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的民主,只能谈无法做
《纽约时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新一届常委刚诞生,为期一周的十七大也落幕,中国媒体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刚结束的中共十七大上多次强调了民主,虽然十七大的改变为胡锦涛带来权力的扩张,但若希望在胡锦涛领导下的共产党做出突破性的决策,目前还无法达成。
《纽约时报》报导,胡锦涛在十七大开幕报告上共说了61次“民主”字眼,另一方面,对于204个的中央委员席位,大会一共提名了221名候选人,也就是说,有8.3%的候选人最後并未当选,中国媒体称这是一场竞争的选举。
虽然民主气氛在十七大上处处可见,但事实是,中国的一党制度仍偏向列宁而非杰弗逊。在每五年召开的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认可领导政策与决定人选,这样的传统没改变过,且仍持续。
胡锦涛和江泽民在17大闭幕式上-9(图)10月21日中共17大闭幕式上,总书记胡锦涛和前总书记江泽民在主席台上的一举一动依然是记者们最注目之处。(路透社)
在外界经过几个月的臆测后,10月22日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中产生了新一届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九人随后公开亮相,在仅10分钟象徵加冕典礼的亮相中,五名上一届政治局常委与四位新继任者组成的新团队为十七大的最高权力问题提供了解答。
《纽约时报》指出,共产党统治中国达58年,尽管在经济上突飞猛进,但在政治上,共产党的准则却是更根深蒂固、更加易于预测、也对党规更加迷恋。
中共的重要决策过程总由一小群菁英秘密进行。虽然在某些决定上这群人呈现拉拒战,但对于国家所面临的广泛议题,他们的口径一致,他们希望快速成长、中立的外国政策与政治稳定。
10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
澳洲悉尼大学中国政治专家泰维斯(Frederick C. Teiwes)表示:“中国的核心是专横的。”泰维斯指出,中国未来领导权的决策整体来说走得很顺,这群领导核心都希望稳定。
在胡锦涛掌政的第一个五年中,他不断表示邓小平在1980年开始的全面发展观已带来副作用,太多工人与农民在经济成长下无法受益,共产党应该制订更好的国家退休金、健保与教育制度。
此外,胡锦涛也推动部分决策权回归中央,减少国家投资的浪费与降缓污染工业的扩大速度。大会也于10月21日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胡锦涛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被正式归入党章内。
不过,从十七大中可看出,中共未来不会快速改变,或是有突破传统的情况。
10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路透社)
新一届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一如以往由九人担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书记李长春以中立派来论的话,大部分的政治局成员为江派,仅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属于共青团派,但新一届的中委名单中,胡锦涛的团派人马由上届的26人增加为40人,多于“太子党”与“上海帮”,加上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的退休,现年64岁的胡锦涛被外界视为权力大增。
在互有消长的情况下,《纽约时报》认为胡锦涛仍无法在重大改变上发挥影响力,未来的中国决策已由个人转向集体身上。
美国密西根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Ken Lieberthal)表示:“胡锦涛知道要怎样推动机制前进。”但李侃如说,目前还不清楚胡锦涛的想法,他看起来满足于将执行的权力交到别人手中。
10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纽约时报》指出,胡锦涛仍将在未来五年主持政治局常委会,除此之外,他也需要思考如何在同僚间建立起共识。
三名由常委会退位的人士均已届退休年龄,共党官员表示,地位足以动摇胡锦涛的曾庆红,其退休是各阵营复杂协商后的结果。而其中贾庆林、温家宝、李长春虽与胡锦涛共事,但若一开始没有江泽民的提拨,三人不会坐上政治局常委的位置,共党官员说,如果江泽民失去影响力,贾庆林与温家宝将可能被迫退休。
另外,两名常委新血中,胡锦涛的第一接班人选李克强排名落后在习*近*平之后,而习*近*平为江泽民与曾庆红的中意人选;在两人背后隐藏的竞争角力为支持李克强的 “共青团”与以曾庆红为主的反对势力“太子党”及“上海帮”。共党官员认为,习*近*平将可能在2012年接替胡锦涛的位置,而李克强则将取代温家宝。
另两名常委贺国强与周永康则被视为与江泽民及曾庆红更亲近。
《纽约时报》说,虽然在政治局常委的排名以及中央委员的选举中可预见胡锦涛越渐增长的势力,但对那些希望加速内部改革或民主脚步的人来说,胡锦涛目前还未有能力做出改变。
《纽约时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新一届常委刚诞生,为期一周的十七大也落幕,中国媒体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刚结束的中共十七大上多次强调了民主,虽然十七大的改变为胡锦涛带来权力的扩张,但若希望在胡锦涛领导下的共产党做出突破性的决策,目前还无法达成。
《纽约时报》报导,胡锦涛在十七大开幕报告上共说了61次“民主”字眼,另一方面,对于204个的中央委员席位,大会一共提名了221名候选人,也就是说,有8.3%的候选人最後并未当选,中国媒体称这是一场竞争的选举。
虽然民主气氛在十七大上处处可见,但事实是,中国的一党制度仍偏向列宁而非杰弗逊。在每五年召开的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认可领导政策与决定人选,这样的传统没改变过,且仍持续。
胡锦涛和江泽民在17大闭幕式上-9(图)10月21日中共17大闭幕式上,总书记胡锦涛和前总书记江泽民在主席台上的一举一动依然是记者们最注目之处。(路透社)
在外界经过几个月的臆测后,10月22日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中产生了新一届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九人随后公开亮相,在仅10分钟象徵加冕典礼的亮相中,五名上一届政治局常委与四位新继任者组成的新团队为十七大的最高权力问题提供了解答。
《纽约时报》指出,共产党统治中国达58年,尽管在经济上突飞猛进,但在政治上,共产党的准则却是更根深蒂固、更加易于预测、也对党规更加迷恋。
中共的重要决策过程总由一小群菁英秘密进行。虽然在某些决定上这群人呈现拉拒战,但对于国家所面临的广泛议题,他们的口径一致,他们希望快速成长、中立的外国政策与政治稳定。
10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
澳洲悉尼大学中国政治专家泰维斯(Frederick C. Teiwes)表示:“中国的核心是专横的。”泰维斯指出,中国未来领导权的决策整体来说走得很顺,这群领导核心都希望稳定。
在胡锦涛掌政的第一个五年中,他不断表示邓小平在1980年开始的全面发展观已带来副作用,太多工人与农民在经济成长下无法受益,共产党应该制订更好的国家退休金、健保与教育制度。
此外,胡锦涛也推动部分决策权回归中央,减少国家投资的浪费与降缓污染工业的扩大速度。大会也于10月21日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胡锦涛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被正式归入党章内。
不过,从十七大中可看出,中共未来不会快速改变,或是有突破传统的情况。
10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路透社)
新一届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一如以往由九人担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书记李长春以中立派来论的话,大部分的政治局成员为江派,仅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属于共青团派,但新一届的中委名单中,胡锦涛的团派人马由上届的26人增加为40人,多于“太子党”与“上海帮”,加上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的退休,现年64岁的胡锦涛被外界视为权力大增。
在互有消长的情况下,《纽约时报》认为胡锦涛仍无法在重大改变上发挥影响力,未来的中国决策已由个人转向集体身上。
美国密西根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Ken Lieberthal)表示:“胡锦涛知道要怎样推动机制前进。”但李侃如说,目前还不清楚胡锦涛的想法,他看起来满足于将执行的权力交到别人手中。
10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纽约时报》指出,胡锦涛仍将在未来五年主持政治局常委会,除此之外,他也需要思考如何在同僚间建立起共识。
三名由常委会退位的人士均已届退休年龄,共党官员表示,地位足以动摇胡锦涛的曾庆红,其退休是各阵营复杂协商后的结果。而其中贾庆林、温家宝、李长春虽与胡锦涛共事,但若一开始没有江泽民的提拨,三人不会坐上政治局常委的位置,共党官员说,如果江泽民失去影响力,贾庆林与温家宝将可能被迫退休。
另外,两名常委新血中,胡锦涛的第一接班人选李克强排名落后在习*近*平之后,而习*近*平为江泽民与曾庆红的中意人选;在两人背后隐藏的竞争角力为支持李克强的 “共青团”与以曾庆红为主的反对势力“太子党”及“上海帮”。共党官员认为,习*近*平将可能在2012年接替胡锦涛的位置,而李克强则将取代温家宝。
另两名常委贺国强与周永康则被视为与江泽民及曾庆红更亲近。
《纽约时报》说,虽然在政治局常委的排名以及中央委员的选举中可预见胡锦涛越渐增长的势力,但对那些希望加速内部改革或民主脚步的人来说,胡锦涛目前还未有能力做出改变。