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撒但的胜利当成自己的胜利☀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他们把撒但的胜利当成自己的胜利

在这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季节里,死亡却这样绝对地统治着我们。这种统治在某些地方之所以是绝对的,乃是因为人类正在参与死亡的得胜。

一方面,他人的死亡成了显示某种偶像精神的契机,或者重演慈祥-感激涕零之剧,或者将哀悼转为对他人的仇恨——幸灾乐祸习性也预设了一种被幸灾乐祸的紧张状况或敌人意识,于是苦难仪式“加油”为“雄起”图腾。

另一方面,悲剧成了喜剧,某些他人的死亡成了某些生者的胜利。死亡竟然成好消息,成了GOOD NEWS,成了这世界的福音。然而在死亡中唯一的胜利者只有死亡,把死亡说成胜利是绝对的说谎。

然而说谎成性的族类,伪善成癖的心灵,他们把撒但的胜利当成自己的胜利,和魔鬼一同庆祝魔鬼的胜利。面对死亡都说谎的人,就一直是死亡的奴仆,悔改无望,重生遥不可及。在那些精神胜利中,死亡又一次白白地得胜,而神的儿子又一次徒然死了。

老人与海,我们欣赏着硬着颈项的老人,但老人毕竟死了。人靠自己战胜死亡的任何意识形态,都是人民的鸦片。而这鸦片,就成为一代又一代灾民和“孩子之死”的祭坛。

******************************

莫把哀悼变闹剧

竹枝词



中国政府第一次为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降半旗三天致哀,并宣布5月19日——5月21日为哀悼日,作为我等草民不知所措,有点受宠若惊,或许可以理解。但5月19日下午14点28分全国民众默哀三分钟后,从中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到成都天府广场传来一阵阵响彻云霄的吼声:“中国加油”、“中国雄起”、“四川雄起”。电视画面上,数十万男女老少情绪激昂,手舞国旗,不停的嘶力竭地振臂高呼上述口号,令还在悲痛中的哀悼者差点以为哀悼日怎么突然变成了示威日?以为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又被炸了。

请问,如果你家父母去世,在你悲痛欲绝的时候,你的亲朋好友到你家来吊唁,突然振臂高呼:“XXX雄起!”、|“XXX加油!”。你有什么感想?当你的亲朋好友不幸去世,你上门去哀悼,也振臂高呼“雄起”、“加油”等亢奋性口号,当心被抽耳光,骂你神经病。连起码的人情礼仪都不懂。如果是毛太祖、邓太宗等级别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驾崩,你有几个胆子敢高呼“XXX加油”、“XXX雄起”?

再次呼吁:5月19日——5月21日是国家哀悼日,是中国国殇日!不是示威日,不是民族独立日,不是奥运会比赛日,更不是群体性情绪发泄日。今天5月21日是(哀悼日最后一天),请我们把地震遇难同胞看成是自己的亲人,实际上本身也是我们的亲人。控制住自己的荷尔蒙激素(也许你事业生活中受压抑已久,没有喷发的机会,可能平时谅你也不敢,中国民族阳痿已久)。想一想我们失去亲人的感受吧,默默向汶川大地震中遇难众生真心祈祷:逝者走好。同时也向所有幸存者祝福:生者长安。







喊个“中国加油”有啥不对?

jidian




如果“中国加油”只是表达一种生者之间的彼此鼓励,那也许无可厚非(尽管哀悼日是为悼念死者设立的,“加油”的口号确实不是太恰当)——哀哭之后,大家也需要打打气。

但很明显,作为“爱国”主义口号的“中国加油”的含义并不仅如此。喊这个口号的人,除了热泪盈眶,往往同时是握紧拳头振臂高呼的,看上去跟示威抗议没啥不同。“中国加油”在不久前的反ZD和捍卫AY圣火的游行中被高喊,这里面显然有一种连续性。看最近一些“爱国”帖子,也都是把前段时间的“人祸”跟这次的天灾相提并论,甚至把前段时间的“人祸”看得比这次的天灾更重。这里面,是一种包含愤怒的情绪。其前提是“西方亡我之心不死”,咱们要撅起要兴邦,他们要眼红要遏制,“人祸”他们是罪魁祸首,天灾他们也想看笑话(恨不能把天灾也怪到他们脑壳上),但是咱们不向老天爷低头,团结一致,人定胜天,“多难兴邦”,夺取(全面)胜利。握紧拳头振臂一呼,就是告诉他们,咱们不信邪,有决心有能力撅起。。。

所以“中国加油”,在很大程度上重点是落在“中国”上。如果说哀悼死者是一种人性的共鸣,这种以“西方”为比地震更大的敌人的“爱国”情绪则偏重“国家”这个“偶像”。有了这种“阴谋论”式的情绪,甚至连其它国家人民真诚的同情和人道主义援助都被“冷眼”看待甚至辱没。这就是我为啥对这种做法——其实是对其后面要表达的情绪——不感冒的原因。(我知道在FQ眼里我这样的态度会被骂成HJ、帝国主义走狗。但我对这种“诛心”嗤之以鼻。我特意在“爱国”两字上打了引号,因为我不认为不FQ或者反对FQ的人就是HJ,不爱国。很多被辱骂为HJ的朋友,其实根本就是因为他们其实爱这个国家,FQ倒反而常常误国。)

这次中国政府破天荒(听进去了民间的呼声?)设立三天的哀悼日,本来是很“人性化”、很值得称赞的进步。结果被自以为“爱国”者这样握紧拳头振臂一呼,我觉得适得其反,反而让人徒增反感。可见自以为“爱国”者常常误国,其实也反而给“领导上”添乱。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郑浩中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