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1月初,新华社播发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署名文章,这是文中的一句话。
**********************************
中国大学收费是世界最高的3倍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在世界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从支付能力看
▲我国现阶段大学费用支出,包含学费、住宿费等所有开支平均每年在1万元以上,有的光学费就每年超过1万元。(资料片)
如果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费占每生每学年平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5%”的规定,理工科学生最多应缴学费3750元,文科学生则应在3000元左右。这样看,有关规定的收费“上限”事实上是一个“提价令”而不是“降价令”,其“规范高校收费”的目的也就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对于目前的收费水准,教育部有关领导曾说,相对于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目前中国高校的收费标准不能算太低。有钱人毕竟是少数,我国还有9亿农民,一个农民光靠种粮食,供一个大学生是不容易的。而此前不久,该官员曾说,相对于培养成本,现在的高校收费不能说很高。
这是一个颇有些矛盾的说法。不妨让我们看看目前的高等教育收费及其他各项开支在世界上到底处于什么水平上。2005年5月9日上海《文汇报》消息:香港《文汇报》援引英国《观察家报》的报道称,独立组织“教育政策研究所”5月8日公布“全球高等教育排行榜”,日本成为学费开支最昂贵的国家,新西兰排名第2,英国则排第3。“教育政策研究所”比较了16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开支,结果显示日本的开支最贵,学生平均一年的教育支出为8930英镑(其中包含五六千美元的学费──作者注),而且没有学费减免。芬兰的学费最为便宜,1年的平均教育支出只是2.68万港元,紧接的有每年平均支出只有2.7万港元的荷兰,以及每年平均支出为3.2万港元的瑞典。欧洲国家平均的教育开支在4.29万和5.9万港元之间。相关人士表示:“芬兰的高等教育开支比大部分国家低5至15倍,比日本更便宜29倍。”
从绝对数字上看,日本的学费可能的确是世界最高,每人一年教育总支出8930英镑,包括学费和生活开支。按1英镑相当于人民币12.34元的汇率计算,一年费用为每人11万元。但是,比较绝对数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要充分考虑的是相对购买力。旅美学者薛涌在2005年6月1日的《东方早报》写道:以人均GDP算,中国仅在1000美元上下,美国则为3.6万美元,日本也超过3.1万美元,分别是我们的36和31倍。考虑到日本的人均GDP是我们的31倍,那么从支付比例看,其支付11万元仅相当于我国居民支付3550元!而我国现阶段大学费用支出,包含学费、住宿费等所有开支平均每年在1万元以上,有的光学费就每年超过1万元。
也就是说,从支付能力看,中国现阶段大学支出是世界最高的3倍以上!颇有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独步天下”气象。还应该考虑到,从人均数万美元收入里支付11万元人民币跟从人均不到一千美元里支付3550元,是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绰绰有余,后者可能连养命钱都不保。更何况我们现在9亿农民每年人均纯收入远不到3000元。
我十分赞同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黄卫华的观点:教育资源相对于教育需要来说总是不足的,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善仅仅是中国教育高收费的浅层次原因,深层的原因在于教育供给垄断和教育供给等级化的条件下,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政府企业化行为、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资本化。说白了就是教育权力寻租。“教育产业化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虽然教育部门不承认教育产业化,但是政府的决策,包括高校扩招和高校收费都是按照教育产业化的理念来做的。”在教育垄断和等级制不除的情况下,这实际上是只许自己的权力产业化,不许别人的教育权利产业化。
在这种情况下,“扩招的一代”即使作为同时代的“佼佼者”,同样必须为别人──也就是他们的父兄辈的错误决策买三份单:第一份,为扩招的大学基础建设买单,付出世界上最昂贵的学费(据黄卫华介绍,目前高校所有的钱,40%用来发工资;35%用来盖房子;25%用于其他方面日常支出);第二份,为扩招后大学教育质量的普遍下降买单;第三份,是将来要买的单,为大学学费阻断了万千贫寒学子的上升之路、进而有可能形成阶层固化的“断裂社会”买单。 (童大焕)
来源:《科学时报》
*******************************
农村的孩子代表着农村的希望。
广西大苗山深处的一所乡村小学的孩子们领到了新课本
******************************
*****************************
最真实的贫困农村
获得捐赠的孩子们:“哪件合适我?
来,换双新鞋子
等待发鞋的小朋友,其中穿红色拖鞋的男孩,上个月偷偷去煤矿干活赚学费,每天7元,后来被支教者到矿上找回来继续上课
这间房住着他爸爸、奶奶和四个哥哥(在读),一个哥哥出外打工。破烂的房顶
他爸爸拉煤回家。
八岁的罗玉友,还没读过书
七岁李贵的家
八岁的王发珍,在家帮忙干农活
我爱我家
农活也是必修课
活着的价值
六岁的杨贵(左一),也盼望象他的哥哥一样背上书包。
刘向丽的家,父亲去世,还有一个弟弟
五岁半的小男孩,无名,妈妈改嫁,与爸爸、哥哥住在土屋。
山上的苗家
孩子的叔叔回来了
两个女孩无钱上学,每天帮家里干农活
十三岁的姐姐罗志敏,一直保持背箩筐的姿势。
十二岁的妹妹罗志琴,从未离开这片山,单纯老实。
十四岁的杨培进和十三岁的杨培飞
听说可以去上学了,非常高兴。
他们的父亲笑了。
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这是十四岁的杨培志
双手插着口袋的小姑娘叫李洪艳
她有四个姐姐,两个弟弟,七岁仍然终日在家
一家人挤在这间昏暗的小屋。
第一天到高潮村公办小学读书,最右边的无名小男孩
村组长为他起名叫刘孟兵
大水乡的孩子苦中有甜。
七岁的杨界美正在家中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她还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和两个妹妹
对于年收入一千多元的父母,实在供不起她读书了
越穷越生,越生越穷
有多少掌权的人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背着妹妹的是八岁的王丽霞。
她和十岁的姐姐王玉先正在等去地里干活的大姐回来
她们很开心,因为知道即将去上学了。
她们的父亲很高兴,叫了小妹去买酒
估计也是个好酒之人
通往外面“文明世界”的路...........
杨银福的两个拍档,三个人三个竹箩
每天要从一百多米深的洞中拉出两吨多的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