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近期持续雨雪天气的过程,已造成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3个地市、570个县的6950多万人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低温冷冻和雪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而证券时报信息部数据显示,经历连续两周的下跌,截至周一两市A股最新的总市值已“缩水”近5万亿元。从上述两组数据看,“股灾”远大于天灾,市场非理性行为十分明显。
在A股历史上,自然灾害也曾对股市造成一定影响。1998年洪灾惊心动魄,上证指数也从6月4日见到年内高点1422.98点后,在整个洪灾期间,股市跌到8月18日的1043.02点,两个半月内最大跌幅达26.7%。洪灾危机过后,股指有一波中级反弹到11月17日的1300.15点,随后股指逐波下跌,直到1999年5月17日见到了1047.83点的低点。其后才是波澜壮阔的“5·19”行情。
2003年一季度"非典"的蔓延,也造成了股市一定程度的恐慌,人们减少了外出的旅游、购物、饮食等消费活动。从2003年第一次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由于充当拉动GDP增长的领涨行业,主要是汽车、钢铁、电子科技等制造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受"非典"影响很小,而受"非典"影响的旅游、航空等行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小。"非典"对经济的影响不大,而国内经济也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从股市走势看,2003年1至5月,大盘的月K线从最低1370点上涨到最高的1725点。
2007年7月,洪涝灾害甚为严重,尤其是长江流域。受灾人口8000万,经济损失3万亿。这个数据远比今年冰冻带来的影响为大。而当时正是牛气冲天,指数屡创新高。可见,与自然状况相比,决定证券市场的表现,市场信心才是关键。
总体来看,比较被广泛认同的结论是,"灾害事件无法改变股市的运行规律,引起的震荡只是短期的,股市仍然会沿自已原来的方向发展。"甚至有不少分析师认为,"灾害事件发生后,可以做与短期运动方向相反的操作"。此外,从历史上看,灾害事件发生后,不排除非常情况下,管理层会适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