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来了,企业订单越来越少。过去我每月能挣到2000多元,但从10月以后,加班就少了,每月只能拿到800多元,扣除食宿和社会保险,连自己花销都不够,只好辞工回家了。”李敦无奈地告诉《财经》记者。李敦和袁乐民来自陕西汉中市洋县龙亭镇农村,自小就认识。由于工资太低,他们两人一周前辞去了台资企业——昆山联育资通公司的工作。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得不踏上返乡之旅。
21岁的袁乐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0月以后,每月工资只有800多元。厂里统一扣150元的餐费,再扣掉150元左右的社会保险,自己租房还要花100多元。“三扣两扣,就剩不了几个钱了……”
2008年12月30日,南京火车站广场上准备乘坐火车回家的农民工
谁也不知道,在昆山市100多万外来务工者中,像李敦和袁乐民这样的年轻人有多少已经返回家乡,或者正在返乡的路上。但是,《财经》记者在江苏采访发现,全球金融危机对苏南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影响正在加剧,外来农民工失业日渐严重。
据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和江苏省劳动保障厅2008年11月的调研,作为农民工流入地的苏南地区,目前正在面临就业的“寒冬”。但江苏省劳动保障厅就业处官员也坦陈,真正的“三九天”尚未到来,“2009年上半年将更加难熬”。
就在2008年11月,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做了专题抽样调查。并与江苏省劳动保障厅组成联合调研组,分赴苏南、苏中、苏北共六个县市,与47家企业座谈,走访了10个村。调查的结果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快、近、猛、广”“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就业需求严重下滑
就苏南地区而言,进入2008年10月后,很多企业的订单大幅降少,用工需求明显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对全省2029家企业的景气调查结果,第三季度企业用工景气指数为109,比第二季度下降6.7。从江苏省五个重点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看,10月的企业需求人数为16.7万人,比9月下降 11%。
2008年12月31日上午,《财经》记者在江苏昆山市人力资源市场看到,这个2007年启用的就业供求平台,往昔人声鼎沸的场面不复存在。只有市场门口的六个用工信息栏旁边,还有一些务工者不断地前来观看。市场公告称,自2008年12月1日起,开放时间由每周六天改为每周三天。
走进昆山市人力资源大厅,只见一楼200多个招聘摊位,正在招工的企业只有不足10家,其中制造企业不过两三家;而设在二楼的100多家民营职业介绍机构,早已人去楼空,只有一家还在招聘。企业破产、关闭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所抽样调查的江苏省12个县(市)中,破产、倒闭、关闭企业已达1023家,涉及员工3.41万人,分别占企业总数的0.8%和1.2%。
在苏南地区昆山市,2008年1月-10月,共有14家企业逃离,其中民营企业三家,外资企业11家,涉及人员5841人。在江阴市,红星和大华两家纺织企业破产,涉及员工4000多人。而在江苏海门、滨海、盱眙三县(市),2008年以来,共关停企业571家,其中纺织企业23家、机械制造企业36家,涉及从业人员19841人。有些企业虽然没有裁员,但职工在放长假、等订单,实际上处于“隐形失业”状态。
与此同时,企业开工不足严重。据常州市对186家工业企业的调查,反应订单不足的企业共72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38.7%,只有32家企业生产任务充足。截至2008年11月底,抽样调查的12个县(市)已有1.36万个企业开工不足,占企业总数的10.1%,涉及员工31.6万人,占员工总数的 10.9%。
更为严重的是,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行业正在从纺织服装、电子制造等加工贸易型蔓延到房地产、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行业,正在从中小企业转向大中型企业。据上述抽样调查,在江苏省滨海县化工园区,150多家化工企业中,至少有40家停产;南钢五个小高炉已经全部停产,两个大高炉保炉运转,另有两个轧钢车间也已经停产,停产比例达40%以上。在苏南江阴市华士镇,30多家钢带企业,50%已经处于停产状态。
而在位于昆山市的华达利家具(中国)公司,因其产品全部出口欧美国家,故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往年的11月至12月,正是招工多、加班多的旺季,但 2008年11月接到的订单只有200个集装箱,远低于往年此时1000多个集装箱的规模。在常州市所辖县级市——溧阳市,一般以上的建筑企业处于半开工、半停工状态,50多家三级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没有活干。
外来农民工受冲击最大
据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和江苏省劳动保障厅调查,外来农民工成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群体。无论是关闭、停产企业,还是裁员企业,外来务工人员都是最先受到影响的群体。从上述调查组召集座谈的苏南25家企业看,外来务工人员占全部用工人数的61%。在思想家顾炎武故乡——昆山市千灯镇,该镇中节村倒闭的三家企业,涉及职工3000多人,其中九成以上是外来务工者。该村原有外来人口4000多人,但已走掉1000人以上。在江阴市新桥镇某村,有一个毛纺公司倒闭,涉及职工50多人,全是外来务工者。
上述调查认为,在苏南地区,虽然全球金融危机也对本地城镇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带来了一定影响,但由于当地企业较多,再就业回旋余地较大,就业形势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据《财经》记者了解,由于中央要求各地稳定就业形势,而且要把确保就业纳入政绩考核,苏南各地政府已经把千方百计保本地劳动力就业作为“ 重中之重”。在这种背景下,外来工的失业问题可能加剧。
据江苏省劳动保障厅办公室副主任朱华介绍,2008年初,江苏省进城务工的劳动力总数为900多万,这不包括苏南地区“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的非农劳动力。在900多万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其中来自苏北、苏中地区的共有500多万,而来自外省的共有400多万。
在苏北地区,农民工回流问题已相当明显。据前述调查结果,对江苏省10个省辖市12个县(市、区)的抽样调查推算,截至2008年11月底,江苏全省农村劳动力回流到农业的总数为33万人,其中打工回流为26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的1.95%和劳务输出总量的3.1%。
在上述回流到农业的农村劳动力中,苏南有2.4万人,占劳动力转移总量的0.45%;苏中为4.1万人,占当地劳动力转移总量的0.87%;而苏北回流最多,达到26.5万人,占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的3.86%。尽管苏北地区作为农村劳动力流出地,农民工回流的比例只有全国水平的一半,但苏北地区已经明显感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据调查组了解,滨海县农村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26万人,2008年10月回流100多人,11月份回流急剧增至2000人,估计2008年底回流将超过5000人。盱眙县2008年估计有8000人农民工回流。在江苏个别地方,农民工回流的比例已接近10%。
《财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都不愿谈及所辖区域有关企业破产、裁员或农民工失业的统计数据。相反,有关政府部门更注重强调,昆山市劳动保障局局长沈一平对《财经》记者表示,从2008年看,昆山市新增就业总量依然在增加,但趋势在放缓。2008年,昆山市净增就业10万人,其中第一季度为 4万人左右,第二季度为3万人左右,第三季度为2万人左右,第四季度最少,净增就业的大数为1万人。
在沈一平看来,就业的增加根本上还取决于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至于2009年的经济形势如何,目前尚难以做出准确的研判。但昆山市政府已经针对现有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比如有条件降低企业的失业保险交费比例、暂缓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等,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江苏省劳动保障厅就业处处长黄建荣告诉《财经》记者:“岁末年初历来是就业工作最难熬的时期。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尚不明朗,未来就业形势如何,我们也在密切观察,也只能通过各地劳动力市场的监测去‘拼图’。”
实际上,由于地方政府不支持企业裁员,很多地方的农民工失业统计数据可能“失真”。在苏南地区,有很多企业常常采取“软裁员”的办法,规避政府要求“稳定就业”的要求。
据上述来自陕西汉中的农民工李敦与袁乐民介绍,相当多的企业并不主动裁员,而是通过减少工时、降低工资等逼迫员工自己辞职。更有的企业则通过核查员工的应聘资料,凡是与真实情况不符的,一概作出辞退处理。
专家指出,各级政府为了确保就业和社会稳定,倡议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是有必要的,但是决不能把不裁员作为硬性指标,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是企业隐匿用工和经营情况,等于鼓励企业“造假”。如果企业上报的用工数据不真实,必然会误导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王笃若
来源:财经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