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主刘文彩弟四川军阀刘文辉兴学记中国历史真相|史海钩沉☀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大地主刘文彩弟四川军阀刘文辉兴学记
 刘文辉是四川著名的军阀,他的哥哥大地主刘文彩更是尽人皆知。刘文辉13岁时谎报年龄,考入成都陆军小学,后保送西安陆军中学,继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之后,回四川投奔他的表侄军阀刘湘,很快成为占地一方的军阀。1932年,他与刘湘争夺四川的统治权;次年兵败,领军退守雅安。之后,刘文辉被蒋介石任命为西康省委员会委员长、西康省政府主席。

  刘文辉主政西康的执政理念是16字方针:勤俭为政、倾囊兴教,开化民智、建设桑梓。他深知振兴西康要开发民智,因而十分重视教育。1939年,他在一次演讲中,对国立康定师范学校的学生们说:“你们这些学生,很有希望,很有前途,我们国家很需要你们,你们是我们国家的后起之秀。”

  上世纪30年代,摄影师孙明经到西康考察,发现当地的学校校舍大都宽敞明亮,学生衣着整齐,令人耳目一新。而一些县,政府办公房却破烂不堪。于是孙明经好奇地问一位县长:“为什么县政府的房子总是不如学校?”县长回答:“刘主席说了,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

  孙明经留下许多珍贵的照片,至今尚可查到。其中有一张是义敦县县长立于县政府前的留影。一座用石头砌起来的低矮平房,破败不堪,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不得不用树桩支撑起来,这便是义敦县政府。然而,县长神态平和,丝毫看不出他抱怨,他穿着中式旧棉袄,简朴得像农民。为发展教育,当时的巴安县县长赵国泰就曾放下公务,亲自到当地小学,当起了国语老师,代课教书,可见当时教育之风气。

  孙明经还留下一张照片,是1930年代德格县的一群小学生的合影。学生们身着整齐的校服,气宇轩昂、精神抖擞,猛地一看还以为是日本人。背景的校舍高大坚固,就是今天看也很气派。然而今天,德格县依然贫困落后,自然环境恶劣,但是70多年前,当地竟有这样好的学校和学生,真是难以想象。

  刘文辉是个军阀,却大大好过当今的官僚,他16字的执政方针,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透射着面向未来的宽广视野,展示了那个时代地方实力派兼容并包、继往开来的特质,是民国“黄金十年”的一个缩影。此外,刘文辉还在成都建了建国中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甚有名声。有意思的是,刘文辉的儿子刘元彦是共产党,任该校校长,安排了一批地下党员,罗广斌、张露萍都是该校学生。

  刘文彩也是四川教育的功臣。40年代,刘文彩几乎倾尽家财,在安仁兴建了文彩中学,占地1000多亩,耗资2.5亿,相当于40年代的200多万美元。学校建成后,刘文彩出重金从各地聘请名师任教,他每年拿出2000 亩田的收入,供学校支出。他刻碑明示:“学校成立之日,刘家对之不再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该校首期招生300余人,学费全免。以后每期学费也不过6斗米,远低于当时公学。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于飞

来源:华夏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