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业/目前在内地,凡事都关奥运,经济当然不能例外,虽然主办奥运对澳洲和希腊的经济都有正面的带动作用,但中国的经济规模毕竟要大得多,国际环境亦不可同日而语,对中国来说,奥运只是一个时间符号,本身难以对宏观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反而奥运结束之后的宏调主旋律变奏值得关注。
奥运后抑通胀不会放鬆
如果说,上半年以前的宏调政策要「救人优先」而压抑通胀的话,奥运前的新一波政策微调则是「救厂优先」。只是这次的「救厂」并非大开水喉,而是「有保有压」,一面调高出口退税,一面取消部分「两高一资」(指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
换言之,中央还是希望将更多低效率、高污染的厂商淘汰出局。近期油价下跌和美元反弹,给中国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绝佳机会。因此,新华社昨天的述评说,「宏观调控正在沿覑预定方向顺利实施」,并非是一句空话。
针对PPI的高速增长,奥运后的救厂措施可能还包括减税,尤其是加快增值税改革的步伐,以助企业降低成本,部分化解原材料上涨的成本压力。
在救厂的同时,救人的压抑通胀亦不会放鬆,但由于CPI的增长放缓,除对食品外,部分限价措施可能会取消,代之以取消存款利息税、提高入息免税额、增加低收入补贴等措施。
高层的看法是,由于股市升跌对实体经济的几乎没有影响,而楼市的微调只要不出现大规模断供潮,对压抑通胀反而有利。因此,在经济维持在9%以上增幅、通胀不超过6%的大目标下,股市、楼市难望有太多的救市之举。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王笃若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