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储户千元存款18年后变3.4万 银行拒兑付中国经济真相|中国财经在线|金融财经信息|财经资讯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安徽储户千元存款18年后变3.4万 银行拒兑付

陶玲是安徽省蒙城县下岗职工,18年前,她在银行存了1000元,月息15.793%。18年存款到期后,按照存款单上的约定,连本带息可得3.4万元,陶玲到银行去取钱,但银行拒绝了她的要求,认为月息过高,不符合规定。由此,陶玲与银行发生纠纷,至今未决。

储户存单无法兑现

据安徽商报报导,1989年9月3日,陶玲在中国农业银行蒙城支行营业储蓄柜办理“子女婚嫁老人养老储蓄”。陶玲说,该笔存款定期整存整取,存入1000元,定期18年到2007年9月3日,本息可得3.4万元,月息15.793%含保值,盖了银行的公章。

2007年9月4日,陶玲拿着到期的存折去取钱,营业员告诉她,此款不予兑现,理由是这张存款单违反有关规定不受法律保护。

“白纸黑字的存款单,还盖了银行的公章,咋不受法律保护了?银行怎能说变就变呢?”对此,陶玲感到不解。

银行认为高息违规

蒙城农行行长谢某告诉安徽商报记者,蒙城当年的金融秩序不规范,陶玲的遭遇就是“高息揽储”背景下的产物。

据其介绍,在陶玲办理储蓄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严禁金融机构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而月息15.793%已远远高出央行的规定,因此无法支付。此外,谢某说,18年的存款也不符合央行最高存款年限的规定。如果蒙城农行按存款单兑现,将违反央行规定,一错再错。

谢某表示,银行已与陶玲沟通,将18年分解成若干央行允许的存款年限,按照相对较高的月息支付。“如果陶玲能同意,她将得到约万元的本息。”谢某说,目前双方正在协商。

律师观点

就此事,安徽安泰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剑雄认为:“储户与银行之间是合同关系,合同只有在违反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才是无效的。”而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通知或者规定,不属于法律法规范畴,只有对内部各金融机构才有效,而不能影响第三方即储户的利益。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于飞

来源:安徽商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