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也有趣的思索好文妙文☀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好文 > 正文
深刻也有趣的思索
1、 革命与反革命
无论革命者还是反革命者,一定都自称革命,从而对方就是反革命。
革命既是动词,也是名词,革革命命的都是叛徒。
从来就没有革命者甘愿革自己命的。
革命都是假的。

2、 反动
反动就是反对动。
但这样的反动不是静,而是反向运动。
反向运动也是动,不过参照系相反。
因而,反反动也是反动。

3、 大多数、一小撮
一小撮蒙昧了大多数。
一小撮是阴险的,大多数是愚昧的。
大多数永远是好的,一小撮永远是坏的。
一小撮不是来自大多数,而是从天而降,或者就是本地的妖魔鬼怪。

4、 人民
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民,却一直就有代表人民的人。
谁都可以代表人民,因为没有人有资格对此表达异议。

5、 民主集中制
这是一个偏正词组,民主是偏,集中是正。
民主是现象,集中是本质。
民主是为了集中,集中却不是为了民主。
一旦有了集中,就不再需要民主。
民主是达到集中的工具,集中是抛弃民主的机器。

6、 左派、中间派、右派
如果左派是嫡出,右派是庶出,中间派就是私生子。
假设左派是亲儿,右派是继子,中间派就是孤儿。
中间派总是跟左派私奔而抛弃了右派,结果也成了右派。

7、 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的重点不在爱国,而在主义。
爱国主义的重点也不在主义,而在谁定义了爱国主义。

8、 共产主义
那些没倡导共产主义的,反而能更早地实现共产主义。

9、 娱乐、愚乐
娱乐和愚乐只有一步之遥。
当娱乐成了革命的一部分,那就是愚乐。
娱乐和革命一样,都需要先洗脑、再洗钱。

10、 主旋律
主旋律脱胎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11、 封建与帝制
帝制被推翻了,但封建社会还在进行时。

12、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把这个次要的矛盾当成了主要矛盾,那个主要矛盾就隐退而成了次要矛盾。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为纲,都是纲常伦理的继续。
这个矛盾永远也解决不完,所以可以继续、再继续。
    
13、 愚民政策
愚民者总是指责别人是愚民的(以反证自己非愚民)——这是其最基本的愚民策略。

14、思想阵地
思想也有阵地吗,它在哪里?在那个阵地上面坚守的,又是谁呢?有阵地,就有进攻与防御。进攻是什么战术,防守又是怎样策略?
经常听到有说“要坚守住我们的思想阵地”,想必这样的阵地也经常丢失吧。失而复得,是谁的功劳,又是凭借了什么。更为关键的是,为什么会丢呢?
一个军队需要有一个假想敌,才能于平时练兵和演习中找到感觉。想那思想阵地上的战士们也一定有一个假想敌,只是自己手里的武器经常卡壳儿,这才导致了阵地的失而复得和得而复失吧。

15、群众反映
群众是谁?群众反映的情况又是什么?其实就是群众中的那点儿事儿。但一用群众反映,立马就显得被反映的人与事儿处在了群众的眼球大海里,顿感无处可逃,且别无选择。而这么一说,也就无须提供任何的直接证据,而有了一个不用考证的证据——群众反映。
这个证据既模糊,却又有威慑;不实在,又很有些影子;既简单,又复杂无比;既不知道是谁,又谁都有可能;既像是铁证如山,又有些丈二和尚;既是一块铁板,又像是一拳头打到了棉花……

16、民愤极大
没有经过民意测验而来的民愤到底是几何呢?这样的不可测量的定量又有什么价值呢?为什么如此不合理的方式被不断使用于司法实践呢?谁来制定民愤大小的标准,谁来衡量民愤多少的质量?
只有人,只有人治,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民愤平息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又一个过程结束了。
也许,它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17、各条战线
明明是各个行业,非要说各条战线。似乎人人还都是战士,似乎还能够全民皆兵。以这样的战斗心态和战线观念去建设国民经济,难道把市场也当成了战场不成。
只是现在的战场上,不仅有国营企业这样的正规军,还有私企这样的民团,以及外企这样的八国联军呢。他们在一起混战,并不是什么统一战线下的盟友。

18、西方敌对势力
既然有西方敌对势力,则必有西方友好势力。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还是典型的毛思维。一受到些批评,就以为是西方敌对势力在作祟,就希望西方友好势力能给予援助,却不思考一下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可谁又知,那西方敌对势力与西方友好势力不过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呢。
可谁又知,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以及西方友好势力之间不过是互相做托呢。

19、为人民服务
人民并不存在,而那些声称代表了人民的人却很多,于是为人民服务,就成了为这些人服务。比如毛泽东,周围护士、文艺工作者、服务员很多,她们都是来为人民服务的,这于大道理上也是讲得通的。其实呢,她们不过是伺候天子的宫女与妃子而已。
无论是京剧演员梅兰芳中南海里参加个堂会,还是相声演员侯宝林到毛身边去扮东方朔,其实都是戏子的心理,却还是把这样的接见视为终生的激情之源,永志难忘似的。
为人民服务,因人民不存在而成了为自己服务。
为人民服务,因人民是一个空集合而有了特权的理论基础。

20、同志
谁跟谁也不认识,上来就叫“同志”。你是否考察过,他跟你就是同一个志向呢?难道你们都是生意场上的拜金者,都是红尘里的风尘女,都是商场里的购物狂,都是PK场上的小粉丝,也可以引为“同志”吗。
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与谋。
人各有志,不必强求。
何必一口一个“同志”呢。

21、XXX万岁
毛泽东早就指出,万岁不如,不如永远健康好,后者绿色,可持续发展。万岁这样一个封建词汇是否也可以被用于反封建呢?比如:马克思主义万岁,社会主义万岁。当然还有,民主万岁,科学万岁。

22、职务称谓:王局、李处、刘队
领导没有个称谓,就像出门不坐个车那样,总觉得不自在。领导不自在,被领导的也不自在。不知从何时起,领导的称谓里少了一个“长”。粮食局王局长变成了王局,人事处李处长变成了李处,刑警队刘队长变成了刘队。
为什么呢?因为领导的名字一般是不能叫的,小名、外号就更不可以了,顶多对上岁数的在姓氏后面加个“老”,幸亏没有姓老的,除了老子。怎么才能显得亲切点儿呢?于是就有了王局、李处、刘队。就把它们,权且当作领导的小名吧。

23、感谢党和政府
政府是人民的公仆,党是人民的儿子。为什么主人要感谢仆人,母亲要感谢儿子呢?也有这样的可能,因为很难得,见到仆人给主人送来一顿难得的晚餐,或者儿子给母亲说了声“实在不好意思”。

24、我代表广大的……
做过零点调查吗?有过民意测验吗?发过问答卷吗?否则,别说这样的话。没有需要你来代表,也没有这样的授权吧。

25、别有用心
这个词总是和“一小撮”以及“煽动”等联合使用,以彰显其中的别有用心。心与心是隔了肚皮的,所以心与心就是相对的。说别人“别有用心”的,是不是自己也是“别有用心”呢。 26、特事特办
如果规则当中也有“特事特办”的规定的话,那么规则得有多少条啊,如果这样的“特”只来自领导者的话,那还算是名副其实了。那为什么还要说“特事特办”呢?因为规则还有用处,就是用来衬托一下这个“特”。

27、便民措施,办实事儿
弄了几个便民措施或者为民办了几件实事儿,立刻张榜公布,惟恐天下不知。难道其它的措施、其它的事儿,就不便民,就不是实事儿了吗。

28、组织决定
组织是谁?组织是否能决定说,组织是谁的组织?组织当中的领导者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呢?无形的组织与有形的组织领导者,以绝对辨证的迷幻结合在了一起,让人对“组织决定”有了政治高度上的臣服。

29、惊动高层
一惊动高层,说明问题严重了,家长动气了。一般的还有来个震怒下的批示才算好看,而后派出个中央调查组,一路或几路的,也就是钦差了,尚方宝剑也最好多带几把,还有雨伞。


30、一查到底     
一查到底的“底”到底啥个底呢?就是下面的意思。所以“一查到底”的意思就是,一查就到下面了。一般在“一查到底”后面还要加上半句“决不手软”,是啊,不可能手软啊,那是替罪羊啊。

31、上书
最著名的“上书”莫过于“公车上书”了。
现在则有更多的上书:
海律师就深圳福田区公安机关让卖淫嫖娼人员游街示众,上书全国人大;
广东省律师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审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
河南省律师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取消暂住证;
南京市律师上书市政府,要求重新检讨城市亮化工程费用负担问题。

河北农民上书全国人大,要求修改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浙江慈溪市出租车司机联名上书市政府,要求取消不合理的出租车限制;
杭州市民上书国家发改委,要求保留城市电车;
内蒙古包头市空难死难家属上书国务院,要求修改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132号文件,取消不合理的国内航空运输旅客身体损害赔偿暂行规定;
开发商联名上书建设部,要求取消90平方米占开发总面积70%的规定;
其实这些上书行为就是公民利用信件**较高级别的官员和部门。但它们是公益性的**,一般不是只为个人利益。在还没有公益诉讼的法律空间的今天,所谓的“上书”就成了替代品。所谓的“上书”不过是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而对国家的工作人员提出一些意见。而使用“上书”一词,却暗含着是自下而上的“谏言”(这个倒是少见了,也很封建),非常具有封建色彩。不妨换一个吧,比如“质询”?

32、父母官
(百度搜索结果:438,000,只可参考)
      那些还敢称自己“父母官”的官员,自觉下台算了。
    
33、老百姓
(百度搜索结果:20,900,000,只可参考)、群众(百度搜索结果:32,200,000,只可参考)
      这俩词儿最刺耳,那些如此称公民的人必定是自以为的“父母官”。
      
34、以XXX为核心
在党内,既然以XXX为核心,则必然要统一思想在核心周围,则不可能 有党内民主。 在一 党 专 政的中国,没有党内民主,何来社会民主?

35、团结在XXX周围
与“以XXX为核心”类似,在中国古代,大家也都团结在皇帝周围。

36、统一思想
即使是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不可能王臣之想莫非王思,何况现代、当下呢?
叫统一的不仅有思想,还有方便面。后者为人所知,是因为广告。前者深入人心,是由于大会小会的报告。行动可以统一,思想岂能统一。难道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不成。倒不如就把统一思想改叫“统一”牌思想吧。

37、“上面”
类似“这是上面的意思”的话暴露了中国人内心的政治心理到底是怎样的。
    
      
38、中央文件
中国今天依旧是以文件治国,而非法律。这文件、尤其是中央文件,不就是古代的圣旨吗。

39、学习、领会、贯彻
既然是如同圣旨的文件,自然要马上叩头谢恩,赶紧组织班子、人马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如同圣旨的文件、指示的精神了。
    
      
40、严打
“严打”充分显示了人治的威力和特征。有“严打”,就一定有不严的打。而严还是不严,完全来自领导者的头脑温度了。
         
41、稳定压倒一切       
稳定压倒一切,既不是治,也不是乱,而是借着国民对乱的恐惧来达到不治之治。

42、送温暖活动
为什么送温暖活动总是发生在最冷的时候——春节,因为只有这时候,温暖虽然微弱却具有了可以标榜的价值。
    
43、抗上       
然是抗争,就不该把抗争的对象称为“上”。因为这样一来,反而是承认了“上”的存在,而抗上想得到的结果无非是,抗争者自己成为那个“上”。
    
44、手下
“手下”指的是自己可以领导的人,但称之为“手下”却至少有这样三个含义:
      一是在自己的手以下,即地位低于自己,唯自己之手是瞻;
      二是自己的第三、第四、第五……只手,功能为打人;
      三是属于丁一类,可以无名无姓无职位,不过之一而已。

45、敏感词     
    敏感词其实不过是文字狱的端倪与末路。
      说它是文字狱的端倪,是指文字狱起源于敏感词,是那些检查言论者对一些词汇过敏所致,最后竟然是一把大锁,锁住了春秋百家,也锈死了精神的前途。
      说它是文字狱的末路,是因为如今没有文字狱,只有敏感词了。文字狱不得其时,那么敏感词呢,也就是文字狱的回光返照吧。
    
    46、上访、**。
    上访、**就是帝制时代的告御状。
      现在,这些接待**的中央机关各相关部门都在北京的永定门地区,那里有火车站,还有一个新修成的永定门,离市区中心比较远,但那里没有部长出没,更没有国家领导人光顾,倒是有很多各地驻京办的人在拦截……

47、组织决定
凡是个人意志欲强加于他人时,即美其名曰“组织决定”。组织看似非个人的,实则由个别人控制,而后标榜为“组织”。组织可决定的事情很多,大到决策与执行,小到各种分配,如住房分配,婚姻分配等。
    
48、感谢领导关怀     
      在旧式的颁奖礼上,领奖人时常爱说的话就是,感谢领导关怀和鼓励,而且往往放在头一句。领导是谁,既熟悉,又陌生。他可以是一只有力的大手,也可以是一个无形的背景。他可能是你的上司,也可能是看不见的高层中那缭绕的雪茄烟雾。但你还是要说,感谢领导关怀。于是所有的你的领导都听在眼里,喜在发稍,看在心上,乐在眉间了。

49、汇报演出(汇演)     
    戏子们最喜欢做的,就是给专制者汇报演出,就像汇报工作那样,以艺术的形式行献媚的动作,马屁放在了表演里,就更加生动起来。
           
50、民主集中制  
    什么这是民主之上的集中,什么这是集中指导之下的民主。既然集中总是居于民主之上和之后,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民主程序。民主的含义众所周知,就是这集中的意思相当含混,是制度的集中管理、集中设计,权力的集中使用,还就是集权本身呢?

69、与国际接轨(八接八不接)   A 油价接轨了,收入不接轨
    这个问题已经被讨论过N遍了。收入不接轨的原因是国民经济还没发展到那一步。油价接轨的原因是为了在国民经济还没发展到那一步的时候取得暴利,以及让国外的油更多地进来。     B 价格接轨了,人权不接轨
     房子、汽油、出租车都在涨价,基本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而人权体现的是人的价值、精神的价格却基本上没涨过,实在遗憾。涨价行为虽然出自公权力,却不是经过公民们同意的。这样一来,物质生活上的降低就成了一种痛苦,而精神生活上的低靡则更加深重了。     C 技术接轨了,管理不接轨
     管理或许也引进不少,可就是不能接轨。因为它实质上触动了政治体制及其皮毛行政体制。
 D 腐败接轨了,监督不接轨
     各种贪官相继逃亡国外并被引渡回来(被引渡的都有了免死金牌),说明腐败和反腐终于是一起接到了国际水平线上。而监督权力的机制却一直不能形成,使得腐败与反腐的接轨成了徒劳。
    E 经济接轨了,政治不接轨
     经济体制改革在一九七八年就发动了,而政治体制改革至今未见出来,却出来个小的:行政体制改革。殊不知,行政体制改革只是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延缓而已。  F 市场接轨了,民主不接轨
     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就是没有市场民主,垄断肆意横行,霸王条款遍地,官商勾结严重。
G 现象接轨了,本质不接轨
     看看我们经常自夸的是:美国一百年才达到的目标我们三十年就达到了。可这些都是现象啊,同志。就是说,我们虽然在现象上已经是后现代城里的后现代主义者了,可我们的头脑里还是很封建地在想:继续专制下去就好了。而美国早在几百年前就是民主制国家了。民主制给美国带来的政治、经济、科学、社会效率和潜力以及民主历史对今天的贡献又是怎样的本质说明书才能呈现的呢。
    
    H 不该接的接轨了,该接的咋老是不接轨呢
    这是一个对其它接轨与不接轨的总结与暗示,这意味着我们的国际接轨只是一句实用主义的借口而已。

70、人民(绝对的复数形式)
    人民是个被无限滥用的词,类似的还有“正义”、“和平”、“自由”。我们被叫做“人民”,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人民当中的一员。就人民的一员而言,其实和人民没啥关系,因为“人民”是绝对的复数。
    那么,谁才能代表人民呢,当然是人民代表了。但人民代表不是来自人民,而是被不是人民的人指派出来代表人民的。
    可见人民到底是谁,一直是个很难解开的问题。
    我们老听说,日本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不愿意打仗的。穷兵黩武搞侵略的,是日本的军国主义者。不要忘了,日本人民更爱的,是他们的天皇陛下。
    我们还听说,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是不一样的。美国政府对中国是敌视的,但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不要忘了,美国政府是美国人民选出来的。
    人民到底是谁,这是一个问题。

71、草民(贱民)
    在封建时代,草民是一个很卑贱的称呼,像草一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想想看,火可比草厉害多了。而在书法里,草书被认为是最难懂、最体现人的个性。但草民还是草民,命如草芥。
    一般越贱的东东,生命力就越强。草虽然很贱,却很有生命力。草民也一样,虽然随风摆动,被权者践踏,但依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2、农民
    居于中国大多数的农民是最大的中国力量。**革命,就是一场农民革命,和工人阶级毫无关系。农民革命有着它固有的特征:循环往复。
    七九年的改革也是从安徽凤阳农民土地分产到户开始的。这显示了农民试图改变自身生存状况的一种拼死努力。民主选举试验田也选在农村,美其名曰“基层选举”。但这也显示了农民对自身财产和生产刻骨关心。一个乡党委书记叫李昌平的写下了《我向总理说实话》,说的就是三农问题。今年,农业税终于被免掉了,皇粮不用再交了。农村的变化总是天翻地覆的缓慢。
    现在,大量污染型企业被牵往农村。农民的医疗依旧没有保障。“农民”、“乡镇企业”被有的人当成了骂人话和贬义词,意思是土老冒儿、残次品。这么说的人请记住,也许你是城市人,但你八辈子前肯定也是农民。

73、网民(网络暴民)
    网络信息虽然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却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可能。这跟纸媒体上的虚伪完全不同。另外,网络上的自由度显然是比现实世界要大很多,虽然现在比以前要小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正是这样,才使得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上网,成了网民。
    自从有了铜须门,网民当中的一部分就被叫作了“暴民”。被叫作“暴民”的网民以键盘为武器,以口水为子弹,以验证码为扳机。他们虽然无聊,但还具备基本的道德良知。正是无聊与良知的结合,打造了铜须门。而在现实社会里那些袖手旁观的人,还不如暴民呢。只是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许就是暴民之一啊。

74、刁民(顺民)
    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刁民,似乎就是起来造反的农民了,因为穷则思变吧。
    但不能不提,王海才是典型的刁民。他不是推翻一个制度、而是利用一个制度、造了商家的反。
    还有更多的刁民去了法院,有因到地铁里上厕所被收费却没有发票愤而起诉的,有像秋菊一样打官司的,有民告官行政不作为的。
    刁民不愿再作顺民的原因,或者是尝到了当刁民的甜头,或者是这个社会给当刁民提供了不必铤而走险的条件。

75、良民
     良民一词很可能源于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良民证”里的“良民”。所以“良民”的主要意思,就是自嘲。说自己是良民的人,一般都不是良民,而是刁民。
         
76、群众
    (相对的复数形式)
    “群众”这个称呼本身就是自我重复,既然已经“群”了还要啥“众”呢。“群众”是我们的“公仆”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现在我越听越别扭。别人都是群众,那他是什么,肯定是群首——首长、领袖了。这就是他们口口声声“群众”的意思。

77、听众/观众
     这些针对特定人群的称呼不过是“群众”的变种,称“听友”、“观众朋友(观友)”更好些。因为“听友”、“观友”都是以个体为单位的。
    
78、民工(农民工)
    工人(阶级)在我国是法定的领导阶级。他们一般是指的产业工人。而民工来自农村,其成分是农民,所以要在“工”前加上“民”、“农民”,组成一个四不象的称呼来,以此与真正的工人区分开。民工的社会保障是非常差的,是弱势当中的弱势,属于被时代牺牲的一个群体。说“民工”是一个歧视性的字眼,还不如说这反映了民工遭遇到的现实。

80、老百姓
    凡是政府官员、公务员等都在说,老百姓啊……
    可我要问了,谁**是老百姓。
    老百姓是谁?就是那些等着官儿们作为、给政策、给帮助,逢年过节给救济、施舍的人。
    一旦得到了些许好处,老百姓还要千恩万谢地感谢被关怀。
    他们一般没有名字,在电视、媒体上被称为:某观众,某群众,某用户,某同志,某战士,某民工,某农民,某采访对象。
    被叫了上千年的“老百姓”们到底还是没脾气,只能被这样一年年地叫下去了。     
    凡是政府官员、公务员等都会说,老百姓有意见了。
    这话的意思是,老百姓们耐不住性子,发了点儿彪(脾气)。这么没脾气的老百姓都发脾气了,看来事态有些严重啊,形势有些不妙啊,不能再踢中超的皮球了,要踢就踢世界杯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郑浩中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