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民主幻象——回顾国民党登陆的历程☀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动态 > 正文
万里:民主幻象——回顾国民党登陆的历程
作者:
回顾从连战以在野的国民党荣誉主席开始的“国共第三次合作”,到江丙坤以官方的海基会董事长与大陆海协会签署的经济协议的过程,台湾以国民党为首的泛蓝联盟给大陆人民制造了一个民主的幻像,这一幻像让渴望民主如大旱之盼甘露的大陆人民为“国民党反动派”的到来欢呼,而到最后,国民党当局经济现实的诉求,让这一幻象终究变成了幻想。

 

2005年开始,台湾以国民党为首的泛蓝联盟的政党领袖们纷纷登岸大陆,俨然形成了一股“北京朝觐之旅”的热潮。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国民党高层“同志们”的登陆历程:

2005年4月26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首次登陆大陆,分别到访南京(中山陵)、北京(北大演讲及会见胡锦涛)、西安上海等地。

2005年5月5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喻首站登陆西安,其后分别到南京、上海、长沙、湘潭、北京等地。

2005年7月6日,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开展了“民族之旅,到访广州,南京,大连,北京四地。

2005年9月21日,李敖北大演讲会在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举行。

2006年12月,时任国民党副主席的江丙坤到武汉,特地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

2008年4月,台湾副总统当选人萧万长参加博鏊论坛和中共总书记胡锦涛见面。

如果说,先前登陆的数人,或因只是当时在野党荣誉领袖,或因为是过气政客,或因为是台湾边缘化政治人物,或是文坛大师兼政治小丑而稍微显得有那么份量不足的话,2008年5月以台湾执政的国民党主席身份登陆的吴伯雄和2008年6月以官方身份登陆的台湾海基会董事长国民党籍的江丙坤则显得格外不同,前者是所谓与大陆沟通的“二轨渠道”当仁不让的领军人物,而后者基本可以代表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官方态度。

遥忆2005年国民党 重量级人物连战登陆,大陆朝野上下可谓一石激起千成浪,共产党官员们面对连战,内心怀着惶恐,兴奋中还搀杂些说不出的复杂感情;而民间声势空前俨然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播放《射雕英雄传》,人们万人空巷般涌上南京街头看连战,而号称信仰三民主义的大陆民运组织中国泛蓝联盟甚至呼吁全国成员开展“迎连战”的活动。当时的连主席作为台湾在野党的首领,在大陆享受到了台湾不可能获得的优裕的招待和巨大的关注,这颇让他食髓知味,其后,连战先生如亲戚串门般又来了好几次。作为一个大陆人,我也曾为泛蓝阵营的连战登陆激动过一阵,除了好奇这种人类共同的天性使然,更因为在内心深处,盼望着国民党的登陆或能拉开大陆民主化的序幕,为专制铁幕下无法呼吸到自由空气的人们带来一丝可能性。记得当时,许多网友自发的在各大论坛宣传国民党的历史功绩,而这些内容中有句诗被频频引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然而,遗民们终究要失望了!随着台湾泛蓝联盟阵营的登陆人士越来越频繁,相应的是面对中共当局,他们的身段也越来越软弱,口气也越来越柔和,对大陆民主化的态度也越来越暧昧。05年连战,宋楚喻的大陆行,尚且多次提到“中华民国”或“三民主义统一华夏”,而到萧万长在博鳌与胡锦涛见面,提出了所谓台湾版的“正视现实,共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十六字方针,我们就知道台湾的国民党更将只会是谈两岸经济之风月,而不提大陆民主之国事了。

那么,关心大陆民主化进程的人们不仅要往深里问一问:他们跑到大陆来干什么?回顾5月吴行和6月江行,国民党来大陆的目的还是比较清晰的。

一曰缓和气氛,提高安全度。

自2000年民进党陈水扁上台执政以来,在政治和外交上走上了追求法理台独之路,不断进逼,俨然要扒了中共当局“红内裤底线 ”的架势。民进党当局台湾独立的目标如果实现,必然对中共政权造成山洪爆发大堤决口的冲击,这是中共当局万万不原看到的局面。这迫使中共当局扩充军力,穷兵黩武以加大对台湾人民的威胁和恫吓。两岸关系在陈水扁执政时期极其紧张,也给台湾民众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由此产生的军购支出更让台湾人民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与大陆有着历史渊源的国民党采取了与中共当局接触,以达到缓和两岸气氛,提升台湾民众安全感的目的。

二曰修路铺桥,谋取大陆市场的经济利益。

崛起于街头运动的民进党,在冲破台湾国民党威权统治中有着出色表现。这些帮助他们赢得了2000年起的两届总统位置,遗憾的是民进党虽然在巩固台湾民主体制中起了应用作用,但经济管理能力显然差强人意。在民进党执政的8年间,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台湾经济停滞不前,民众生活没有改善,这也让民进党失去了执政权。

现实则让新执政的国民党当局不得不寻求大陆可能的经济利益,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的大陆之行显然是为了这样的使命。随后的结果也说明了江丙坤之行牵线达桥,促进两岸经济的目的。我们不妨看看当日的新闻报道:

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领导人在6月13日签署了关于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两项协议。这是时隔9年后两会首次协商所取得的成果,也是两会领导人1993年以来签署的首批协议。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将从7月18号起正式实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于7月4号启动首发团。赴台旅游以组团方式实施,采取团进团出、团体活动、整团往返的形式。双方保证将简化出入境手续,提供旅行便利,还同意互设旅游办事机构。

回顾从连战以在野的国民党荣誉主席开始的“国共第三次合作”,到江丙坤以官方的海基会董事长与大陆海协会签署的经济协议的过程,台湾以国民党为首的泛蓝联盟给大陆人民制造了一个民主的幻像,这一幻像让渴望民主如大旱之盼甘露的大陆人民为“国民党反动派”的到来欢呼,而到最后,国民党当局经济现实的诉求,让这一幻象终究变成了幻想。

审视整个过程,我注意到这样的细节,在和共产党的会谈中,吴伯雄提到国民党籍的中华民国民选总统马英九的时候,用的是“马先生”这样一个称谓,这让我不由想起电影《古惑仔》中江湖小弟对漂白了的社团大哥的称呼。而其后,“已登总统大位”号称“六四不平反,统一不能谈”的马先生就在2008年的六四声明中态度也来了个大转弯,开始羞答答的赞扬中共有了很大改变。据说国民党这样做是为了“搁置争议”,但我仍然要说,或许台湾国民党可以搁置和国共六十年来的流血斗争,甚至可以搁置“中华民国政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主权争议,但在他们内心不应该搁置孙中山先生和同盟会先烈对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理想,否则,每次登陆必有的拜谒中山陵就算是白去了!~

文及至此,想起大陆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面对背信弃义称帝的袁世凯,孙中山先生痛心的总结:本来我以为袁世凯是处于新旧之间的人,只要我们拉一把,努力一下,他还是可以为共和国出一份力。但我们纵观袁世凯一生,是不断卖身投靠的一生,他先投靠李鸿章,后来投靠荣禄。他就是这样一个投靠者。而台湾国民党的大佬们的人生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或为世家子弟,或为官宦之后,或承袭祖荫,或盛名无实,这样一群人,他们人生太过顺利,缺少历练与磨难,从而没有与强大的专制势力相抗的意志和决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同党外运动起家的民进党人陈水扁,谢长廷等不可同日而语。

当幻象变成幻想的时候,南望王师的“遗民们”或许该多想想一首红色歌曲中的句子: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一切只有靠自己!

万里6.22凌晨

(《自由圣火》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完整)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郑浩中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