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可能继续回落的预期话音未落,今天出台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和经济景气指数就进一步印证了这种可能性。
投资:5月实际投资放缓 4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 广东工业投资增速放缓
出口:贸易顺差下降 出口企业海外坏账存量达千亿 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萎缩
股市:八成机构看淡下半年A股市场 大盘筑底路漫漫 上证指数上半年跌48%
楼市:广州楼市依然冷 上海房价可能继续下跌 深圳炒家亏大了 三个月后止跌转暖
中国经济对外面临次贷危机、越南金融危机的风险,对内遭遇雪灾、地震、南方水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工业生产和出口减速,导致经济出现了降温,之前市场分析师就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今年会出现回落。
从过去半年看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头号动力——投资,今年前5月同比增长25.6%。从数字上看,这一增幅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3个百分点,但考虑到同期8%以上的投资品价格涨幅,投资的实际增幅回落比较明显。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解读
项目
数据
分析
出口
前5月贸易顺差同比降6.8%
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贸易顺差的下降,意味着国外市场的萎缩。
投资
前5月投资同比增25.6%
这一增幅仅比去年回落了0.3%,但考虑到8%以上的投资品价格涨幅,投资实际增幅回落明显。
股市
上证指数上半年跌48%
A股市场今年上半年基本呈单边下跌态势,如果宏调继续从紧,股市反弹的机会仍比较小。
楼市
大中城市房价连续四月下滑
楼市、股市大幅下跌,直接抑制了消费意愿,导致内需不振,对宏观经济有拉减作用。
通胀
5月CPI同比上涨7.7%
未来的CPI仍将面临巨大的上涨压力,预期货币政策继续从紧,不排除加息的可能。
数据来源:综合统计局数据及其它来源 制表:星岛环球网
除此之外,出口形势也不乐观;而被寄予厚望的消费,今年以来虽然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考虑到同期超过8%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消费实际增长速度与往年相比总体平稳,略有上升。
今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一律从紧,这也为股市和楼市带来冷意。A股市场今年上半年基本呈单边下跌态势。虽然年初曾有一波短暂的上涨行情,但随后受美国次贷危机、央行紧缩货币政策、国内雪灾以及部分上市公司拟大规模再融资等利空消息的影响,指数开始单边急挫。截至6月30日,上证指数和深成指分别累计下跌近48%和47%,A股总市值蒸发近14.8万亿元。
楼市方面,地产商融资困难,消费者选择观望,一线城市虽然多数死守高房价,但交易始终寥寥,深圳出现新盘跌破万元大关;上海已变成买方市场;作为风向标城市,北京二手房成交量跌至六年谷底。
中国经济今年还承受着产业转移之痛,一些企业在向中部西部转,也有台商回流,或是向越南和菲律宾转——目前珠三角已有半数制鞋业关门,广东四分之一的工业企业都陷入亏损。
在经济降温的同时,中国物价压力仍大,再加上调整成品油和电价形成新的涨价因素,上游产品价格涨幅持续攀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位上涨,通胀预期仍会比较强,而这对于从紧的宏观政策来说,无疑也是挑战。
经济景气指数连降五月 从紧政策面露难色
国家统计局7月1日发布5月份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该指数连续五个月处于“稳定”(绿灯)状态。由此看来,国内经济增长偏热的势头已过,而通胀压力仍然较大,未来从紧的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境地。
>>5月宏观经济数据: CPI降至7.7% 生产者价格指数增长8.2% 货币供应量激增18% 消费品零售额劲增21.6% 贸易顺差下降 使用外资增55% 财政收入激增33.8% 工业增加值反弹 企业商品价格飙升9.6% 固定资产投资增25.6% 企业利润增速降两成 国企利润小降
国家统计局把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指标分为5大类——冷(蓝灯)、偏冷(浅蓝灯)、稳定(绿灯)、偏热(黄灯)、热(红灯)。中国经济去年出现GDP高速增长与通胀高企同时存在的问题,GDP连续八个月处于偏热状态,而CPI则连续四个月偏热。不过今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国内雪灾、出口减速等影响,GDP隐现下滑的危险,而CPI虽略降温,但通胀压力仍大。
经济面临下滑危险
中国经济面临下滑风险,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省区市和中央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王庆解读会议精神说,与此前强调的防止经济过热和防止通胀相比,此次会议将更多的重点放在了防范经济下滑的风险上。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份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虽然比前两个月的16.5%有所提高,但是利润增幅较去年同期大幅降低了21.2个百分点。
另外,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卓元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经济周期和增长论坛”上表示,中国目前面临着保增长和保稳定的双重任务。张卓元认为,既要保增长也要保稳定,但增速不能超过两位数,9%左右的增长速度既有利于保增长也有利于保稳定。
CPI仍处高位
虽然国家发改委日前提高了油价、电价,但在食品价格季节性回落、去年基数较高等因素带动下,6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幅可能仍较5月份继续下跌,目前市场普遍预测在7.2%~7.4%左右。
农业部发布的6月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环比下跌了1.5%,菜篮子价格指数环比下跌了2%。而至6月20日,商务部农产品价格指数也平均下跌了0.8%左右。不过由于国家统计局统计的食品价格跌幅往往较商务部数据小,所以各家机构也对此做了修正。
中金公司估计,6月份CPI中的食品价格环比跌幅会在0.4%左右,而油价提高对当月CPI的直接影响只有0.1%~0.2%,但可能影响非食品价格上涨0.3%左右。这些因素会促使6月CPI较5月份下跌0.3%,至7.3%~7.4%左右。
但是油价提高对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影响则会更加明显,由于价格传导因素,未来通胀压力仍然较大。第一创业证券分析认为,油价提高对于6月份CPI的影响可能达到0.4个百分点,再考虑到国际钢材、原油价格的上涨,预计6月份PPI同比涨幅可能达到8.5%,较5月份的8.2%继续走高。
两难选择
鉴于目前的形势,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表示,随着全球经济增长趋于放缓,国际通胀压力不断加大,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扩大内需和抑制通货膨胀双重任务并行的两难局面。田国强说:“我们有没有必要一直紧盯着通货膨胀不放,一味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而忽视经济放缓可能带来的衰退风险呢?”
虽然从紧的货币政策渐渐遭到质疑,但下半年通胀压力仍然存在,加息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因此,在加息的靴子落地之前,市场的加息预期难以消散。
中金公司认为,如果CPI仍始终保持在5%以上,央行继续加息就是必要的,但这可能要到四季度CPI进入新的平衡状态之后才能确定。此外,由于美国经济尚未复苏,美联储也可能将目前的利率保持一段时间,因此,中国央行四季度加息的可能性较大。
而瑞银认为,通胀压力的加大使得“负利率”问题难以扭转,央行将不得不加息,而加息的时机可能在奥运会前。如果下半年单月CPI再回升至7.5%以上,则央行可能小幅升息27个基点一到两次。
此外,分析人士均认为,下半年央行仍将采用数量调控方式来回笼流动性,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仍将是主要的调控工具。而由于目前央票发行较为困难,不排除央行重启定向央票的可能性。7月1日央行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15亿元1年期央票,央票发行量继续下降。由于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减弱,此前央行已连续四周向市场投放资金。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郑浩中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