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5 更新时间:2008-3-24 | |
余秋雨三大口误 《华商报》报道,“鲁国太弱小,所以不属于战国七雄。”——针对“哪个不属于战国七雄”的选择题,余秋雨在点评时对“鲁国”这个答案的解释是“它太弱小了”。随后有观众在网上纠正说:“鲁国之所以未列战国七雄,不是因为弱小,而是因为它已经不存在了。” “孔子是战国后期人”——在点评一个流行组合的回答时,余秋雨评委发出一连串提问:“孔子,字什么名什么?”“他是春秋战国时的哪国人?”“他的学生将他的精彩语录收集了一本书,叫什么名字?”“他是哪个思想学派的创始人?”答题者没答出孔子字仲尼,是儒家创始人,余秋雨在点评时突然冒出了一句“孔子是战国后期的人了”。随后,多名观众在网上发帖纠正说:孔子是春秋时期人,生于公元前551年,而战国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475年开始的,当时孔子刚刚去世。 “但丁不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余秋雨问一位选手:“请说出一位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选手答“但丁”。余秋雨却认为不对。有观众立即在网络留言说,“余秋雨对选手回答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有但丁感到惊讶,这使我也很惊讶,恩格斯早就说过: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也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显然他应该是文艺复兴的最早代表。” 余秋雨主动认错 在20日比赛中,余秋雨主动承认了自己在前一天比赛中出现的一个口误:“我说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死于1916年4月23日,这是不对的,应该是1616年。”同时,在当天比赛最后一组综合素质考核的一道选择题的选项中,提到“铁路焦柳线和长江的交界处”这个选项时,余秋雨则表现得十分谦虚,说自己也不知道,坦诚态度还是获得观众认同。 对于余秋雨在青歌赛上的这些“偏差”,大多数网友都认为这应该是快速问答时的口误。支持者表示,看青歌赛主要就是为了看余秋雨谈天文说地理,偶尔犯错可以原谅,而且他还承认自己有过口误。 央视青歌赛节目总策划秦新民22日表示,今年青歌赛继续邀请余秋雨当评委就是看中他的学术地位和人气。“经过这么多年的点评,余秋雨老师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全组上下都很支持他的。” |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