5.4万亿的30%;今年2月份,新增贷款再超1万亿元,达到1.07万亿元。前两月新增贷款规模达到2.69万亿元,同比多增1.64万亿元,完成了今年计划“新增贷款5万亿”的一半还多。

  如此庞大的贷款资金注入到市场,再加上此前已经解除绝大部分对房贷的限制,为开发商套现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开发商既然要搞假按揭,自然房价定的越高,套取的资金量越大,这正是近来成交量回升且房价上涨的内幕所在。

  如果仔细对照一下相关房屋成交的数据,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其一,诚如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所言,当前北京楼市的这种“回暖”还是局限于部分楼盘,并没有成为市场普遍现象,就是热销现象没有普遍出现。这一点,不正是假按揭的典型特征吗?只是部分假按揭严重的楼盘热。如果楼市真正回暖,应该是整体性的回暖,至少是大部分楼盘回暖。许多人做过股票,在股市行情热的时候,垃圾股与绩优股往往是一起涨的。

  其二,房价并没有明显回落,这意味着,在民众对房价的下跌预期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这种泡沫依然严重的房价,是很难被消费者认可并接受的。更何况房屋成交量的上升,是与房价上涨同步进行的?

  显然,对于住房成交量的上升,我们不仅不能乐观,还应报以高度警惕。一旦开发商通过假按揭完成套现过程,高估值的房屋落到银行手里,银行就不得不承担种种巨大风险。

  应该认识到,由于连续10多年的大规模投资(以北京为例,其房地产投资一直占总投资的一半),产生了大量的存量住房(北京2008年上半年卖掉3.9万套住房,而截至2008年底,北京存量住房已达35.8万套,供大于求现象明显),而房价的过快增长,又逐渐脱离了民众的购买力,从而使得中国房地产步入了一个万分尴尬的境地:托住房价不下跌,绝大部分人买不起,开发商只能玩假按揭的把戏;让房价下跌,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又不甘心,他们希望做到两全其美,即有成交量又能保住高房价。但现实往往与构想中的目标存在着巨大反差,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要做美梦,很容易陷于一场骗局之中。

  目前,舆论已经被开发商等强势既得利益集团控制,许多媒体的楼市版块,都因屈服于开发商的诱人广告而出卖灵魂,帮助开发商鼓吹,为公众编织陷阱。当那些开发商为高房价拼命鼓吹的时候,看看他们770多万的年薪,看看他们价值上亿元的股票占市值,就不难理解他们何以如此执着如此狂热了。是的,与这些强势利益集团相比,我的声音是微弱的,弱小得起不到任何作用。开发商既有地方政府撑腰,又有媒体这个工具,又有无良经济学家们帮助鼓吹……一句话,他们有权又有势!

  作为一位长期为民生呼吁的人,面对现实,我很无奈,很悲伤……

  如果一个国家穷得只剩下房子,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起早贪黑地操劳就是为了拥有一套房子,如果一个国家穷途末路到只有靠掠夺性十足的房地产才能维持增长,支撑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能够持续的能力在哪里?民众失去的归宿感又将在何时才能找回?

  我只想说:高房价对民众财富的掠夺,是导致我国内需不振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房价是制约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枷锁,是吞噬民众幸福的最大障碍。高房价持续维持的结果,是中国经济复苏机会的进一步丧失。

  于2009年3月19日发表于3月20日

******************************************

新泡沫救得了旧泡沫吗?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09年04月10日

   谢国忠:制造通胀不会带来经济复苏,2010年全球经济将再次下挫


 【背景】奥巴马敦促民众买房,萨默斯称美国经济“自由落体式下坠”将结束。

  4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创历史新低的房贷利率对美国再融资房主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他敦促民众抓住这一良机。新华社报道介绍说,奥巴马是在白宫会见房主代表后对媒体如此表示的。由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特别举动”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举措,美国30年期房屋贷款利率目前已降至4.78%的历史低位。


  同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发表演说,称美国经济“自由落体式下坠”将在几个月内结束,但他同时承认,经济何时触底尚难预计。

  萨默斯称,美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金融市场尚未稳定,目前还很难对何时触底作出判断。但是,由于近两个月来经济刺激计划开始逐步实施,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投资和消费需求,产出增加速度相对缓慢,这使企业库存开始下降。当存货下降至很低水平时,就为经济扩张打下了根基。

  他说,“至少可以肯定地说,未来数月内,美国经济的自由落体式下坠就会停止。”

  《财经》杂志特约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滞胀将是未来几年全球经济的主要特点。不过,2009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将会企稳,并在第二季度开始出现熊市反弹。美国政府最近试图提振资产价格,但他预计,2010年,泡沫破灭的速度会超过政府制造泡沫的速度,资产价格很有可能再次下跌。全球经济会第二次下挫。

 谢国忠说,熊市反弹来得比他预期得要早。原因是主要国家的政府已经在为投机实施补贴,它们以为问题在于流动性短缺和信心丧失。如果能把投资者和投机客拉回市场,世界经济就将回到良性循环中。但这些通过补贴投机、制造通胀带来的经济回暖不会是长久的。

  他说,补贴投机确实会推高股票价格,但是,股价上升可以带动经济复苏的美梦是不会成真的。上升的资产价格是通过鼓励借钱去投资和消费来达成的。但目前债务水平已经很高,人们不会再增加债务去投资和消费。当经济快速复苏的美梦醒来时,股价也将再次下挫,还将暴露出金融体系更多的问题,并引发全球经济第二次下挫。

  而且,谢国忠还指出,全球的就业、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都在持续恶化。更重要的是,这种全球性经济衰退前所未有,人们对未来充满迷茫,如果历史重演,经济衰退之后,则可能爆发政治危机,那样,经济快速复苏只会化为泡影。



    谢国忠总结了美国政府最近试图提振资产价格的三个步骤,并指出其问题所在。

  第一步是美联储购买数万亿的国债、商业票据和按揭债券。相对于收入,美国的房价明显被高估了。泡沫破灭之后,房价应该下调。美联储这么做是为了放缓调整的步伐,并且通过制造普遍的通胀而不是听凭房价下跌,来减轻调整的阵痛。代价就是未来数年美元的走势将会受到影响。


  第二步是“盖特纳计划”,试图剥离美国问题银行的“有毒资产”。实际上,这项计划就是通过补贴投机来提振“有毒资产”的价格。按照这一“美丽计划”,对“有毒资产”的需求应该会迅速增长。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类资产的价格还没有大幅上涨。因为“盖特纳计划”是用纳税人的钱补贴投机客,如果这项计划继续推进,美国国会可能通过立法,收回参加这项计划的投资者获得的利润,将之充公。由于担心这种后果,投机客们不敢接盖特纳递过来的钱。

  第三步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改变了按市值计价的原则。现在,如果美国金融机构认为市场失灵,就可以不以市值对其资产计价,而是根据其“判断 ”。也许市场未必能对资产完美定价,但是,谁能做得更好呢?改变按市值计价的原则,就等于允许问题银行不再对坏资产计提损失。这样一来,问题银行的股价就会大幅上升。

  那么,银行不破产就是件好事吗?谢国忠认为,未必。看看日本的例子吧。它的银行虽然没有公布损失,并试图“造出”资金来重组。但是,仅仅更改会计准则不会改变银行资本紧缺的事实,日本经济没能从实际的资本短缺中成功走出,失落了十年。因为,银行没有充足的资本金,不会增加信贷。这会拖延经济复苏。美国看起来正在复制日本模式。

  除了美国在提振资产价格,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在鼓励它们的银行增加信贷。这种“免费午餐”式的想法只会通过制造另一个泡沫而收一时之效,却会在未来引发更大的危机。再次吹起大资产泡沫,是全世界苦苦挣扎的投资者翘首以盼的。政策制定者在关注经济走弱和政治稳定之余,正在回应投资者的求救呼喊。这也是我们看到很多出台的政策纷纷向瘪下去的泡沫充气的原因。现在,这种充气似乎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效果不会长久。■


  谢国忠相关观点详见4月13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郑浩中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