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初涉人世的小宝宝对话是一门微妙的艺术。宝宝的安全感是需要您用心去呵护的,有时您的无心之语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再不听话打你了!”
情景再现:超市里,西西不停地要这要那,爸爸不许,西西一屁股坐在地上哭。爸爸觉得很没面子,便扬起手来吓唬西西:“再不听话打你了!”西西不但没止住哭,反而哭得更厉害。
“妈妈不要你了!”
情景再现:宝宝在饭桌上不肯好好吃饭,妈妈教训了她两句,宝宝故意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妈妈拍了她两下,还大声喝斥宝宝:“你再哭,妈妈不要你了!”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对父母的强烈依恋关系会让他们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们在探索外部世界时,会有一种安全感做支持。如果假装遗弃孩子,那孩子会认为,最值得信赖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护自己的人没有了,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很大的伤害。依恋关系遭到破坏的儿童,均会出现行为退缩、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定、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等表现。
“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情景再现:欢欢问妈妈:“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呀?”欢欢妈手头上正忙,没空跟小欢欢慢慢解释,便说:“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欢欢妈小时候,她妈妈也是这么跟她说的。欢欢听后黯然地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
孩子的提问反映出其渐渐长大,自我意识强了,也开始对生命的来源产生好奇,父母应该用生动而科学的回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我说不行就不行!”
情景再现:小丁睡觉前还吵着要吃糖,磨了很久还不肯睡觉。妈妈只好搬出爸爸来说服小丁。爸爸严厉地说:“睡觉前不许吃糖,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家长不能轻视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应该把他们当大人一样平等对待。
10招帮宝宝重塑安全感
其实,爸妈也不必对自己日常的言行太过焦虑,是的,也许您一时心急,说出了伤害宝宝的话,但是这些偶尔的过失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去弥补的,关键在于家长有没有保护孩子感受的意识。人人都需要充足的安全感,小孩子更是,安全感对孩子日后成长及发育都有着重大影响,必须从小开始用心培养。
既然安全感对于孩子心理发展如此重要,那需要从哪些方面去注意和培养呢?
第1招 维持和谐的家庭气氛
当孩子经常处于父母言语不合或是肢体冲突的不安环境中时,孩子会有恐惧的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会不会离开我?由于孩子对大人们的争吵无能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或是独自生自己的闷气,后者会把这股怨气累积在心中,长大后心中将会有扭曲的价值观。因此,拥有一个安康快乐的生长环境,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第2招 经常且规律的亲情陪伴
现在有许多俗称的“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都将孩子托付给保姆或是长辈照顾,自己则因为工作应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难得与父母见上一面。而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就像是玩伴一样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将很难养成良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安全感自然也就无从建立或培养了。
第3招 拥有稳定的经济基础
这里指的并非是生长在富豪之家,而是指家长有能力维持孩子生活上必需的支出,让孩子衣食无虞。现在时常有父母因为抚育孩子的难题而陷入困境,北京的一位父亲甚至因为上户口不顺利而亲手摔死了自己的儿子,还称“将来受苦不如早日解脱”。所以一定要保证稳定的家庭经济条件。
第4招 故事拉近亲子间距离
故事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好的桥梁,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从爸爸妈妈口中说出来的故事。家长可以固定在家中某一块区域布置一个听故事的环境,可以在床上,也可以在沙发上,每天都有一段固定的时间用来讲故事。一边讲故事,一边将孩子搂在怀里,通过这种语言上的沟通及肢体上的接触,从中建立孩子所需的安全感。当孩子逐渐长大后,他学会使用的词汇也愈来愈丰富,此时父母也可以陪伴孩子阅读童书绘本,通过书面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但能够训练孩子的口语能力,同时还能丰富孩子的想像力。
第5招 找出孩子不安的原因
有些大自然或外在环境上的灾害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说地震、天空中的闪电等,这就是有些孩子对大自然感到恐慌的原因,或者是过大的声响、突然的惊吓等,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不安的来源。这时父母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师或其他音乐、艺术的治疗,协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第7招 容许孩子哭泣
第9招 不要将教养责任推托出去
第10招 分阶段排除不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