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评法国总统再婚 为何风流法国人不接受?言论☀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言论 > 正文
张健评法国总统再婚 为何风流法国人不接受?
张健评法总统再婚  节目长度:15分 下载mp3

法国总统萨尔科奇被报已与相识不到50天的著名时装模特卡拉.布吕尼秘密结婚,使他成为法国历史上首位在任离婚,又短时间再婚的总统,引起各方舆论的关注。近日中国民主运动海外联席会议法国负责人、中国民主阵线法国负责人张健先生从正统婚姻的角度,向本台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张健先生认为,萨尔科奇在竞选总统的时候是以一个崭新的形象出现在法国人民面前。

录音:第一他提到凡是加入到法兰西共和国的国民,生活在法兰西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遵循法兰西的文明和法兰西的社会形态。法兰西的文明和社会形态我们大家都知道是自由,平等和博爱和法国的现代民主制度,他这样一个纲领很明显赢得了法兰西很多国民的认同。

尽管法兰西有最近几届总统,特别是希拉克倡导第五共和的法兰西共和国是世俗化的国家,但是历史上法兰西这个国家是天主教的护教国。历史上多位教皇是从法国人产生的,萨尔科奇又是一位天主教徒,所以萨尔科奇恰恰是以保守、文明、以法兰西新姿态出现在法兰西国民面前。所以他当选,在这个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张健先生指出,虽然法国社会道德下滑,但作为以天主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人民希望元首家庭有一个健康的形象。

录音:我们看到在法国呢,离婚率也是比较高的,但就个体来说,他们的那个性伙伴的数量统计也比较高。所以说这个社会,通过婚姻生活的不严肃,性生活的肆意和泛滥,总体来说道德水准是下滑的。

法兰西尽管在表面上标榜着是世俗化的一个国家,但是绝大多数的法国人都自称自己是天主教徒,或者很多人小时候就受过洗礼。所以说这个天主教对法兰西这个民族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说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宗教这个角度上讲呢,特别是天主教,结婚是一个严肃的事情,结婚的时候他们要到教堂举行很严肃盛大的婚礼,他们在礼仪上要求是很严格的,在那种婚礼上要双方彼此宣誓,双方互取信物,面对着神父或主教公开宣布他们的爱情,而且要至死不渝,不论是祸患, 还是一方生病,直至死亡都要忠贞到底,矢志不渝。宗教还是对整个社会,比如说在道德的这个方面,实际上对社会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法国人尽管有一部分人很开放,但对于他们自己的总统来说呢,恐怕他们就要实行这个双重标准了。这次萨尔科奇竞选的时候,要重塑法兰西的道德,重塑法兰西新的政治文明,新的国际形象和社会形象。而萨尔科奇自己所说的和自己所做的有巨大的差距。一方面我们看到是眼高手低,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他不能作到以身作则。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统,他不但是一个国家政治权利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精神层面的形象的象征,这两种体现是很重要的。那么作为总统的夫人,那就是国母,就很代表一个国家妇女的形象 ,那么很明显呢,她作为歌手,作为模特的时候,甚至成为色情杂志上的某个封面,可能会博得很多人喜欢,但是当他成为国母的时候 ,恐怕就不一样了。人民的要求是双重标准的,他期待自己的总统和总统夫人应该是一个崭新的形象。

张健先生表示,萨尔科奇在婚姻上的不严肃以及执政能力的局限性引起国民的反感甚至厌恶。

录音:现任总统离婚,然后短时间又再婚,很明显在法国总统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他的前任妻子就是萨尔科奇在一个朋友的婚礼上看上了朋友的妻子,最终萨尔科奇离婚,他前任的妻子也是离婚,双双走在一起,一起走过许多年,育有一子。今天他们又分手了,分手之后,还没有几个月时间,萨尔科奇又寻到了新的女朋友,据说又闪电式结婚。萨尔科奇这样做对法兰西主体社会来说,是不能够接受自己总统在个人生活上不顾小节,这样随意的开放的作为。第一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和过去萨尔科奇展现出的新文明形象是背道而驰的。第二个法兰西的人民也认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看到在解决法国的一些,特别是比如说解决老百姓购买力差的问题,经济不增长的问题,还有一些诸多包括老百姓住房的一系列问题,老百姓的工资低,这些问题都没有看到新政府有妥善解决,包括罢工问题也没有看到新政府有真正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恰恰是大小报刊萨尔科奇一系列的绯闻话题占据了报端,法国老百姓最初对萨尔科奇当选总统时百分之八十的支持率,现在已经下降到了百分之五十几,还有些民调显示出百分之四十几,可以看出法国民众对萨尔科奇这些行为是反感的,甚至是厌恶的。

张健先生认为,政治人物及明星道德的堕落,加速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沦丧。

录音:作为一些国家的元首、国家的领导、国家的官员,还有一些社会所谓的知名人士,行为淫乱、诡异、荒淫无度,那么对于整个老百姓更是如此,这就是所谓的上行下效,上梁不正底梁歪。美国有克林顿,法国有萨尔科奇,那么中国我们看到所有的这个披露出来的这些贪官污吏不是包养情妇,就是在一些风月场所艳乐,几乎都是这种情况。

我们也看到一些歌星、影星,一些艺术界的导演等等,甚至作家、艺术家,在个人生活方面,无数的绯闻,他们还有许多追星族,社会对这些人还有一个认同,他们的不良好的行为,由于被他的这个明星的光环所掩盖,很多人见而不怪了,甚至他们没有这些所谓的花边新闻反而倒是不正常了。只是政治名人做出一些事情呢,有时候也是被他的政治对手搞出来成为一个攻击对方的方法,但是实际上他真正的道德到底怎么样,其实这些人并不关心。

张健先生强调,唯利是图的全球化经济正在让世界走上不归路。

录音:今天社会走上一条不归之路就是惟利是图,惟利是图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发展的一个趋势。我们看到现在国际社会呢,搞全球一体化,这个全球一体化,本来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们看到他首先走的就是经济一体化,一样还是经济利益化为最前提。那么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当中呢,一方的经济大国的就是以利字当头,为了追求他的利益呢,就可以说是不顾一切的。那么他在推行他这个一体化的时候,追求他的利益的时候,并没有把相应的西方这些年来现代的物质文明这些部分的成果,还有精神文明部分的成果、文化文明部分的成果,真正的去传播开来。却只是简简单单的把他的利益追求利益的欲望,追求利益的一些方法,追求利益的一些所谓的投资,一些项目转嫁到了比方说第三世界国家。使得那些国家在这些利益面前更加疯狂,更加无度。使得这些地区战乱频发,社会道德越趋下滑。我们看到在世界巨大财团支持的中国,包括印度,还包括东亚的一些国家,也包括非洲一些国家,带来的是什么呢?是战乱,是巨大的贫富差距。甚至使过去相对比较文明的古国,越来越变得面目全非,那么中国更是这样。我们刚才分析的这些就是说现在整个社会发展到今天,与西方的一些强国,在推行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只顾利益,而不顾道德、文明这方面付出有很大关系。

张健先生指出,现代社会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道德却明显下滑,从婚姻问题上表现得很明显,这就是宗教所说的末法时代。

录音:婚姻这个制度,特别是一夫一妻制呢,实际上是来源与圣经、宗教。这样呢,真的有利于家庭的稳定的。一夫一妻还有孩子,那么就有建立一个稳定的家庭,那么稳定的家庭才能有稳定的社会,那么今天我们看到整个这个世界范围之内,家庭是越来越不稳定,离婚率是越来越高,中国的情况是更严重,那有些甚至结婚甚至不到半年就要离婚的。这样的离婚率之高,而且是离婚率之早,就是令中国的包括从事这个妇女工作的,还是人权研究的都很惊讶。

那么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一个现象呢?我们看了今天的社会,现在的发展呢,还是特别强调是物欲横流的社会,人的精神境界方面的教育和追求,被这种强大的物质利益冲击之后呢,道德就显得非常的薄弱。

同样呢,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的宗教啊,都提到末世时代,也提到末法时代,或者说末日。那么我们到看到这个末日的光景人就是荒淫无度,那么今天我们看到的整个社会就是现在的这种情况。那么这些,比如说现在的科技手段,我们看到很先进, 但他既传播良好的文明的一些东西,同时也迅速的将那些比如说淫秽的、色情的等等一切的这些东西也快速的传播,甚至毒害呢有小孩子、青少年。

张健先生认为,任何强制的手段都不能改变人心。

录音:中国过去关于罪有这样的解释,什么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行,非礼勿思,那么你做不好这四个非,就是犯罪了。罪是什么?就是偏行己路,一个人就是偏行己路,没有走到正确的道路上,就是犯罪了。

作为一个个体的人,如果通过学校的教育,甚至包括关在监狱的这样的环境去管制,都不能根本的改变一个人,我们称作罪性。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那些阴暗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所以说人呢如果放纵自己的欲望的情况下,顺从自己的欲望发展的话,发生如上的一些情况,都是有可能的,而且一定会的。如果我们用一些法律道德规范去约束人,去达到所谓的禁欲,象以前天主教的那些时代,给女人的什么贞节带,男人也有很多这样的,就搞这一套,中国也有很多贞节牌坊,这些东西也不能真正的改变人,甚至从某一角度是反人性的,是使人更强烈反抗。

张健先生最后强调,只有正确的对神的信仰才能引导人走上正确的路。

录音:我们认为一个真正现代文明的建立呢,在道德这个层面的建设很重要,而道德方面的建设最好的方法就是宗教信仰。我们真正发现一个人有宗教信仰,就是说心中有一位可以敬畏的神,那么他眼中才会有人。那么心中没有神可以敬畏,他就认为他自己天下第一了,他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所以说曾经有一个哲学家就说,假如没有上帝的话,我什么都敢干。正因为现在的社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这样的对神的信仰,那么他们形态作为的时候,才能改变。我们也认为真正能改变人心的,不是任何人,人只能有限度的去影响另外一些人,有限度的去帮助一些人,那么最主要的是他们有一个正确的宗教信仰。在这样的一个信仰基础上,我们说有神的帮助,有这种信仰的帮助,那么他就会行在真理里,就使他的生命不断的改变,他就会走一条光明的道路、不同的道路、正确的道路。

但是,很明显,在现在这样一个荒淫悖逆的时代里,真正的宗教文明、道德文明推进也受到了非常大的阻力。但是呢,我想是物极必反,终有一天,光明是一定会战胜黑暗的,高尚道德的主旋律是一定高奏凯歌的。

以上是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明月、常青法国巴黎采访报道。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