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宣布机械化部队本周将在科索沃系列军演
一份来自北约科索沃维和力量的声明称,机械化部队将在11日和12日进行实地演习。据悉,此次军演是在科索沃宣布独立之后举行的。声明称,军演目的旨在保持北约维和力量在科索沃境内的快速反应和部署要求。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总理塔奇宣布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科议会以多数表决通过从塞尔维亚独立议案。此前多数欧盟国家与美国均支持科索沃迈向独立,但塞尔维亚及俄罗斯均表示反对。而联合国安理会就科索沃问题的磋商也未能获得突破。
科索沃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由联合国托管。科索沃当局宣布独立后,不少塞族人从贝尔格莱德等地前往科索沃抗议。2月20日,针对科索沃的塞族人冲击边境检查站的事件,北约维和部队封锁了科索沃北部边境,全副武装的北约士兵守卫在科索沃北部边界哨所严阵以待,欧盟也向科索沃派遣1800人的维和部队。
************************************
美军恢复使用乌兹别克基地 或意在牵制中俄
美国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军事存在正在逐渐恢复。北约负责高加索和中亚事务的特使西蒙斯近日表示,乌兹别克斯坦已同意美国使用乌境内的空军基地向阿富汗转运美军官兵。同时美国驻乌国使馆在一份声明中也确认了此事。
目前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基地包括阿富汗的坎大哈基地、巴格拉姆基地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马纳斯基地等,随着美军重返乌国,美军在中亚地区的基地网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近年来,俄罗斯和中国一些企业纷纷在中亚地区展开石油方面的合作。美军努力扩大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也被认为有从经济上牵制俄罗斯和中国的重大企图。
被赶走的美军又回来了
《世界新闻报》报道,美军能重返乌国基地得益于美国官员的大力游说。今年1月下旬,美军负责中亚地区事务的中央司令部司令法伦上将首次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成为2005年美军撤离以来第一个访问乌国的美军高级官员。
据悉,这次美军获准使用的基地不是此前美军熟悉的塔什干附近的汗阿巴德空军基地(美方代号为K-2空军基地),而是邻近阿富汗边界的铁尔梅兹前沿基地。该基地从2002年至今主要供驻阿德军使用。
美军须乘德军飞机进出
铁尔梅兹属于战略要地。苏军在上世纪80年代阿富汗战争期间,曾在此屯兵10万之多。目前,德军在铁尔梅兹空军基地驻扎大约200人,主要是航空维护人员,为进出阿富汗的德军运输机进行维修保养。据德军透露,经过几年的建设,铁尔梅兹空军基地可起降大约10架大型运输机。
据西方在乌国的一名外交官透露,乌国对美军停留铁尔梅兹空军基地进行了限制:美军只能乘坐德军运输机,才能在铁尔梅兹空军基地停留。这意味着美军运输机、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等作战飞机都不能在铁尔梅兹空军基地停留。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为了避免激怒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尚未准许美国全面恢复在乌境内的军事存在,但是美军高调重返铁尔梅兹可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新基地距中国边境600公里
从战术角度来说,进出阿富汗的美军只在飞行途中“小栖”铁尔梅兹空军基地,并无多大实际价值。显然,美军对乌国的企图不仅仅是“小栖”铁尔梅兹空军基地。出于反恐、地缘政治和能源等战略考虑,美国仍会不遗余力地向中亚和整个独联体进行渗透和扩张。美军此举应该是对俄罗斯和中国等有关国家遏制战略的一部分。
铁尔梅兹空军基地离中国西部边境只有600公里左右的路程。一旦美军战机将来可以从这里起飞,只需半个小时左右,就可飞抵中国西部边境附近空域。
冷战时期,乌兹别克斯坦是苏联的一部分。美军加强在乌国的军事存在,无疑将增强美军对俄罗斯影响力的遏制,使俄罗斯南部地区产生不安全感,还可阻止俄罗斯南下印度洋。此外,铁尔梅兹空军基地西南几百公里外就是伊朗。美军在铁尔梅兹空军基地的存在,还将对伊朗东北部空中安全产生影响。
*************************************
印度军方展示侦察自信:能实时监控解放军
中印争议地区“入侵”事件近来成为印度媒体时常提及的话题。印度陆军参谋长迪派克卡普尔将军日前透露,“卫星科技已经使得印度能观察中方的一举一动。无论中方何时调动军队,印军都有足够时间来应对。”
这是近年来印军高级将领首次公开“泄露”印度用卫星监视中国军队动向,并且还使用了“即时”监控的字眼,表现出印方对卫星侦察能力的高度“自信”。而以往,对于自己的太空间谍计划,印方一向低调。
香港《星岛日报》海外版报道,与美俄等传统太空大国相比,印度的侦察卫星计划起步较晚。在2001年之前,印军还没有属于自己的专用侦察卫星,主要依靠民用遥感卫星获取敏感地区的资讯。2001年10月,印度成功发射首颗照相侦察卫星“技术实验卫星”(TES)。该卫星解析度达到1米,主要用于中印和印巴边境侦察。2005年,印度又发射两颗军民合用卫星。
在自主研发的同时,印度侦察卫星计划还得到了以色列等国的支援。印度正在商讨从以色列购买解析度小于1米的Eros-5卫星,并寻求获得以方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按照计划,印军将在2007年至2012年间,建成由6颗TES系列间谍卫星组成的侦察卫星系统,并有望使图像解析度提高到0.5米以下。
印度卫星实力有争议
有人对印军的自信产生质疑,从技术上讲,印军侦察卫星的解析度为1米,并不意味着卫星能够“看清”地面上1米大小的物体。解析度为1米的侦察卫星实际上只能够“看清”5至10米大小的物体。
目前印度在轨侦察卫星仅有三四颗,与美俄12至24颗的规模相比,还存在许多难以覆盖的盲区。浓雾、烟尘、云层特别是中印边境复杂的高原山地环境,都会使其侦察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侦察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周时间为90至105分钟,对特定地区每次只有10分钟左右的侦察时间,传回图像还必须处理和解读,侦察信息至少存在数小时乃至数天的延迟。
直升机战团部署边界
除了先进的间谍卫星系统之外,印度空军正设法打造亚洲一流的武装直升机战团,计划采购24架新型武装直升机,以加强对有关国家地面力量的空中遏制,由此威胁中印边界力量平衡。
印度空军参谋长梅杰称,空军正积极推行直升机部队全面现代化的计划。在未来十年内,空军计划采购24架新型武装直升机和12架重型运输直升机。他强调说,未来武装直升机需要夜间作战系统等现代化的设备,能够满足未来低空作战的需求。此外,印度空军正对现役的米-35武装直升机进行现代化改装,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梅杰表示,印空军希望采购世界最好的武装直升机,包括拥有资料网络中心连接技术、先进的感测器和武器,能长期使用,定期更新。据称,印度空军正在选购的上述几大武装直升机均具有世界一流的低空作战水准。
印度北部边境地区多为山区,十分适合武装直升机的活动。一旦印度空军未来配备AH-64D武装直升机,将对中印边境地区地面力量的平衡产生很大影响。
**********************************
美军网络战演习五国参加 模拟中共发动攻击
美国政府从3月9日起举行为期一周的网络战争演习。该演习旨在全面检验美国政府各机构应对大规模网络攻击的紧急反应和“全面康复”能力。由于美国政府的十八个联邦机构、四十家公司以及四个盟国参加,规模堪称史无前例。
这场代号为“网络风暴-2”网络战演习的具体内容属“绝对机密”,参演各方均要签署保密协议。有消息透露说,由于“中国黑客”成为去年袭击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最热门的名词,因此,今年演习的“国家网络攻击”部分其实就是模拟“中国攻击”。
演习让参演各方紧张
美联社报道,“网络风暴-2”演习9日起在美国九个州举行。十八个联邦机构的信息技术专家和事故应急小组代表参加本次演习,具体包括中情局、国防部、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以及宾夕法尼亚州、弗吉尼亚州和特拉华州等九个州的地方官员。此外,像思科、微软、Dow化学公司和MaAfee公司等四十余家高科技信息企业也派代表参加。而美国的四个盟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英国也参加了此次演习。
负责制定演习预案的官员雷特顿透露说,今年的演习一定会让参演各方忙得“来不及喝水”。雷特顿说:“这次演习的真实性和紧张程度让参演的外国朋友感到吃惊,因为之前澳大利亚政府发言人曾经在几年前的首度演习中抱怨这是“案头演习”。
雷特顿还透露,为让本次演习的预案更真实,来自政府和高科技信息公司的代表们花了整整18个月,耗资620万美元才端出最终的演习预案。MaAfee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卡尔·班佐夫透露:“演习目的就是专门针对各部门各企业的网络漏洞,检验他们的网络应急计划和遭袭击后迅速恢复的能力。”
澳大利亚检察长办公室官员丹尼尔·格里逊满意地说:“美国人已经向我们通报了此次演习的部分预案,得知今年的演习将会真枪实弹地进行。”
今年模拟“中国攻击”
两年前,美国举行首次“网络风暴”演习时,策划者制定了“黑客”大规模袭击通讯、信息、能源和航空巨头的情景,而今年则要模拟外国、恐怖组织和“阴谋分子”袭击美国的通讯、化工、管道运输以及铁路运输部门的情况。
协助制定两次演习预案的美国国土安全部国家网络安全处处长杰里·迪克逊透露,今年的演习对于参演者来说会有很大的压力,因为他们面临的情况乃至全国范围的网络灾难将会“接二连三”,真假难分。
比如说他们的手机收到的短信可能会是真有事,也可能是演习的一部分。再有,今年的参演者将通过保密网络在世界各地参演。
“网络风络-2”的具体内容属“绝对机密”,参演各方均要签署保密协议。但仍有消息透露说,由于“中国黑客”成为去年袭击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最热门的名词,因此,今年演习的“国家网络攻击”部分其实就是模拟“中国攻击”。
演习内容绝对保密
“网络风暴”的策划者与组织者表示,该演习也检验美国政府各部门与私营高科技信息公司之间的友谊与信任度。私营高科技信息公司控制了美国80%的信息产业设施,正因为私营高科技信息公司在美国信息安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美国国土安全部在两年前“网络风暴-1”演习中直到结束,才透露参演公司的有关情况。
事实上,各参演公司出于安全保密的需要,在演习中一直使用代号。今年参演公司数量的骤增说明,美国政府与私营公司之间的信任度在增强,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信息产业大佬们在美国国家网络安全中所扮演的分量,会越来越重。
**************************************
美军承认不了解中共扩军战略 军事信任不足
中共与美国关于军费的“较量”近年来越演越烈,美国方面一直认为,中共军费缺乏透明,而中共方面也一次次表达了自己的和平发展战略。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基廷上将11日在国会参院一次听证会上承认,美军对解放军的扩军战略了解有限。分析认为,这是中美双方军事互信不足的表现。
英国广播公司消息,基廷在讲话中重申了不久前美国国防部出版的中国军力报告中的内容,指中国在军力扩张时缺乏透明度,并在某些方面开始对美军构成威胁。尽管美国对中国大副增加军费表示担忧,但基廷仍表示会努力改善中美之间的军事互信。
美国国防部一周前公布了《中国军力报告》,称中国在2007年的国防总开支是它公开宣布的国防预算的两倍以上。
基廷说,美国官员知道中国军费一直飙升,但只能掌握估计的数字。因为中国官方不愿与美方讨论细节。他还说,过去当中美双方谈到这一话题时,中国官员总是告诉他这些增加的军费都是用来改善中国军人生活质量等人事开销。
但基廷相信,并不是所有的钱都花在这方面。他说,毫无疑问,中国在军事科技研究和发展其军火库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基廷特别指出,美国尤其对中国的地对空防御和进攻能力以及中国发展电子战的能力感到关注。
报告称,中国军力扩张缺乏透明度给地区稳定构成威胁,并对中国将如何使用其军力感到担忧。中国指责美国希望通过《中国军力报告》炒热中国军力扩张的话题,以此为借口增加对台湾的军售。
在谈到台湾问题上时,基廷说,美国对本月下旬台湾总统选举后是否有可能出现一些紧张局势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
世界最大的常规动力航母 “小鹰”号
大选来临 美军航母料赴台海巡航威慑
在台湾大选即将来临之际,有消息透露,美国“小鹰”号航母希望今年4月访问香港,引起各界关注。有分析认为,这显示“小鹰”号航母近期可能会在台海附近巡航,注视有关局势的变化。
“小鹰”号航母此次申请访港的意图与以往相似,可能意在威慑台海两岸。而美军申请让“小鹰”号4月访问香港,这也与美国研判的“台海波动期”相符。美军太平洋军区司令基廷11日指出,选后至新总统就职这段时间是“不确定期”,美方呼吁陈水扁以及新的总统当选人展现负责任的行为,不要有煽动性的言词。
综合媒体报道,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人员对于传闻“小鹰”号航母访港表示,他们不会评论有关事件,或作出回应。一般来说,“小鹰”号航母如果确定访港,他们会在二十四小时前对外发出有关消息。如果申请顺利,“小鹰”号航母及6艘支援舰艇将在4月中旬前抵达香港。
“小鹰”号训练不同寻常
有报道说,“小鹰”号的舰载机目前正开始在日本东京硫磺岛实施起降训练。据称,舰载机联队在从航母上进行起降之前,都要先在陆地上进行训练。这一训练将从7日持续到17日,此后,这些舰载机将重新上载至“小鹰”号,并开始执行巡航部署任务。
目前,有关台湾大选即将来临会否带来两岸局势的再度紧张,备受各方关注。台湾国防部11日表示,上周对岸空军战机约二百余架次活动及各地区空运专机活动次数仍旧频繁,地面部队继续从事年度训练活动,海军各型舰艇继续于浙东、南海等海域从事训练。目前无异常调动迹象。
美军要求意在测试中美关系
时事专家指出,台湾政局正进入复杂多变时期,大陆要做好军事方面的准备,以防万一。基廷认为,中国虽然积极加强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但中国非常清楚现阶段和美国仍然无法相比,因此除非有挑衅的动作,否则不会有冲突。
分析认为,美军此次可能比规定的须提前三十天提出要求更早地提出请求,更是对美中关系的一种测试,五角大楼希望处理结果可以反映美中近期在缓和军事关系和改善沟通上所做的努力。
台海可能出现“不确定期”
此外,“小鹰”号申请访港的时间也极为微妙。4月中旬,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已经结束,但新任领导人尚未就职。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小鹰”号之前的两次访港行程,其中2000年访港期间正值陈水扁“宣誓就职”,2004年访港又“赶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美军太平洋军区司令基廷说,美国盼台海维持现状、和平稳定,也向两岸都表达这个立场。他强调,台湾当局应该清楚对岸的中国有显著的建军行动,因此美方已经警示两岸必须避免军事动作。
他表示,台湾两个主要总统候选人都主张采取温和较不刺激的路线与中国互动,因此他审慎乐观认为,台湾总统大选后,两岸情势将有一些舒缓,台海不至爆发敌意行为。但基廷也指出,在选后到新总统就职日之间的这几个月,可能有一段不确定期,美军会密切关注台海有无紧张。他也重申,太平洋司令部依循台湾关系法,将持续保有足够能力,在台海区域内防卫任何可能军事进攻。
************************
2002年北约首脑会议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英语: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法语:OTAN,
l'Organisation du Traite de l'Atlantique Nord),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一个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和西欧国家公开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为与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使成员国一旦受到攻击时,其他成员国可以作出即时反应。但这一条条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动用过。及至前苏联解体以后,华沙公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就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
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层、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